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1月31日 16:28 来源:精品购物指南
就在2010年底,嘉德秋拍首次在国内推出了钟表专场。在中、港、台及亚洲资深收藏家鼎力支持下,共征得包括百达翡丽、江诗丹顿、卡地亚及劳力士等收藏级腕表110余件。其中最具分量的是一枚百达翡丽Ref.5013玫瑰金三问万年历腕表。而最终,这块腕表以400万人民币成交。虽然这样的拍卖金额远远不是百达翡丽的最好成绩,但在近些年来,中国市场接纳高端腕表的能力越来越强,这无疑说明,高端腕表正在中国迎来消费的春天。
不可不知的历峰集团
总部设在瑞士的历峰集团(Richemont)是世界第二大奢侈品公司。它犹如一艘奢华航母,拥有众多知名品牌,女人们醉心于它的珠宝,男人钟情于它的腕表,任何一件都是技艺超群、做工精湛的完美作品。
旗下品牌
卡地亚(Cartier):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高端的珠宝及腕表品牌之一,自创立伊始,便与世界各地的皇室有着密切的关系。早在1938年,伊丽莎白女皇就佩戴着卡地亚 (Cartier) 为其设计的最小的手镯式腕表出现在全世界面前。现如今卡地亚(Cartier)已经成为高端腕表界的翘楚,并有多款表获得日内瓦优质印记(Geneva Seal)。在ID ONE概念腕表中机芯全新材质的运用以及最新独创的“天体飞行陀飞轮”技术都令人惊叹。
江诗丹顿(Vacheron Constantin):江诗丹顿成立于1755年,为世界最古老的钟表制造厂。江诗丹顿传承了瑞士的传统制表精华,未曾间断,同时也创新了许多制表技术,对制表业有莫大的贡献。江诗丹顿以工艺闻名全球,擅长复杂机械表的制造。
积家(Jaeger-LeCoultre):积家为集团提供了众多的基础机芯,并且为许多不同品牌产品提供技术支持。积家对于新机芯研发工作涉及万年历与星相、高科技材料与陀飞轮功能等许多领域,尤其在计时技术与闹表、超薄表等实用性领域有着十分出众的技术。
伯爵(Piaget):这家如今以华贵出名的表厂其实在进入制表业之初是以机芯零件制造出名的,直到今天伯爵依然是一家在瑞士都非常少见的能够在自己的工厂里生产所有机芯的厂家。
朗格(A.Lange & SOHNE):该品牌也是只采用自产机芯制造手表的少数几家表厂之一,而且其独特的德国风格以及在追针计时、月相与万年历手表制造方面的成就让同行也不敢小视。
万国(IWC):万国曾经是最为著名的军用手表,在两次世界大战时期,万国均为飞行员提供专业腕表。现如今该厂的高端产品完全采用自制机芯,是少数几家真正在基础机芯方面有所成就的表厂。
集团主要钟表、珠宝品牌为:
卡地亚(Cartier)、梵克雅宝 (Van Cleef & Arpels )、伯爵(Piaget)、江诗丹顿(Vacheron Constantin)、朗格(A.Lange & SOHNE)、积家(Jaeger-LeCoultre)、沛纳海(Officine Panerai)、万国(International Watch Co)、名士(Baume & Mercier)、万宝龙(Montblanc)、登喜路(Afred Dunhill)、豪爵(Roger Dubuis)。
奢侈品消费王国的新宠
现如今,中国早已经超过了日本,成为这个星球上奢侈品消费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在经过对名牌皮具的追捧之后,中国人逐渐开始把自己的消费领域转向高端腕表。
成为终极奢侈品的腕表
在2010年初,一则报道中国人消费的消息引爆了香港媒体。一名操着外地口音的内地客人,在香港某名表店仅仅待了40多分钟,挑选了9块价值共计1100万元的手表决定购买。这个数字显然超过了大多数信用卡的极限,所有的店员都在等着看这位并不算起眼儿的莽撞客人怎么处理这个麻烦。此时这位客人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迅速转账1100万元现金,要么退掉一些店员已经包装好的表款。最终,那位客人打了一个电话1000万元到账,付款之后便迅速离开。第二天,香港媒体打出的头条是——“堪称单人一次性奢侈品消费破香港纪录”。成为奢侈品的高端腕表,正是吸引中国人大量购买的巨大诱因之一。
