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屠熊战争启示录 谁来打21年来第七次战争第一枪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5 15:45 来源: 金羊网-新快报

  A股历史上六波大反弹起涨股大总结

  中国股市从其诞生那一刻就被贴上“暴涨暴跌”的标签。涨会涨过头,跌也一定要跌过头,是其中最为明显的表现。

  在巅峰与谷底间穿梭,牛熊转换,让投资者刻骨铭心。回首21年以来中国A股历史走势,“股灾”与“救市”这两个词时常浮现,相生相克、形影不离。大悲中透着大喜,大喜中蕴含着股民心酸的眼泪。股灾与救市贯穿了中国股市21年的发展史,成为新兴加转轨市场的最好注解,成为市场从草莽走向成熟的见证。

  如今,A股在绵绵不休阴跌中又走过半年。自2011年4月中旬沪指创下3050点年内高点后便一路下行,最多跌去700余点,跌幅超过20%。如按国际上流行的算法,从高点回落20%算是进入熊市的话,中国股市无疑又一次跌进了熊市的深渊。至三季度末,看空的声音再次弥漫市场。

  虽然现在我们无法预知底在何方,但中国股市历来拥有其独特的一面:“暴涨暴跌”,往往就是陷入“跌也跌过头,涨也涨过头”的轮回中。即使面临的是深不见底,我们也要做好准备。

  上周一收盘后,汇金公司表示,为支持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发展,稳定国有商业银行股价,将在二级市场自主购入工、农、中、建四行股票,并从即日起开始有关市场操作。

  部分基金公司表示,汇金增持代表其对当前市场接近底部的认可,有利提振市场信心,增持行为短期意义大于实际。

  我们试图通过整理中国股市六次暴跌后大反弹的起涨股的数据,挖掘其中的共性,为今后的布局提前做好功课。

  底是什么?

  对股市来说,底是个区域,而不是点位。纵观A股这些年的历史走势,几乎每一次的底总是在人们还充满争议时就已悄悄来临,当发现底部时,其实早已脱离底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行情总在绝望中产生,犹豫中上涨,疯狂中下跌。现在回头再来看这些底部时,发现底其实是有特征的,是可以感知的。

  公开资料披露了一些A股历史上几次重要底部时的特征,试图摸清A股目前的位置:

  底1:1992年11月9日,点位386,平均市盈率15倍左右,平均市净率1.5倍左右。

  底2:1994年7月18日,点位325,平均市盈率12倍左右,平均市净率1.2倍左右。

  底3:1996年1月18日,点位512,平均市盈率19.44倍左右,平均市净率2.44倍左右。

  底4:1999年5月19日,点位1043,平均市盈率19.53倍左右,平均市净率1.89倍左右。

  底5:2005年5月24日,点位998,平均市盈率15.87倍左右,平均市净率1.7倍左右。

  底6:2008年10月27日,点位1664,平均市盈率14.24倍左右,平均市净率1.95倍左右。

  历史上这6次底部,市盈率都在20倍以下,平均15.31倍;市净率大致在2倍附近,平均1.76倍。

  历史事实证明,21年来平均市盈率15倍左右时,就是一个底部区域。从这些年的历史经验看,市盈率这个指标应用在指数判断上比运用在个股判断上相对容易把握,超过60倍就是顶,低于20倍就是底部区域几乎成了这十几年来的铁律。如果每次在A股平均市盈率低于20倍时中长线布局,你抓到的就是底部;超过60倍时清仓卖出,你就是逃顶高手。

  2008年,当沪指跌穿2000点时,人们讨论最多的是经济会不会持续低迷,会不会有越来越多企业倒闭,CPI何时见顶,于是,悲观情绪越发严重,看空者越来越多,看空点位也越来越低,更有甚者看空到千点以下。这与目前的市场多少有些相似:CPI何时见顶、房地产调控对实体经济影响有多大、中国经济会不会出现滞胀等等。

  根据中证指数公司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10日收盘,沪深300静态市盈率14.89倍,沪市平均市盈率16.12倍,已经接近沪指2005年998点时的15.87倍。16.12倍是什么概念?在A股历史的5次大底里,出现过最低的平均市盈率是12倍左右---1994年7月18日,历史上仅此一次,其余4个底部里,有3次的市盈率均在15倍左右,分别是1992年15倍、2005年15.87倍、2008年14.24倍,只有1996年那次是在19.44倍左右。从历史角度看,目前A股估值已处于历史的最底部。

