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传宝: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7 11:50 来源: 环球生活杂志我在北京CBD一家咖啡馆里见到他时,顺着楼梯铺到二楼的阳光在他身后变成了一张明亮的帷幕,他安静地凝视着窗外,望着那个让他欢喜忧愁和渴望未知的花花世界。他是谁?他就是融府文化产业投资机构董事长郑传宝,同时也是个翡翠收藏家。
采访/苏苏 摄影/王鸣
“商场如战场,你要非常警惕地做每一个决定,穿着西装、打领带,满世界走。其实,折腾人的。我还是喜欢做这些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事情。”说到这里,他笑了一下,下意识地从桌上拿起一盒香烟,抽出一支来,点燃。亲爱的读者,且听我将这个有趣的人物细细与你道来,待这一只香烟燃完了,我的故事也该讲完了——
收藏界的商人,商界的藏家
郑传保出生于南方某海滨城市,南方独特的潮湿气候孕育了当地人敢闯爱拼的劲儿,郑传保也不例外,他坚信“好男儿志在四方”。走出象牙塔的大门,他凭借天生的生意嗅觉,靠做服装生意挣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打那以后,在从商这条大道上,他走得一路坦荡,“如何赚钱”不再成为他生活里最重要的事。他买翡翠,收藏翡翠;借着出差的便捷,云游四方,频频出入于各大佛山寺庙,烧香拜佛;他爱旅行,好摄影,喜欢透过镜头去探寻一个光与影的世界,在那个大千世界里,他驾驭自如。
一个人生下来,都是简单的。可在烙上许多简单明细的标签和头衔后,我们会觉得复杂和很难定义。成功的商人、藏家、佛教文化的传播者……这些标签叠加起来的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而郑传保则喜欢将贴在他身上的标签一一揭下来,在标签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这个世界无尽的努力探究。
郑董是个工作狂。为了做好一个大型策划活动,他可以跟员工们通宵达旦的搭舞台,做效果,细心检查每一个细节。次日,在面对媒体闪烁的聚光灯下,他还能神采奕奕地侃侃而谈。好像在身上按了一个马达一样,郑传保浑身有使不完的活力。
眼下,除了稳步推进融府文化产业投资机构的业务以外,郑先生每月总要抽出几天功夫去到云南、缅甸一带转转,跟几个行家朋友喝喝茶、聊聊天。如果运气好,看见喜欢有缘的翡翠,就当场买下来,捎回去。“每次去那边,多少还是会买点,但不会很多,毕竟我已经过了大批量购买翡翠的初级阶段了。”
我问他:“西方有环境造就人的说法,你在经商和收藏方面的天赋,是不是多少也受了父辈的影响?”他的目光突然变得柔和起来,吐了口烟圈,道:“我做生意,玩收藏,其实大部分原因还是受父辈的影响。我父亲也是生意人,他也喜欢收藏,不过他喜欢玩古董字画,对翡翠探究颇深。所以我比别人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瓷器、玉器什么的。”郑先生开始系统性的有针对的从事翡翠收藏,还得从2001年算起。“我信佛教,一次偶然的机会,看见了一块观音翡翠——它静静地躺在那里发,仿佛一直在等我。这就是传说中的‘眼缘’?(笑)说来也真是奇了怪了,买下那块观音翡翠后,我便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了翡翠。
2001年至今,郑传保的收藏之路已经走了十年。十年,在岁月的历史长河中不过是转瞬即逝的一帧,但对世人而言,已经可以是一生一世。我问郑董:“玩了十年的翡翠收藏,那得花多少心血和金钱啊?”他笑而不语。一旁的朋友按捺不住,透露道:“郑总的翡翠,那真正件件是精品啊!而且他玩收藏,跟别人‘以藏养藏’不同,他的藏品大都只入不出,所以现在他收藏的翡翠得用卡车来拉。”“家里墙壁全部用他收藏的玉石来铺,都还有剩余。”我向郑董求证此事,在他爽朗的大笑声中,答案不言而明。
