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节水灌溉业两大规划近期出台 掘金千亿市场(股)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8 08:59 来源: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郭力方

  中国证券报(微博)记者日前从水利部有关人士处获悉,根据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及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的部署,为推动节水灌溉行业“十二五”大发展,由水利部牵头制订的《全国节水灌溉发展“十二五”规划》已上报国务院,将于近期出台。同时,《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十二五”规划》已形成初稿,将会同相关部门会签后向全社会公布。

  根据节水灌溉“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国将力争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比此前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5000万亩的目标高出一倍。在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方面,“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底,全国要完成70%以上的大型灌区及50%以上重点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涉及农田灌溉面积2.83亿亩。

  在节水灌溉投资方面,上述人士透露,“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在全国大中型灌区每年投入至少800亿元;国家每年将从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中安排50亿元。两项投入均用于发展喷灌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此外,涉及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投入还将从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10%全国土地出让金收益中提取。

  专家指出,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之后,水资源高效利用与节约保护是“十二五”期间水利事业的又一篇大文章。如果按推广喷灌和微灌等高效节水工程每亩初始及后期运营维护1000元至1500元的投资额测算,1亿亩高效节水推广面积意味着,到2015年,全国用于节水灌溉市场的投资总额有望达1000亿元至1500亿元。这块市场“大蛋糕”的和盘托出,将使众多节水管材生产及工程设计维护企业集中受益。

  财政扶持5年逾千亿 两规划给力节水灌溉

  □本报记者 郭力方

  即将出台的《全国节水灌溉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力争全国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1亿亩,全国70%大型灌区和50%中型灌区完成配套续建和节水改造任务,共涉及灌溉面积近2.83亿亩。

  根据两项规划,国家财政“十二五”期间每年投入高效节水灌溉领域的扶持资金至少将达200亿元。

  相关专家指出,上述规划拟定的“十二五”高效节水灌溉目标,比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5000万亩数字高出一倍,凸显出政策对于“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业的重视。而据相关市场预测,如果以每亩推广喷灌和微灌等高效节水工程建设及运营维护投资1000-1500元来推算,5年内国内节水灌溉业拉动的新增投资总额可高达1000亿至1500亿元。

  拓展节水灌溉新空间

  据了解,国内推进高效节水灌溉的区域主要包括大中型灌区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来自水利部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的权威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内434处大型灌区和1800处中型灌区的灌溉面积分别为2.4亿亩和2.3亿亩,而水利部和财政部联合启动的全国农田水利重点县已达1250个。

  相关统计显示,“十一五”期间,通过灌区和农田水利重点县节水改造,全国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000多万亩,累计达9.05亿亩,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45提高到0.5。

  尽管如此,相关专家指出,这9亿多亩的面积中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尚不足10%,而且,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也比发达国家0.8的水平低出近一半,我国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的空间还很大。

  根据上述两规划,“十二五”期间,节水灌溉工程将在有效灌溉面积内推广渠道防渗控制、低压管道输水及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其中,在大中型灌区(主要分布在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和缺水严重的北方特别是西部地区),主要是推进输配水渠道及管网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作;而在农田水利重点县,北方地区要把节水灌溉作为重点,东北、西北地区大力发展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华北平原、黄淮海地区大力发展高标准管道输水灌溉。

  一位国内大型节水灌溉企业的高管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根据全球“治水”经验,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每提高0.7个百分点,一年可节水900亿到950亿立方,主要通过推广管道输水、喷灌和微灌等高效节水技术来实现。其中微灌技术,输水量小,但能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灌溉更加高效节水,备受市场青睐。

  “目前推广喷、微灌灌溉工程的投资金额平均每亩为1000到1500元,‘十二五’力争实现1亿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意味着将有望拉动1000-1500亿元的市场投资。”该人士说,如果70%大型灌区和50%中型灌区全部实现高效节水改造,则意味着将增加2.83亿亩灌区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这一市场规模更可达4000亿元以上。

  打破“最后一公里”瓶颈

  尽管市场前景可期,节水灌溉仍须打破限制行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灌区和中小农田水利用于输配水的渠道及引水工程等基础设施老化或配套不到位,导致众多小型灌排工程“卡脖子”和灌区“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据了解,全国一半以上的灌区均存在这些问题。

