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平:机会在质疑中成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0 13:31 来源: 证券时报网今年股市最大的特点可能是青黄不接。周期类股票如银行、地产等,虽然业绩理想,但除了个别行业如水泥等表现不错,整体而言上涨乏力。现在看来如果中国进入下一个牛市,靠这些明星行业几乎已不可能;而大消费和新兴行业则面临业绩低于预期的调整。尤其是以中小板和创业板为主体的新兴行业类公司更是受到空前的质疑。
上月发生的7·23惨剧将这种质疑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点。中国新兴行业的核心是高端制造,而中国在高端制造领域的突破主要集中在汽车(包括新能源汽车)、飞机、高铁、重工等几大行业,这其中高铁是被认为技术最为领先的一个行业,但现在却遭遇了严重的挫折。可以说,金融危机后中国股市的踟蹰不前与这些公司艰难成长密切相关,可以预见,如果中国经济要突破中等收入陷阱,高端制造的成功是必要条件,而这几乎也成了中国股市进入下一个牛市的必要条件。但问题是现在大家都在质疑,如果看了新浪微博(http://weibo.com)上的评论,会更加忧心忡忡,可以说投资的未来扑朔迷离。
据说美国历史上曾有一次著名的质疑,这场质疑闹得轰轰烈烈,全美国人都参与辩论。美国是个民主社会,议员们发现这个事件非常引人关注,就召开听证会,内容是什么呢?是美国普通老百姓觉得医院的麻醉师薪水太高。大家认为这些麻醉师拿着医生行业平均最高的工资,但活却太少,开刀前打一针,然后什么事没有,这太不公平,应该降薪。最后轮到麻醉师代表辩护,他说,大家讲的很有道理,打一针工作量是太小,所以大家可能不知道,我们实际上打针是免费的,我们收费主要是确保开刀结束之后病人能安全地醒来,如果大家觉得我们收入太高,我们可以免费打完针就走了。据说从此这个争论在美国再也没有被提起过。
其实质疑是生活中无法回避的一件事,这一方面是由于沟通问题,因为不同对象之间的性格和行为方式是不同的,就会造成误解;另一主面则是对未来风险的不可把握。投资中也同样无法回避,比如七八年前的茅台(600519,股吧) 刚刚开始走上长期的上涨之路时,那时白酒还不被投资者看好,因为不利健康被划入了夕阳产业,大部分投资者认为这只股票是像德隆三股一样的庄股。而另一只股票苏宁则被认为是财务造假,媒体也发了不少质疑的文章。但质疑从来都不是机会的障碍,引用美国投资家邓普顿的一段话,机会总在绝望中诞生,在质疑中成长,在希望中成熟,在疯狂中死亡。所以质疑其实已是机会的第二阶段,也是机会最大的阶段,因为此时进入了发展S型曲线的上升段。
但不可否认,相比过去,现有的投资机会已发生重大变化,主要原因是中国增长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以前中国的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出口导向,但随着人口刘易斯拐点的到来,这种方式已无法继续。这次高铁的挫折更让大家明白,对高端制造而言,速度不是首先要考虑的,品质才是根本。这一方面是对投资类股票的考验,另一方面也是对投资者投资行为的考验。比如从2009年7月以来,大盘是下跌的,但许多投资者却仍获得了不菲的收益。这种收益更多来自于结构,或者来自于投资估值合理的消费及新兴行业的收益,而不是不断地进行风格转换。
再就是发展理念的转变,随着中国初级工业化的完成,以及中国人的初步小康,以人为本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核心理念,这次7.23事故后微博巨大影响力的横空出现,更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潮。从投资角度看,提升生活质量而不是解决温饱是投资的主要方向,如食品安全、质量安全、环保产品、医药保健、代替人工的机器等。比如中国人均麻醉用量只是美国的十分之一,这一方面是社会生活方式的不同,但这与中国医疗的重点在于救人而不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理念有很大关系。
最后,要抓住这些机会有三个线索可供参考,一是行业集中提高,无论是食品安全还是质量安全,提高行业集中度都是最经济的办法。企业的自律远比监管部门的外部管理有效,这是双汇在瘦肉精事件后迅速行动的主要原因。二是专业化分工,因为品质来自于专业,专业是技术的基础。中国企业专业化分工将更加深入,这为一些细分行业的公司带来机会。最后是创新,这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技术的创新、流程的创新、理念的创新是一个公司能否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