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洋奶粉变相垄断 雀巢澳优顶风涨价被批趁火打劫

2011年04月22日 13:27 来源:东亚经贸新闻报

  尽管国家发改委再三约谈企业、行业协会稳定物价,但雀巢、澳优、美素等洋奶粉近日仍以原料价格上涨为由,上调了部分产品价格,平均涨幅达两成。

  “当前洋奶粉已垄断一线城市市场,美赞臣、雀巢、惠氏等洋品牌已占据国内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80%以上的份额。”海关总署今年3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国产奶粉企业生存状况不容乐观,我国近2000家乳企中,规模较大的200家中30%在亏损,其余1800家规模较小的企业绝大部分亏损,甚至停产。

  此前率先涨价的雀巢、澳优两个品牌的奶粉却被质疑其“成本说”。

  在乳品产品中,婴幼儿奶粉是毛利率较高产品。相比冷饮这些非生活必需品来讲,婴幼儿奶粉具有硬性需求。

  “三聚氰胺之后,国内消费者对洋品牌信任度加强。”一位国内乳企人士说,“目前的成本上涨对婴幼儿奶粉这类高毛利产品压力不大,提价有点趁火打劫的意思。”

  “国内乳制品行业接二连三出现质量问题,长期都处于一种不信任状态,洋奶粉就是利用这种消费心理和理念去捆绑市场,不断涨价。”乳业专家王丁棉20日认为,洋奶粉顶风涨价背后的根本原因,是本土奶粉“不争气”。

  顶风涨价

  雀巢旗下的国产“能恩”900克装1段目前零售价在230~235元,较之前上涨了约20元,2段零售价为175~180元,上涨了约10元;荷兰美素奶粉的价格也大幅上涨,1段从198元涨到260元,2段从180元涨到230元。

  此外,澳优乳业方面证实,由于原料成本上涨等原因,澳优“能力多”系列产品已上调价格,其中,“能力多”免疫强化系列现在的建议零售价是328元,而此前其建议零售价为298元。

  面对涨价争议,洋奶粉都一致地将原因归咎于原料成本的上涨。但王丁棉认为,今年以来,国际奶粉价格变化不大,所谓的“原料价格上涨”仅是借口而已。

  中国进口奶粉约80%来自新西兰,按照2008年中国与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2011年中国自新西兰进口乳品关税进一步下调,其中进口奶粉关税由2010年的7.5%下调至2011年的6.7%。

  “近半年以来,国际奶粉的价格一直在3.3-3.4万元/吨,最贵达到3.5万元/吨,而国产奶粉的价格在3.1-3.2万元/吨,没有提价,何来的原材料贵呢?”王丁棉指出,市场售价250~300元的洋奶粉,进口成本不到100元;市场售价150~250元的,进口成本则只有70元左右,毛利率高达60%以上,即使是原料价格上涨,企业也可以自己消化。

  澳优乳业(1717.HK)2010年财报显示,去年公司毛利较2009年增加约3.02%至3.18亿元左右,澳优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主席伍跃时坦言,集团在2010年年度上调了产品售价,“此举对本集团来年之业绩提供支撑”。

  对另一主角雀巢,王丁棉表示,雀巢与其他洋品牌不同,是唯一奶源基地在国内的企业。“比如它的奶源地黑龙江,每公斤原奶也就3.5元-3.6元,还没有广东高。但其他国内企业都没有涨。”

  而雀巢公司2月17日发布年度财报显示,2010年公司实现净利润342亿瑞士法郎(约合358亿美元),较上一年的104亿瑞士法郎增长2倍有余。

  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这次率先提价的洋奶粉名单中并未出现惠氏、雅培、美赞臣和多美滋四大品牌。

  美赞臣(中国)有限公司对外事务经理杨韵表示,目前公司并未有提价计划,原料价格上升带来的压力肯定有,但公司会综合考虑尽量自己消化。

  王丁棉认为,在发改委再三“约谈”下,四大洋奶粉在短时间内不会“跟风”提价。而多位洋奶粉企业人士表示,目前企业并未接受发改委“约谈”,之前发改委曾约谈奶业协会。

  变相垄断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认为,自2005年开始,洋奶粉提价的周期越来越短。

  王丁棉认为,本土奶粉的信任危机使洋奶粉牢牢掌握涨价权,实现变相垄断。

  上述海关总署报告还显示,八成以上的国内消费者认为,国外奶粉质量优于国内奶粉,如贝因美、飞鹤和娃哈哈等,为适应国内消费需求也开始使用进口奶源,导致对进口乳制品的需求居高不下。

  2010年中国进口奶粉41.4万吨,增长67.8%,平均价格为每吨3352.8美元,上涨42.6%。

  除此以外,洋奶粉还大打营销牌。王丁棉告诉记者,除原料成本以外,洋奶粉的一部分成本来自渠道以及广告宣传等营销费用。

  “一部分洋奶粉拿到婴幼儿医院免费派送,作为物质广告,这些投入都要花钱,但他们就拿到了先入为主权,婴儿出院后就要喝该品牌的奶粉。”王丁棉说。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