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建行月内遭两轮抛售 淡马锡转向短线操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1 07:2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秦伟

  时隔半个月,建设银行(下称“建行”,0939.HK)再遭大股东抛售。

  11月29日收盘后,建行一位神秘大股东配售了4亿股H股,初步配售价为每股5.17-5.3港元,德意志银行为独家安排行。

  11月30日,消息人士向本报记者确认了上述交易,“最终成交4亿股,成交单价为每股5.19港元。”与11月29日建行收盘价每股5.3港元相比,这一成交价的折让幅度约2.07%,通过该配售交易,这位神秘大股东最终套现20.76亿港元。

  翻看建行最新的大股东持股信息,持股总数超过4亿H股股份的股东有7家,包括中央汇金、淡马锡、美银、宝钢集团、国家电网(微博)、长江电力、益嘉投资。其中,外资股东仅淡马锡、美银和益嘉投资三家。

  “中资减持建行的机会比较低。”海通国际证券集团中国业务部副总裁郭家耀认为。

  而三个外资股东中,月中刚刚减持过的美银显然有心无力。11月中旬减持了104亿股建行H股之后,美银余下的20亿股份附有禁售期,直至2013年8月才届满。

  另一位外资股东益嘉投资减持的可能性也不大,据悉,这家在英属处女岛注册的投资公司可能是建行进行员工股权激励的通道。

  “比较有可能的就是淡马锡,最近的配售中拿了不少股份,一来一回也有不少利润。”郭家耀坦言。

  对此,淡马锡方面并未明确否认,“对于市场传言,我们拒绝做任何评论。”接受本报记者访问时,淡马锡发言人如此回答。

  建行方面则依然表示尚未接到任何通知,对于股东减持情况也不清楚。

  淡马锡转向短线操作?

  港交所的数据显示,11月11日,淡马锡从美银手中接下约37.69亿股建行H股,持股比例升至9.42%,每股最高作价4.93港元,交易金额最多186亿港元。若淡马锡确实为此次4亿H股的减持者,以11月29日最终成交单价每股5.19港元计算,这单买卖的利润不过约1.04亿港元。

  “这样的短线操作对淡马锡没什么好处。”美银一位银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一方面可能招致建行的不满,因为建行希望这类机构是长期投资者。另一方面,去除交易成本,淡马锡本身能从短线操作中的获利也很有限。

  不过,对于已有“前科”的淡马锡来说,短线操作似乎也不无可能。

  今年7月初,淡马锡曾以每股6.26港元出售15亿股建行H股;8月份,又以每股4.94港元买入美银沽售的建行H股股份,每股赚得差价1.32港元。

  “以前确实很多机构投资人都是长线投资,今年市场变化太快,有部分基金也会考虑(做短线)。”郭家耀指出,现在市场上有很多便宜的资产,对于机构来说,只要有资金在手,还有很多选择。

  对于接盘者,郭家耀认为,可能性较大的主要还是机构投资者,“现在比较看好中资金融股的还是内地基金较多,欧美今年已经有比较大的亏损,(他们的)资金也比较紧张”。

  机构投资者的选择

  翻看建行第三季度业绩,并没有让投资人丧失信心的数据。然而今年以来,建行却接连遭到战略投资者减持。7月,淡马锡抢跑美银,减持15亿股,套现近94亿港元;8月和11月,美银两次大幅抛售,累计套现约1162亿港元;仅半个月后,建行再遭匿名股东减持4亿股。

  “其实四大行的业绩并没有很大差异,工行和建行相对较好,中远期来看,不确定因素偏多的可能是农行。”上述美银分析师指出,从利润、资产负债表等因素来看,建行的资质都比较好,而且作风也比较稳健。

  不过,表现较好的反倒成了减持的目标。

  今年1月,摩根大通减持工行H股约3.76亿股,套现约22亿港元;11月,工行又遭高盛减持约17.52亿股,套现约85.5亿港元。

  抛售的动因依然是老调重弹。不过,郭家耀认为,中资银行部分股份的禁售期已结束, “(中资银行)上市时的价格比较低,获利空间比较可观,而机构投资者套现的可能都是一些质量比较好的,如建行、工行。”

  今年7月,农行的外资战略投资者也有总计约115亿H股股份的禁售期结束,这些投资者包括渣打银行(微博)、美国ADM、卡塔尔投资局和科威特投资局等。

  “(未来有外资机构)减持农行也不意外。”郭家耀坦言,目前农行股价还偏低,抛压不会很大,但未来价格走高后,抛压可能随之增加。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