  上述企业高管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去年该公司中标内蒙古一处大型灌区内节水改造工程的BOT项目,3月份中标,等到6月份节水灌溉管道设施均已配置齐,仍不见主引水渠道修成,直接影响工程运行效率,工程前期垫付款也无法及时回收到位。“输配水渠道和官网配套不齐全,农田上实施节水灌溉就无从谈起,这一瓶颈因素必须要及早破除。”他说。

  水利部权威人士透露,“十二五”期间,将以大型灌区推进配套设施续建为集中着力点,“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将优先在续建任务艰巨的中西部地区加速推进。

  扶持资金确保落实到位

  上述权威人士还透露,“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安排至少800亿元,同时,国家将从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中每年安排50亿元,两项投入均用于发展喷灌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此外,涉及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投入还将从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10%全国土地出让金收益中提取。以此推算,“十二五”期间,全国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财政资金将达1000亿元以上。

  但分析人士指出,推进节水灌溉更多意义上是属于公用事业,是政府主导的投资型行业,从这个意义上讲,1000亿元的政策资金与上述1500亿元的投资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上述高管表示,与传统“大水漫灌”浪费水源相比,滴灌虽然经济实惠,但初始投资太大,一般农民和企业用不起,单家单户建设这个工程也基本行不通,因此这一领域的投资大多须由政府买单。

  除此之外,地方财政资金投入的“不给力”及中央财政资金落实难的问题也一直是国内水利发展的“顽疾”。以大型灌区为例,来自中国灌排发展中心的研究报告指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全国平均配套资金到位率约50%,中部平均不到30%,西部落实配套资金的比例更低,影响了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顺利实施。

  对此,上述权威人士表示,水利部正会同财政部、发改委等部门加紧研究一系列确保资金落实到位的配套政策,对于资金缺口问题,则考虑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例如,农户购买节水灌溉的设备和材料享受30%的农机具购置补贴,推广节水灌溉还可享受一定的中央财政贴息贷款等。

  大灌区节水改造 设备商与施工队双双受益

  □中证证券研究中心 韩晗

  随着国家对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和全国节水灌溉推广力度的不断加强,中证证券研究中心认为,“十二五”期间,从事节水灌溉设备(如水泵和滴灌带)和节水工程设计建造等领域的企业有望明显受益,其中身处粮食主产区和缺水严重西部地区的具有市场优势的企业获益将更多。

  设备企业先行

  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与节水灌溉相关的企业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以提供节水设备(管道、水泵及其配套)为主,如大禹节水(300021)、亚盛集团(600108)、国统股份(002205)、新界泵业(002532)、利欧股份(002131)等;另一类以节水工程设计建造为主,包括新疆天业(600075)、安徽水利(600502)等公司。

  根据相关规划,目前实施节水改造的灌区尤其是西部缺水地区,将集中推广当前节水效果明显的喷灌和滴灌技术。在近千亿资金支持下,节水改造喷、滴灌市场将迎来大发展,这也将使得相关设备提供商明显受益。

  在今年7月初国家水利大会召开前后,A股市场中以大禹节水等为代表的节水板块表现强势。临近年底,市场对明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的预期愈发明晰,其中大力推进节水农业发展、加强高效节水灌溉设备推广的政策指引,令不少投资者将眼光再度投向节水板块。

  中信证券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近几年国家农业扶持政策的指向性更加具体,一批上市公司在经营方面确实得到了很多实惠。中证证券研究中心判断,四季度往往是农业政策出台的密集期,目前水利“十二五”规划的各细分规划正逐步发布,高效能节水灌溉设备提供商有望获得最优先支持。

  例如大禹节水,海通证券分析师陆凤鸣表示,从订单和在建项目来看,水利投资增长对公司的业绩增长拉动较大。尽管成本上升、部分项目收入确认延后等原因,使得公司三季报略低于此前预期,但随着四季度政府项目陆续进入结算周期,公司年内实现5.8亿元的订单量依然有希望,维持公司“增持”的投资评级。

  施工企业后程发力

  除了上述以提供节水灌溉设备为主要业务的公司外,A股市场中还有一些公司的业务涉及到节水工程设计建造,例如拥有国家认定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新疆天业和在水利工程、水资源开发等方面具备高新技术实力的安徽水利等。

  分析人士指出,根据规划,到2015年末,全国范围内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将达到5000万亩,市场预测节水灌溉“十二五”期间市场规模可达千亿元以上。

