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黑天鹅洗白:27亿资金缘何狙击伊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8 18:35 来源: 21世纪网

  核心提示:狙击“黑天鹅”的投资方法是在事件曝光、市场消化利空后,在适当的时点介入问题股并获取反弹收益。但问题在于这次属不属于黑天鹅。

  21世纪网 在伊利股份(600887.SH)6月14日因为部分产品汞含量超标被召回,公司股价15日封死一字跌停后,本周末互联网上流传着一种狙击“黑天鹅”投资方法。

  这种狙击“黑天鹅”投资方法在总结了双汇“瘦肉精”事件、重庆啤酒乙肝疫苗事件后一段时间内相关公司股价的表现,得出当股市有“黑天鹅”来袭时,基于“事件逆向投资”的成功概率确实存在。甚至“股神”巴菲特08年金融危机低谷时抄底高盛,亦属于“事件逆向投资”的一种。

  6月18日,伊利股份在市场经过一个周末消化利空消息后开盘,该股集合竞价成交于接近跌停价19.71元,成交近3625万股,约占全日成交量27.75%。在消化了大量抛盘后,伊利股份开盘随即大幅反弹,盘中跌幅最多缩窄至2.52%。最终伊利股份收盘跌4.71%,成交额高达26.73亿元,创出该股上市以来最大单日成交额。

  上周五交易结束,伊利股份卖一仍保留上千万股挂单,股吧就有网友预测跌停板最少2-3个。伊利股份周一的表现却远出乎市场预料。问题是,这27亿资金是在狙击“黑天鹅”吗?

  “含汞门”算不算黑天鹅

  狙击双汇发展和重庆啤酒的黑天鹅着实有投资机会和不错的收益。2011年3月15日双汇爆出“瘦肉精”事件,公司股价在连吃三个跌停板后,股价缩量走低最多跌35.51%。其后双汇发展股价发起反攻,两个多月之后自底部累计反弹约30%。

  重庆啤酒的情况亦类似,在乙肝疫苗基本无果后,重庆啤酒连续吃了8个跌停板,最高跌幅达72%,其后自低点报复反弹约74%。

  单从这两个黑天鹅事件看,上市公司因为黑天鹅遭受的跌幅和其后自底部的反弹幅度基本相当。这无疑让抄底伊利股份资金的无限憧憬,但必须指出的是,一必须确定“含汞门”属于黑天鹅事件,二即使前者成立,股市里规律往往会被打破。

  “黑 天鹅”并未有一个确切的定义,据百度百科里的解释,黑天鹅事件指非常难以预测,且不寻常的事件,通常会引起市场连锁负面反应甚至颠覆。黑天鹅事件必须满足 三个特点,首先,它具有意外性;第二,它产生重大影响;第三,虽然它具有意外性,但人的本性促使我们在事后为它的发生编造理由,并且或多或少认为它是可解 释和可预测的。

  对此此次“含汞门”事件的影响,申万18日发布研报称,伊利产品未造成实质性损害,此事件严重程度和负面影响远不及三聚氰胺事件。申万认为,奶粉是刚性需求,中长期看伊利奶粉销售恢复是大概率事件,召回奶粉对公司直接损失不会超过1.5亿元。

  但对于品牌等无形损失,申万称暂时无法准确估算。

  而21世纪网查阅微博(http://weibo.com)关于对该事件的反响发现,对该事件的新闻报道微博转发数量最多也仅为1000多条,而这条新闻微博的相关评论也不过几百条,与当时三聚氰胺事件电视网络铺天盖地的报道不可同日而语。且近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市场开始对该类事件产生一定免疫力。

  由此看来,如果上述关于“黑天鹅”的定义是准确的,那即使伊利股份事件可以并入“黑天鹅”系列,但这“黑天鹅”并不算黑。

  国金不谋而合

  无独有偶,国金证券在伊利召回部分汞超标奶粉事发后第一个时间发布研报,其推出的“消费品企业信任危机下的投资五步曲”与“事件逆向投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国金证券首先判断,此前“含汞门”事件对伊利的直接业绩影响有限,此次涉及的全优系列占伊利婴幼儿奶粉业务销售仅6%,11年销售规模预计2-3亿,占伊利整体销售业务低于1%。

  国金证券认为,自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来,食品饮料行业已成问题高发区,食品安全及诚信问题已从“黑天鹅事件”演变为常态,即市场投资者已经“审丑疲劳”。当“黑天鹅”已变成“白天鹅”,投资机会便会闪现。

  国金证券从总结以往案例中得出消费品企业信任危机演变五步曲:

阶段 时间 市场反应
恐慌期 事件曝光一周 事件刚被媒体曝光,一周内市场下跌幅度一般在15-30%,此时由于投资人及厂商尚没有时间完全了解事件真相及演变态势,更多是恐慌性杀跌。
发酵期 事件曝光一个半月 下跌幅度在35%以上,危机事件持续发酵的一个半月,投资人信心降至最低点,事件真相基本得到还原,股票跌幅一般达到最高点。
观察期 事件曝光三个月 危机事件逐渐淡出媒体焦点,投资人信心逐步恢复,但对公司品牌是否受到伤害,对销售情况回复快慢仍无法做出判断。
恢复期 事件曝光三到六个月 投资人信心稳定。公司销售恢复情况进入最重要的阶段,是判断公司是否能通过广告促销等手段夺回市场份额的关键时期。
明朗期 事件曝光六个月以后 投资人已经基本能明确判断公司基本面走势,此时常常伴随着报复性上涨或下跌。

  (21世纪网 舒同)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