分享更多
字体:

时评:拿什么治疗机关疗养院之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7 07:27 来源: 大洋网-广州日报

  椿桦, 媒体评论员

  最新一期《中国经济周刊》报道说,随着供暖时节的到来,进入11月北戴河便陷入孤寂。但这些疗养院仍旧需要资金来维持。在北戴河,有关机关的疗养院大多只在夏季营业。一位疗养院负责人表示,全年收入靠夏季,均摊到全年还是亏损。几乎所有机关疗养院每年都要从上级单位获取一定补助,少则上百万元,多则数千万,即使按最低标准补助,一年所需资金至少过亿元。

  这些疗养院仅夏季营业,冬天没人来,进一步说明“疗养院”未必都是疗养院。何谓疗养院?根据卫生部1994年就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出台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疗养院属于医疗机构,主要收治对象为患有某些慢性病或职业病,具有疾病疗养、康复疗养适应症者。我们当然很难相信,住进机关疗养院者,个个身体有恙。所以说起来也挺怪诞的——许多没病的人喜欢“疗养”,而更多有病的人却无处疗养。

  北戴河之所以曾经有“夏都”之称,就是因为夏天前来“疗养”的人太多。对于这一现象,2003年中央发布禁令,要求各机关领导班子夏季不得到北戴河办公,同时规定中央各部委负责人夏季外出和休假,均须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北戴河“夏都”的身份这才逐渐褪色。不过,中央虽有禁令,那些机关单位所创建的疗养院、培训中心之类的度假场所却并未减少。为了逃避监管,机关单位往往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来补贴疗养院,以保障本单位领导职工的“疗养”福利得以延续。

  说起来,北戴河机关疗养院每年数以亿计的养护资金并不算多,真正的大头恐怕分散在各地风景名胜区的各级机关疗养院、培训中心。许多外出旅游的人或许有过与某某局或某某厅疗养院不期而遇的经历。在一些机关单位的推动下,疗养与培训的本来含义出现了变化。而“生病”也不再是什么犯忌的事情,甚至堪称趋之若鹜的对象。有数据为证:《中国青年报》2006年6月9日的一篇报道引述监察部、人事部披露的数字,称全国各地党政部门有200万各级干部请长期病假,其中有40万人长期占据干部病房、度假村及疗养院。

  可见,如今的许多机关疗养院,本身已病得不轻,不大可能疗养出健康的肌体与思想,因此急需治疗。中央的有关禁令,是治疗的办法之一。但是很显然,如果不借助行政问责与财政“断粮”这两剂药方,很难取得明显疗效。在整治过程中,必须多做减法:除了斩断财政资金供应链,还应砍掉不符合疗养性质的疗养院,对保留下来的疗养院可尝试交给市场来经营管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