  以史为镜 暴跌之后是暴涨

  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中国A股从100点起步。1992年5月26日,沪指就狂飙至1429点,这是第一个大牛市的“顶峰”。一年半中沪指暴涨1300多点。随后便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回落至400点下方,几乎打回原形。

  沪指从1992年底400点低谷起航,开始第二轮“大起大落”。这一次暴涨更为猛烈,极速涨至1993年2月15日1536.82点收盘(沪指首次站上1500点),仅3个月就涨了1100点。但仅在1500点上方站稳4天,便调头持续下跌,下跌时间较上一轮要长,持续达17个月之久。1994年7月 29日,沪指跌至这一轮行情的最低收盘点位333.92点。

  由于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轮行情再次启动,这一轮大牛来得更加猛烈而短暂,仅一个多月,沪指就猛涨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 1053点,涨幅215%,随后展开一轮更加漫长的熊市,直至1996年1月19日,跌至512.80点的最低收盘点位,耗时16个月。

  经过连续下跌,管理层被迫停发新股,政策也开始偏暖,券商资金面开始宽裕,第三次牛市启动,崇尚绩优股开始成为主流投资理念。火爆行情非同寻常,管理层连发12道“金牌”亦未能阻止股指上扬,直到1997年5月12日印花税由3‰上调至5‰。在经历一年牛市后,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到1999 年5月18日,沪指跌至1047点。这两年间,股市扩容继续疯狂进行,严重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极度失血,持续两年的熊市就此展开。

  第四次大反弹俗称“5·19”行情。管理层容许三类企业入市,《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中国股市会有很大发展,投资者踊跃入市。

  第五次大反弹的起点来自2005年5月股权分置改革启动,开放式基金大量发行,人民币升值预期带来的境内资金流动性过剩,资金全面杀入市场。

  最近一次大反弹是随着4万亿元投资政策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A股掀起新一轮大牛市,沪指从1664点涨至3478点,不到10个月大涨109%。直到2009年7月29日第一只大盘股上市和紧缩政策出台才阶段性结束。

  场外来客

  政策救市常出手

  中国市场带有明显“政策市”特征,而近年来对国际形势也非常敏感。从21年的历程看,中长期走势与大的宏观经济周期息息相关,往往宏观调控的主基调,也决定了市场的弱势。

  1994年7月29日,历经17个月漫长下跌,沪指从1558点一路跌到333点,8月第一个交易日,“三大救市政策”——年内暂停新股发行与上市、严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规模和采取措施扩大入市资金范围传遍全国,激起巨大波澜。周一开市,沪指单日暴涨33.64%,个别股票甚至翻一番。那一周的5个交易日,沪指升幅达104%。

  “三大救市政策”通过限制股票供应、增加入市资金范围,恢复和提升了股市信心,一举扭转了绝望中的市场。

  在此后几次不同程度的股灾中,救市始终相伴。尽管形式各不相同,但引发的主因基本相似:股市扩容、入市资金减少及宏观调控等因素,对应的救市政策也不外乎“限制股票的供应、增加入市资金的范围”,如降低印花税、暂停新股发行等都是常用手段。

  2008年“有形之手”继续出击。当年9月18日,多部委同时出手,推出“支持央企增持或回购上市公司股份”,“印花税单边征收”,“二级市场自主购入工、中、建三大行股票”等,但依然未能阻止创下新低。至当年10月28日,沪指跌至1664点,相比年初跌幅超过七成。

  而就在本周一晚,“救市政策”再度出手,汇金公司自10月10日起已在二级市场自主购入工、农、中、建四行股票,并继续进行相关市场操作。对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A股经过长期下跌后,迎来了重要的“政策底”。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认为:此次汇金出手不同于社保和险资,更能代表管理层救市意图,和2008年股市处于底部区域一样,对稳定市场、夯实底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汇金增持四大行后,只差一些税收政策利好,这是很积极的信号。”