80后白手起家的有为青年,许多社会名人名流也曾到他的藏所驻足参观并连连称好。今年初,郑先生参与主办的佛教演唱会暨慈善论坛,巨星李连杰受邀参与并前去郑先生藏所参观也大为赞赏。圈内的人评价他是“收藏界的商人,商界的藏家。”他的藏品让人叹为观止,他对翡翠的研究让专家咋舌。但在郑传保自己看来,“就像一个生意人爱打高尔夫,你会把他当作高尔夫运动员吗?同理,我从来也没把自己当成过一个专家。”他说收藏是一种生活态度,如果连这点乐趣都要与效益挂上钩,就未免太没劲了。
“禅”的悟道
如果说起郑传保初玩翡翠收藏,是为了欣赏和把玩的话;那么,现在收藏翡翠,很大意义上是能给他带来“禅”的悟道。
2003年,郑传保已经赚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并开始在翡翠收藏里初有造诣。每当夜里,他独自坐在办公室把玩翡翠时,时间也仿佛停滞下来,内心归于宁静。“这种时候特别适合与心对话,你能够聆听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意愿。”慢慢的,去到外地谈生意的时候,他也会特别留心当地的佛山寺庙,在办完正事后去到寺庙上香礼佛。再后来,他会在每年固定的时候印了经书,配发寺庙。如果时间允许,还会去到寺庙放生。“今年我们四人一行去到峨眉山拜佛,在大佛前的台阶,我们三步一叩首,许多旅客们纷纷驻足围观,其实这不足为奇,只是一种心境罢了。
凡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极致——这是郑传保做人的原则,亦是他成功的秘诀。所以,他索性将信佛贯彻到底,不单是上香礼佛,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做善事。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在他的策划下,已经成功举办了几场佛教演唱会暨慈善论坛,多为大德高僧参与并加持弘法。传印长老也为活动祝福题词。“信佛,不因只在形式,真正的信仰应该身体力行,从一点一滴做起。”
金钱≠幸福
也许,因为富足,所以才能够随心所欲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玩收藏,比如做公益。
“NO。”当我抛出自己如上观点后,郑先生立马给与了否定的回答。“就拿慈善公益演唱会来说,我们只是把自己筹得的善款捐赈出来,给需要帮助的人们。我们从中起到的是一个桥梁的作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个人的资产是有限的,将行善的观念推而广之,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让社会的财富分配形成一个自动的调解链,这才是行善的最高境界。”
而关于财富与幸福的关系,在郑传保看来:“有钱未必是幸福”。他特别举出富一代和富二代不同的幸福观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富一代的幸福感更多是成功感。这个过程虽然是艰苦的,但是经过自己的艰苦打拼而获得的成功,让他们充满了成功的喜悦。而到了面对巨额财富的富二代,最缺失的恰恰是幸福感,“富二代生来就衣食无忧,得到了一切别人拼命想得到的东西,失去了追求的目标,也就没有了幸福感。因此,幸福感不在于是否有钱,而应该来源于人的本身。”也正是因为这样,郑传保当初才没有安于享受父辈挣下的财富,而是选择了白手起家,独自创业。
关于财富的话题,他并不想多谈。 “当我把自己想做、该做的、喜欢做的事都做好,价值或许自然而然就会有了。财富只是奋斗目标的附加物。父亲的七字真言也是我的座右铭:利人、利己、利社会。”
“翡翠收得多了,我也自有打算。这些年来,和田玉大多被台湾、海外的华人们囊括而去,或贩卖、或收藏,真正留在大陆的不多。这些玉也是国宝,是文化的、物质的财富。等时机成熟的时候,我会把我收藏的翡翠展示出来,供世人观赏。”当下,郑传保只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到处转转,什么都试试。至于翡翠收藏,则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