  国泰君安在一份水利行业深度报告中就曾指出,中央对水利水电建设持续高度重视,水利水电建设投资已切实得到落实,并且在未来有加速的可能。看好未来以安徽水利、粤水电(002060)等为代表的水利工程设计施工企业的表现。

  天相投顾针对安徽水利曾发布研究报告指出,根据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预计“十二五”期间全国水利建设每年将投入资金约4000亿元,将是2009年投资额的2.14倍。按照公司2009年的市场份额计算,预计公司每年将从中获得约43亿元的合同量。

  而对于新疆天业,银河证券分析师明确表示,节水灌溉是公司未来最主要的增长点。11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全国抗旱规划》强调,要加强抗旱减灾基础研究及新技术应用,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吸收借鉴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不断提高我国抗旱减灾科技水平。银河证券分析师提示,新疆天业目前已与辽宁省签订了1000万亩节水灌溉改造项目意向,计划“十二五”期间完成,其中2012年计划完成200万亩,预计增厚EPS0.15元左右。

  大禹节水 明年产能大幅释放

  □本报记者 郭力方

  作为目前已深入耕耘国内节水灌溉市场的领军企业,大禹节水(300021)董事会秘书王光敏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未来各项规划陆续出台为推力,预计2012年开始,各项节水灌溉项目将加速启动,将有大批资金投放市场,届时,公司三个募投项目将全部实现投产,业务产能将急剧扩张,预计明年公司有望迎来业绩增长的新阶段。

  相关券商分析也认为,考虑到“十二五”的水利投资力度,以及公司的新市场扩张能力,预计大禹节水未来两年的收入增速将保持在50%以上。

  募投项目即将全部达产

  根据即将出台的《全国节水灌溉发展“十二五”规划》,喷灌、滴灌和微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将成为未来推进国内节水灌溉发展的主要技术方向。王光敏表示,公司从以色列引进的滴灌带生产工艺,在甘肃、新疆等地市场已全面推广。今年底,公司利用上市募集资金投入1.53亿元所投的三个滴灌管及配套节水器材生产线技改扩建项目将全部达产,届时,公司节水管材产能将达5.7亿米以上。

  据了解,滴灌技术适用于多种作物,当土地面积在200亩以上时,应用滴灌技术便可产生规模效应,更适合在诸如新疆、甘肃以及东北等灌溉面积均在百万亩以上的地区推广。

  王光敏表示,公司目前业务市场主要集中在上述三个地区,所承接的单个项目规模均在2万到3万亩,推广滴灌技术在实现高效节水的同时,也可提高项目运营经济性。

  海通证券分析师认为,与另一节水龙头新疆天业相比,大禹节水所采用的新一代滴灌技术节水效果更佳,市场推广迅速。更为重要的是,新一代滴灌技术单条生产线投资额达3000万元以上,是上代技术的10倍,存在一定的资金壁垒,且大禹节水在这一技术领域的工程施工经验为其他企业难以复制,这些都可确保公司未来在国内市场维持一定的市场占有率。

  市场转型确保业绩成长

  大禹节水此前发布的2011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932.46万元,同比减少9.01%,特别是第三季度公司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48.26%。对此,王光敏表示,公司第三季度谋划市场转型及订单优化等战略调整,业绩受到一定影响。但公司营业收入仍保持快速增长势头,随着战略调整期结束,公司到今年底有望实现5.8亿元的订单量,公司今年全年业绩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

  王光敏表示,考虑到目前节水灌溉项目投资政策依赖性强的特点,公司从第二季度开始进行了订单优化和局部市场转型,注重节水灌溉工程业主方的资金来源渠道和资金落实流程,在投标过程中根据付款条件进行了订单适当调整和择优配置,以控制风险。“例如,在新近开拓的东北市场,公司投标项目主要集中于续建配套齐全的大型灌区,其节水改造项目更多投资来自中央财政,项目回款速度、投资收益预期有保障。”他说。

  而在公司有着绝对优势地位的甘肃市场,公司的主要精力将集中于全国节水灌溉重点县项目和“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等大型水利建设项目上。

  海通证券分析师表示,上述敦煌水资源规划设计总投资额达50亿元,其中节水灌溉投资将达20亿元,预计大禹节水未来能从中拿到至少一半投资。而从短期来看,随着第四季度政府项目进入结算周期,公司今年全年业绩仍有望保持一定的增长。