  反弹先锋

  四类股吹响反攻号角:小盘股、低价股、垄断资源股和重组股

  如果说1996年之前的两次反弹,两市还有齐涨共跌的影子的话,那么1996年后,个股行情更加体现出多元化。

  1996年5月起的大反弹主攻对象为绩优股;1999年掀起科技股革命;2005年有色金属股和航天军工股居前;2008年领涨股变成资源股和房地产股。

  虽然这六次重要底部产生后的一波连续上升攻击浪中,大盘涨幅最大也不过近1倍,但个股涨幅却十分巨大。六次反弹中,涨幅前十名的个股平均涨幅都超过150%。

  通过比较A股六次重要底部产生后的最强势个股的表现后发现,能迅速恢复元气的股票普遍具备四大基因:流通盘小、股价低、拥有一定资源垄断性、具备重组预期。

  一、小盘股

  盘子中等偏小的股票中更易出现中长线牛股。

  如1996年那波反弹涨幅前10名的平均流通盘仅8900万股,涨幅最大的创元科技高达888.98%;流通盘最小(3209万股)的长城开发(000021)也达到629.80%。

  1999年那波反弹涨幅前10名的平均流通盘为8100万股,涨幅最大的水井坊(流通盘4284万股)达到177.17%,;流通盘最小(1542.75万股)的新南洋达到158.37%。

  2005年掀起的“股改行情”,虽然涌现一批蓝筹股,但那一波涨幅前10名的平均流通盘也仅9300万股,其中新疆众和(流通盘2925万股)的涨幅达到327.23%。

  小盘股永远是个魔方,在N年中之所以会带来N倍的收益,并非靠业绩带来的分红,而是通过不断送股和转增股本,投资者跟着公司的扩张分享到的是扩张的成果。

  小盘股的股本扩张能力强和小盘股容易控制及重组成本低、容易进行业绩包装是其股价暴涨、跑赢大市的关键。只要有利于小盘股走强的因素依然存在,今后仍可能重演小盘股纵横天下、独霸牛股的局面。

  二、低价股

  细数近六波反弹第一波的牛股可以发现,起步价通常都在10元以下。2008年那波反弹涨幅居前的中南建设(000961)启动时的价位只有2.96元。

  低价股走强不是偶然,而是必然。要么它们的基本面发生重大变化,业绩保持长足增长,要么进行了重大的资产置换、资产重组。由于股价低,个股在启动之际往往爆发力强,容易制造出强烈的赚钱效应,低价股的炒作最具群众基础,最能吸引做多资金关注。

  而今年以来随着股指不断走低,低价股“军团”再度扩容。截至10月11日收盘,已有20只个股股价低于3元,有80只个股的股价低于4元。现在不少股票已经跌到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沪指1600多点的水平,股市已经到了安全区域。但由于首先股市缺资金,再便宜的股票也没有资金承接;二是没信心,虽然说现在持有股票只是输时间,但这个时间隧道究竟有多长,谁也把握不准;三是扩容继续,有限资金被分流,导致市场更没信心,所以这批股票依然低迷,所以只能继续等待。

  三、资源垄断性

  物以稀为贵,越是稀有的东西拥有越高的身价。稀缺品种的投资价值正是源于其高度的稀缺性。而对于稀缺性来讲,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属性:首先,具有不可再生性或者再生速度远赶不上开发使用的速度,开发一点少一点,使用一分便少一分。其次,光有稀缺性还不够,同时还得具备充分的定价话语权,这就是为什么最近两轮大反弹中,我们总能看到有色金属股冲在涨幅最前列的原因。

  四、具备重组预期

  重组股可以用“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来形容。每年都有已暂停上市多时但通过重组再度上市的个股复苏。在恢复上市后,这些个股往往还以不小的涨幅惊艳全场。重组概念从未消停过,一波刚去,一波又来,可是,其中的真真假假,也让投资者经常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当今时刻“最后一跌”临近谨慎布局防御板块

  在此前大盘连续多个交易日创出新低的情况下,仅仅有汇金的增持行动并不意味着反攻开始。反倒是股谚有云:多头不死,跌势不止。我们可能还需要面对可怕的“最后一跌”,然后股市估值才可能走上缓慢向上修复的过程。于是选择股票所在行业板块的逻辑变得至关重要。

  近期有确定利好出现的板块可能相比其他板块个股下跌幅度不太猛烈。这主要出现在受益于“十一”黄金周的消费零售子行业和面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春节备货行情的农林牧渔业中某些个股上。另外就是根据中国经济转型的方向将会长期受益的消费升级板块和高端装备板块,后者中的海工板块可能受到政策出台的提振。

  “十一”旅游年关吃肉

  国庆长假前最后一周的申万一级行业餐饮旅游行业指数下挫达7.81%,超过大盘的跌幅,在与其他申万一级行业的比较中敬陪末座。如云南旅游、宋城股份等前期走势不错的旅游股跌幅都超过了10%。