曾经有人这样评价道:“瑞士手表的工艺在于打磨、倒角,讲究工艺的精细,但更重要的是,它们确立了手表作为奢侈品的游戏规则。”相比于皮具和服装,手工打造、巧夺天空的腕表,更具备成为奢侈品的理由。除此之外,如果要为奢侈品下定义,有一条一定是“不常见的,不能随便得到的东西”。而在中国,高档腕表正是扮演这个角色。在解放初期的中国,在那个戴首饰被当做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加以封杀的年代里,手表成为唯一的随身装饰品。许多人最大的愿望莫过于追求一块属于自己的手表,于是手表成了整个社会追求的奢侈品。而在当时,腕表不但是需要凭票购买,并且数量珍贵,在商场里并不多见。而诸如劳力士(Rolex)、浪琴(Longines)及欧米茄(Omega)等名字,早已经在心中被默念得滚瓜烂熟。
正是经历过这样的需求真空期,中国对于腕表的消费冲动始终被压抑。现如今,对于高端腕表在中国市场上的消费火热现状,有一种论调是“中国人先买表后爱上表”。因此,他们大多数倾向选择能够凸显身份、有收藏价值同时兼具保值功能的高端腕表。在这里,腕表被当做了一种超越皮具的、更为高端的奢侈品,而不是一个生活必备的计时工具。
在《品牌至上——亚洲奢侈品狂热解密》里,对中国人消费奢侈品的狂热心态这样分析道:“多年的匮乏,看不到任何美丽的事物。当你身边没有美好事物环绕时,你怎么学习并提高鉴赏力?而现在,突然之间,多到过量的新事物喷涌而出,人们开始追求其中最光鲜的、最耀眼的。”
超规格服务 腕表附加的巨大愉悦感
上海的“淮海路796号”,是隐藏于法国梧桐后的两栋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双子别墅,现如今成了历峰(Richemont)集团打造的“品牌之家”。有别于一般品牌专卖店豁敞的格局,来到“淮海路796号”的顾客,需穿过长长的甬道、树木和草坪。“江诗丹顿之家”就坐落在东幢的别墅之内,一楼为销售区,这是江诗丹顿除日内瓦之外的第二家旗舰店,店内陈设着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大师珐琅彩绘腕表”(Métiers d’Art)。而二楼的收藏家沙龙由一位瑞士制表大师坐镇,客人可以与之互动,揭开腕表制作与维修的神秘面纱。
这里甚至有业界首创的“阁楼工匠工作坊特别定制”服务,可以自己进行腕表定制,香港的钟表收藏家钟泳麟先生就是这里的第一批顾客。在一个神秘小门内还有Pinel&Pinel特别为江诗丹顿量身打造的名表保险箱,形似一个旅行箱,打开则是18个小格子,每个可放14块腕表,会有专人定时保养。每一个格子都有两把钥匙,一把在客人手中,一把由制表大师保管,需要两把钥匙同时才能开启。
而斯沃琪集团在上海银泰中心开设的“瑞士陀飞轮名表店中”,则设置了3个舒适的小房间,分别为3个主题——宝玑(Breguet)、宝珀(Blancpain)和格拉苏蒂(Glashuutte),选择了相应品牌的顾客可以在相应的房间内,在一个放松的环境下,慢慢地鉴赏手表。这相对于传统奢侈品快节奏的消费模式来说,显然是不多见的。
“在亚洲,奢侈品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社会标识体系,亚洲人会通过身上的穿戴,为自己和别人划分社会阶层。” 而在中国新一轮的奢侈品消费运动中,腕表无疑是最值得消费的高端奢侈品。在中国,购买高端腕表可以得到最好的购物体验,这种购表时获得的巨大愉悦感,甚至在钟表王国瑞士也无法拥有。
高端腕表对中国人的致命诱惑
在中国,购买高端腕表所得到的东西远不止获得奢侈品的快感这么简单。腕表独特的传承魅力以及收藏所获得的升值乐趣,都是中国人无法抗拒的。
传承历史的诱惑力
一块腕表即一段历史,这是许多腕表品牌在反复强调的。事实上,制作腕表本身也是一种历史的延续。在积家的复杂功能表车间,工作台前的人都穿着白色工作服,房间也是明亮简洁的现代工业风格,但依然能看到传统的影子。这个车间负责组装积家产品中功能最复杂、先进的高级腕表,比如有一款据称每48小时只有1秒误差的“球体陀飞轮腕表”(Gyrotourbillon),全部组装和调试都由一位钟表师独立完成,每只表售价36万瑞士法郎。可这么重要的车间看上去也没什么玄妙,40个工人被分成两大工作区间,每个人桌上一盏灯,桌面上摆着大小工具,这样的场景和19世纪油画所表现的钟表作坊没有多少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