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忠普:化解走出去风险需要创新合作双赢模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3 12:04 来源: 新浪财经中华商务网副总经理、首席分析师 马忠普
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实践中,引进外资是加快中国经济崛起的重要因素。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也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面对这种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趋势,许多国家都在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式。发展对外开放,引进投资,促进经济要素的优势互补,这是推动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据商务部统计:入世十年来,中国吸收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向外资开放了100多个服务类和几乎所有的制造业类,开放的程度与部分发达国家所差无几;同时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对外投资规模从入市之初的几十亿美元,发展到2010年的688亿美元,累计对外投资已经超过3100亿美元。对外投资主体由国有控股企业拓展到民营及其它企业,海外并购快速发展,合作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开始兴起。合作领域遍布矿业开发、加工制造、农业技术,金融商贸、基建交通等领域。目前世界上178个国家和地区有来自中国的投资,到2010年中国对外投资企业的境外纳税已达117亿美元,解决当地就业78万人。
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当年总量的5.2%,是全球第五大投资国家。截至2010年,我国对外投资总规模达到3172亿美元,不过仅占2010年全球累计对外投资的1.6%,还不及美国2010年一年的对外投资3200亿美元。我国对外投资的差距不仅表现在总投资规模与中国已经取得的经济优势的国际化布局发展不相适应,而且还表现在与中国的国际矿业的产业链安全需要不相适应,表现在大力推动欠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合作双赢上需要创新股份制合作模式,让合作国家通过股权收益培育经济发展能力,真正得到经济发展收益,也减少国际投资风险。
当前,在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的市场压力下,世界经济再次陷入债务金融危机。经济疲软,发展缓慢,社会动荡对发展国际经济合作既有不利的风险,也有许多发展中国家需要寻求国际合作资金,加快本国经济发展的机遇。
五年前,我在中非钢铁论坛上曾经提出:21世纪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崛起,世界走向共同繁荣的时代。但是国际货币体制弊端酿成的基金过度炒作大宗商品价格,不断把世界推向通胀风险。近几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周期性演绎拖累世界经济在困境中煎熬。西方许多人预测未来十年是世界经济在温和中衰退的十年,这种未来经济格局本身在说明治理金融债务危机的根源并不是短期就能解决的。这虽然使世界经济发展变得更加坎坷,充满风险,放缓了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但是这并不能改变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在世界经济增长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见证了这种大趋势。而推动更多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崛起,逐步实现南、北经济协调发展恰恰是改变世界经济格局,推动世界和谐的基础性力量。
已经工业化的国家,除了提升全球产业链高端竞争实力外,企业投资机会和资本总是更多的向欠发达地区流动。这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从韩国、日本、欧洲、新加坡、台湾等一些经济现代化过程早于中国大陆的国家和地区,把握中国经济发展崛起的时机,利用先进的技术、产品、管理和资金,瞄准中国的市场和企业发展机遇,在中国进行投资,在加快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都取得了很好的企业发展业绩和回报。
大力促进同欠发达国家的经济合作,在合作双赢中实现欠发达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这是符合双方利益的,也符合时代的潮流。
就经济互补性而言,发展中国家仍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的战略重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走出去投资重点也不同。中国现阶段走出去发展面临的任务和环境形势也不同于历史上的任何时期。
不久前美国发布了《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提出了美国军事战略的重点在亚洲。如果有人认为这仅仅只是美国的军事战略重点,那就会犯一个严重的错误。美国今后一个时期仍然是世界上拥有金融、经济和军事优势的国家。只是面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崛起,美国的相对强势地位正在削弱。为了维护美元霸主既得利益地位,美国的国家战略重点已经提出遏制中国,控制亚洲。很显然遏制中国经济是美国全方位的国家战略重点。