  不过根据初步统计,国庆黄金周超3亿人次出游,拉动近7000亿元消费。东方证券分析师杨春燕认为,虽然国庆长假前最后一周并未出现众所期盼的行情,旅游板块也跟随惨淡的大盘往下,未能走出独立行情,但国庆期间的旅游数据显示,旅游市场需求旺盛,行业基本面依然向好,因此,近期股价大幅回调或将形成较好的买入机会。

  从目前统计数据来看,国庆期间,全国纳入监测的119个直报景区点共接待游客2433.38万人次,同比增长8.84%;旅游收入12.46亿元,同比增长10.57%。目前已经统计完毕的21个省市区中除上海外,旅游总收入均实现10%以上增长,增幅最大的新疆接近翻倍,山东以旅游总收入250.8 亿元暂列第一。江苏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排第二。河南、四川紧随其后,旅游收入均破百亿元。而在其他受到季节性因素提振的子行业里,国金证券分析师陈振志认为,随着销售旺季的到来,今年的海产品市场有望延续去年供销两旺、量价齐升的良好局面,从而对股价构成良好的催化剂作用。从价格上看,截至9月底,扇贝价格从6月底的8元/公斤上涨至11元/公斤,环比涨幅达到37.5%,比去年同期7元/公斤上涨57.14%;海参价格从6月底的172 元/公斤上涨至9月底的194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上涨7.78%。而鲍鱼价格的涨幅更大,中秋节后,鲍鱼平均价格进一步上涨至250元/公斤,环比上涨 38.89%,与去年同期的150元/公斤相比上涨了三分之二。

  陈振志表示,目前涨幅较小的海参有望延续去年供需两旺的市场行情。从经验数据来看,除了2008年受金融危机导致市场需求下滑外,2009年和 2010年的海参价格在四季度均出现明显的上涨。目前压制水产股价格最重要的因素便是渤海溢油事件带来的不确定性,根据近期对海产品市场调研和市场价格节节攀升的走势来看,陈振志表示本次漏油事件并未对海产品的需求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市场的担心可能更多在供给上,以及是否会造成减产和失收。

  不过在华泰联合证券秋季策略会上,分析师蒋小东的意见却有不同之处,他认同下半年逐渐进入水产消费旺季,销售有保证。但该类个股静态市盈率普遍在40倍以上,2012年动态市盈率在30倍左右,目前建议投资者少量配置,趋势性机会要到四季度以后。

  蒋小东更认同另一个年终之际需求提升的子行业,虽然目前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量已经开始大幅回升,不过下半年肉价还不至于回落,将会有超跌反弹的阶段性机会。而由于饲料板块景气度要落后于养殖行业,相比于将在明年3月结束的养殖行情,生猪存栏回升将对饲料产生需求。饲料景气周期将延续到2012年。

  蒋小东表示,目前饲料净利润占到售价的比例很低,如果在下游旺盛的情况下小幅提价就会对净利润有很大帮助,将面临量价齐升。而四季度猪肉价格恢复上行,在春节后回落;禽肉价格涨幅较猪肉滞后,禽畜养殖利润处于历史高位,未来半年仍将高企。

  大消费与政策扶持

  延续消费升级拉动内需的思路,可以发现中高端消费品内生需求与进口替代将会是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热点。此类个股的代表就是罗莱家纺、富安娜和梦洁家纺。三大家纺股在过去几年都走在强劲的上涨通道中,机构的集中抬轿是一个原因,恰好应对内需冲动带来的业绩攀升也是炒作的一大亮点。

  国金证券分析师张斌预计明年中国经济发展可能减速,因而未来国内纺织服装消费增速可能减缓。他表示纵观纺织服装零售品牌近20年的发展史,其实是近 20年的“大牛市”,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实业都没有经验面对当前的复杂局面,不过考虑到中国城镇化进程和企业自身的发展空间,过度担心是没有必要的。

  不过,他认为近期纺织板块的上涨动力将由涨价提供,原因是目前棉价已经下跌,接近20000元/吨,国家实行的收储制度指明了政策希望的价格区间,棉价有望稳定。于是明年产品价差将不再提高,销量增速能否提高是对上市公司的主要考验。同时,最近大多数纺织服装企业都将展开秋冬订货会,这将决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业绩表现,投资者可适当关注。