  亚盛集团  打造现代农业龙头

  □中证证券研究中心 杨一涵

  亚盛集团(600108)主营业务以农业为主,重点发展六大产业(5+1):啤酒原料、马铃薯、苜蓿草、制种业、有机果蔬产业+现代农业节水灌溉。

  滴灌设备国内领先

  以滴灌为代表的微灌是农业节水效果最好、国际市场上发展最快的灌溉技术,已成为世界灌溉节水技术发展的主流。公司是国内最早生产滴灌设备的厂商,拥有完备的生产、销售、质检、设计安装、售后服务体系,并在黄河水灌溉和深水打孔监测仪器方面拥有核心知识产权。

  公司与以色列亚美特公司共同投资3.2亿成立瑞盛-亚美特高科技农业有限公司,公司持股75%,生产和经营多种灌溉产品,承接灌溉安装工程。公司从以色列引进的先进技术,能够使农作物得到所需的最佳水分和养分,减少杂草生长,降低农药施用量,节约人力、水资源和肥料,平均提高亩产30%以上,节水40%-50%,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农田浸灌方式。

  公司现有6条滴灌管生产线,滴灌管线年生产能力12000万米,市场销售状况良好。产品已分别在甘肃省和其他省份完成滴灌工程项目建设20万亩和40万亩,市场占有率仅次于新疆天业和大禹节水。

  由于公司现有产能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公司计划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新建20条农业节水滴灌管生产线及其配套设施,年生产滴灌管线40000万米,进一步扩大产能。此项目达产后,预计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40400万元、净利润5974万元。

  另外,公司还将在现有耕地上建设30万亩高效农业节水滴灌工程项目,进一步增加农田亩产经济效益。

  种植业三大亮点

  公司按照“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集约化管理”的经营方针,实行“六统一”管理,其优势在于公司能够完全享受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2009年,公司统一经营的耕地面积只占到公司全部耕地的20%,而收入却占到公司种植业全部收入的35%。公司计划三年之内实现统一经营的耕地面积达到50%,在2011年9万亩基础上,明年增加到27万亩,2013年达到43万亩。

  公司优质啤酒花年产销量超过5000吨,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啤酒花种植基地之一。公司种植啤酒花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产品主要销往青岛啤酒等国内大型啤酒生产企业。公司去年组建了甘肃亚盛绿鑫啤酒原料有限责任公司,持股100%,专门经营啤酒花业务。

  扩大苜蓿草种植,做中国“健康奶”的源头缔造者。苜蓿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15%-26.2%,相当于豆饼的一半,可明显提高牛奶中蛋白质含量。公司目前已建成8万亩苜蓿草基地,进入盛产期面积有3万亩,年生产苜蓿干草3万吨。未来三年,公司将通过中低产田改造,使苜蓿草面积扩大到12万亩。公司现有将近50万亩宜农未利用土地,足够支持苜蓿草业务的进一步扩展。

  公司生产的马铃薯,主要用于薯条、薯片等薯制品加工,销往百事、上好佳等知名薯制品加工企业。因为公司的产品主要是订单加工薯,一定程度上能够规避马铃薯价格大幅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目前公司马铃薯播种面积2万亩,产量超过6万吨。公司还将进一步发展马铃薯深加工业务,正着手新增一条5000吨马铃薯加工线,以实现马铃薯产业链延伸,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

  自有土地资源丰富

  最近两年,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和资产置换,甘肃农垦集团逐步实现优质存量资产的整体上市,亚盛集团确立了作为甘肃农垦集团农业相关资产最大整合平台的地位。

  公司原有权属土地面积95.68万亩(耕地47.52万亩,宜农未利用地48.16万亩)。2010年,与亚盛盐化集团进行资产置换后,公司新增土地面积246.25万亩(牧草地184.90万亩,天然牧草地、灌木林地0.64万亩,冰川5.00万亩,其他用地55.71万亩)。 目前,公司合计拥有土地资源341.93万亩,且土地使用权均归公司名下。

  在国内A股上市公司中,公司的土地资源面积仅次于北大荒(1296万亩),而且,与北大荒的土地储备多为租赁性质不同,公司拥有土地使用证,为自有土地。丰富的土地资源,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