美国新设国家能源资源局,名义上推能源资源外交、维护美国海外能源资源利益,提出国家资源政策,发展国际能源国关系。其实美国并不是一个缺乏资源和能源的国家。美国的石油储备至今还舍不得开采。世界再次陷入金融危机后,美国为了遏制中国经济实力上升的势头,正大力调整美国的太平洋政策。在中国南海组建遏制中国的联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从遏制中国的战略利益出发,美国成立了国家能源资源局。把美国的全球战略,特别是遏制中国的战略,扩大到国际资源能源领域,不仅试图从南海石油上组织反华势力,更从全球资源能源开发上对中国的资源能源的国际化开发展开搅局、争夺。
美国人深知美国的利益决定了债务问题不可能根本解决。虽然把通胀压力、金融风险,经济疲软留给世界,却可以凭借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和美国的强势来保持美国的地位和繁荣。而控制全球资源价格,增加全球资源能源的垄断能力是未来国际战略实力的重要体现。增加中国的通胀压力,增加中国发展成本,不仅可以延缓中国发展,还可以为美国的国际资本炒作赢取丰厚的利润。
温总理在不久前接见埃塞俄比亚外宾时说过,不解决南、北经济协调发展问题,世界就很难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实际上,美国遏制中国也是对世界经济的遏制。只有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加快崛起,中国经济才能获得更大发展,才能打破美国的战略遏制。
应对这种国际金融经济长期风险趋势,政府需要提高对经济的战略调控能力,要有长期的系统战略对策。企业需要提高对外合作的战略发展力。在合作双赢方针指导下,不断创新国际经济合作发展模式。提升中国经济反遏制能力和走出去发展的能力。
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崛起,世界对资源能源类矿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企业走出去,在发展合作双赢的对外经济合作中,资源类产品合作开发、加工是一个重要领域。也是世界经济竞争的重要领域。这不仅在于欠发达国家需要开发资源来拉动本国经济,积累经济发展能力。也在于中国企业也面临国际产业链资源保障安全建设问题。钢铁企业因铁矿石问题而至今没有摆脱行业微利的惨痛教训,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很好的战略思考。
近几年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当中也面临很大的投资风险。无论澳大利亚、美国、欧洲、非洲和南美都出现不少风险问题。战争、社会动荡、法律环境和复杂的社会关系都有使双方的投资合作项目搁浅的案例。一个时期以来人们经常议论走出去难,风险大。但是这些议论忽视了股权联合投资对化解风险的积极意义。
为了减少国际投资风险,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矿产资源开发,要在落实合作双赢上有重大模式突破。改变那种大企业全资收购发展中国家矿山。而应实行和当地资金共同组建股份制经营。甚至不追求控股。对于一些国家缺少投资资金,可由中国政府提供优惠贷款入股。扶植所在国积累经济发展能力。
中国需要考虑把美元储备和美元债务逐步转换为有实力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国际投资和国际采购。应大力吸收民营资本,组建若干股份制结构的国际投资公司。鼓励有实力企业入股,实现规范化公司经营。把美元储备和债务逐步变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实业资产,变成国际化合作经营的工业化开发产业。即为所在国带来经济发展利益,也为缓解国际金融风险和通胀压力创造条件。
中国企业这样做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一是加快国际矿业开发,只有满足国际矿产资源和钢铁需求,才能稳定国际矿产品和金属的价格。
二是通过产业链建设保证中国对矿产品的需求。这种走出去的模式不仅使走出去企业有个合理的经营效益回报,有能力增加更多的国际化投资。
三是可以扩大矿业、冶炼加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经济技术合作。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合作发展规模和能力。
四是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开发利益,增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能力。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协调发展。减少国际投资风险。
山东钢铁集团向非洲矿业有限公司投资15亿美元。通过这笔投资获得唐克里里项目25%的权益。山东钢铁能够以折扣价格每年从唐克里里矿采购1000万吨铁矿石。世界并不缺少铁矿石资源。唐克里里铁矿位于西非塞拉利昂境内,仅目前探明资源储量为105亿吨。这种国际投资充分考虑帮助发展中国家积累发展能力。同时,中国巨大的铁矿石消费使国际铁矿石投资合作项目有一个稳定可靠的市场消费渠道竞争优势,也减少了双方的投资风险。增加了发展矿业合作的前景。
中国企业只有扩大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实现合作双赢,才能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中国经济走强世界。企业家要把握时代机遇,困境中博弈,迷茫中探寻正确道路。这也许就是人类社会正在续写的,五十年后看到的真正历史。与这个伟大历史相比,金融债务危机和美国遏制的冷战不断演绎只是人类历史进程中不和谐的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