  同时,对装备制造业的国家硬性需求也不容小视。由于该板块周期性较强,所以在前期大盘下跌的过程中与消费类等防御性板块相反,股价下挫较为严重。不过前期某权威媒体放出核电审批可能将于明年年初开始重启的气球后,便出现一波较猛烈的脉冲式行情,这就说明国家政策的扶持使得此类个股业绩长期颇有前景,同时估值大幅度向下修正后机会会逐渐显现。

  与核电股类似,最近《“十二五”期间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规划》预期将在10月份出台,预计“十二五”我国海洋工程投入将达2500亿元-3000亿元,远超“十一五”的1200亿元。招商证券分析师刘荣认为,目前我国在自升式、半潜式钻井平台建造领域已经积累了较多经验,承建平台性能也已接近和达到国际水平。中信证券的郭亚凌则认为,大力发展海工装备产业,是未来5年-10年我国造船相关行业在市场持续低迷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海工也将成为相关行业持续增长的支柱。

  不过郭亚凌也指出了一系列忧虑,虽然规划即将出台,为国内企业获取订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由于我国海工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与海外竞争对手尚有较大差距,想要短期内在业绩上获得直接收益还是有相当大的困难。据悉,高端海工制造主要指钻井船、FPSO(深水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船)和LNG-FPSO(浮式天然气储卸装置)等。

  布局高送转

  股市持续低迷,并不意味着完全不存在交易性机会。一般而言每年接近年末之时,机构和券商出于年终业绩考核的要求,有在特定时间点做大市值的冲动。与此同时,三季报披露过程中一些比较优秀的股票也可能得到一定的炒作。

  广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游文峰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四季度A股面临基本面逐步下行后出现企稳、政策面进入观望期等因素,考虑年内机构“吃饭行情” 的需求,结合过往熊市周期中四季度的总体表现,预计四季度市场先探底后反弹为主。考虑四季度更多的是寻底后的阶段性转折阶段,结合历史估值区间分析,认为四季度沪指核心波动区间为2300点-2700点。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自998点以来,四季度市场上涨的概率更高,不过基本上是延续此前市场走牛的趋势。如果说最具有参考价值的要数与今年下半年以来走势比较吻合的2008年的走势,当年四季度下跌超过两成,是历年四季度跌幅最大的一年。但也就在同一时刻,见到了1664点的大底。随后收至1820点,反弹幅度也达到10%。

  换句话说,如有临近年末的吃饭行情,很可能整个四季度走势呈现前低后高之态,只有下跌中挖坑挖得够深,埋葬了尽可能多的多头,主力随后才能轻装上阵,迅速拉高。投资者特别需要警惕前期走势良好中小盘个股的“最后一跌”。

  如果有个股因为机构业绩需求而走出反弹,显然需要包括公募、私募、券商集合理财计划在内的机构联手重仓,抱团取暖才有可能。由于目前市场既无热点,个股和板块也较容易出现一日游行情,建议投资者选定投资标的后尽量轻仓参与,上涨后结合大盘走势及时减仓以摊低成本。

  除机构重仓股以外,在中国的弱市中还有一种充满本土色彩的题材,可谓经久不衰,那就是高送转。今年上半年自2661点始的行情在消息面上完全是被见底时推出年报的圣农发展、三安光电等多只同时宣布高送转预案的个股炒热的。随后不仅上市初期、拥有大量资本公积、同时有做大市值欲望的中小盘个股,其他一些看似与高送转无关的主板个股也参与了进来,如同仁堂。而一些低价股推出高送转预案的动机就更加复杂了,如在高送转之后一边推出定增方案,一边大股东逢高套现的TCL。

  似乎高送转已经有被炒滥的感觉,不过,从推出分配预案的时机来看,大多数随年报,小部分随半年报而推出。有能力进行高送转的个股大多数还是在定期报告中展现了比较强的盈利能力,并且前景持续看好。机构炒作的对象未必一定是那份分配预案。

  所以,根据近几年的情况,每年四季度都会对业绩预增的个股展开一轮搜寻与追逐,被称作年报行情。高送转只是年报中可以期待的一个点而不是全部。通过对之前每股未分配利润和每股资本公积的计算,可以看出有哪些个股具有分配潜力。而公司治理比较完善的上市公司是乐于将利润进行分配的,这些公司往往在长期走势中也显得比较好。中小投资者或许要结合公司的分配潜力与过往几年的分配情况,以及当年的实际经营情况谨慎做出判断。而如果个股被机构以大比例持有,选择的方向就又准确了一些。(转自《理财一周报》)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