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期待政策底 筑出黄金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9 07:00 来源: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欧债危机仍未化解,美联储又玩“扭曲操作”,在此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何时会放松?

  市场疲弱不堪,巨额新股融资仍源源不断,新股发行节奏何时可能放缓?

  从市场来看,大盘在2400点附近徘徊,六大历史底部特征已经出现,但中国股市“政策市”的特征太过显著,只有当政策见底时,才真的是股市见底的时候。

  回顾

  货币政策“紧”就一个字

  今年来,一路狂奔的猪肉价格成为了推动CPI上涨的最大因素,7月份CPI同比上涨6.5%创37个月新高,这也使控通胀成为了货币政策的第一要务。2011年至今,央行一共三次加息,六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意在不断回笼流动性,以缓解居高不下的通胀压力。由于A股市场缺乏流动性支撑,自然对其他政策利好漠视。

  三次加息六提存准

  今年的三次加息分别出现在2月9日,4月6日和7月7日,每次加息存贷款利率都上升0.25个百分点,加息之后,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5%,一年期贷款利率为6.56%。加息当天,A股市场的表现还是十分淡定。2月9日,上证指数下跌了0.89%,第二天就大幅上涨了1.58%;4月6日,清明节后开盘的沪指无视加息上涨了1.14%;7月7日,上证指数小幅下跌了0.58%。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则是今年央行采用最多的货币政策。从1月至6月,存款准备金率保持了每月一调的节奏。6月20日最新一次调整了存款准备金率之后,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已升至21.5%的高位。此外,8月底央行下发通知,计划将商业银行的保证金存款纳入到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中,这就意味着有将近9千亿元的资金会被冻结,相当于之后六个月内上调两到三次的存款准备金率。

  货币政策的调整进一步收紧了市场的流动性,极度“缺钱”的股市再加上大幅“圈钱”的公司,导致了A股市场的一蹶不振。

  概念炒作出现“审美疲劳”

  在紧缩的货币政策面前,其他的利好政策似乎都成为了浮云,基本被资本市场无视。

  区域振兴规划在这两年出现的频率十分多,比较明显的就是海南国际旅游岛概念,但出现多了,市场也会出现“审美疲劳”。

  6月初,国务院发布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此后新一轮区域规划政策的出台速度明显加快。舟山群岛、横琴新区等地都有新的振兴政策出台。

  “自2009年开始的区域振兴规划,大到数省区域,小至弹丸群岛,有些区域甚至已经被振兴过两遍三遍!”有投资者如此抱怨。

  “十二五”规划是2010年市场热切讨论的话题,以中小盘股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曾引领一时风骚。到了2011年,各行业尤其是七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细则纷纷出台。目前已经有医药流通业、电子元件、新材料等行业的“十二五”规划率先出炉。但从效果上看,相关行业公司的市场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很多新兴产业的公司股价也随着大盘一起沉沦。

  同样受到市场漠视的还有RQFII推出的消息。8月17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表示将允许以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方式(RQFII)投资境内证券市场,起步金额为200亿元。受此利好提振,港股券商股集体大涨,截至当天港股收盘,申银万国收涨21.25%,最高涨幅曾达到34%,但当日A股券商股却纹丝不动,中信证券涨幅仅为2.61%,海通证券、招商证券的涨幅甚至不到2%。

  猜想

  四大利好望推出

  市场形同见底,政策底在何方?股民在苦苦追问,关于未来的四大猜想,未来一段时间又有哪些会实现?

  1、CPI回落货币宽松?

  虽然很多经济学家都预计9月CPI仍将维持6%以上高位运行,但对于四季度的CPI,大家普遍认为有望缓慢回落。“在夏粮增收的情况下,今年我国秋粮产量预测也比较乐观。而且欧美经济持续疲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这些都对中国控制通胀比较有利。”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宋国青如此表示。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也认为目前通胀放缓的有利因素增多。四季度CPI将回落至5%左右,明年初将继续回落至4%以下,甚至有可能到3%左右的水平。

  尽管CPI缓慢回落成共识,但货币政策是否放松仍存争议。中航证券策略分析师戴磊认为,政策是否松动最早的时间窗口是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四季度通胀压力减缓,加上愈演愈烈的发达国家债务危机、金融动荡和经济萎靡,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可能会传递一些积极的放松信号。

  汇丰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也认为紧缩不会继续加码。

  2、汇金增持四大银行?

  工商银行昨日收盘价3.99元/股中国银行昨日收盘价2.86元/股,建设银行昨日收盘价4.35元/股,农业银行昨日收盘价2.47元/股。这些价格均比2008年汇金增持价格低了不少。

  不过,市场也不必过于悲观。毕竟从历史上看,汇金屡在市场低迷之时出手护盘。

  2008年9月18日,汇金宣布将在一年内增持三大行股份,此后一年间,汇金分别增持工行、中行、建行2.81亿股、8160.7万股、1.29亿股。2009年10月11日,工行、建行、中行再度发布公告称,汇金分别增持了三者股份,并许诺在未来12个月将继续增持。

  而2008年汇金增持之后上证指数便创出了1664点的低点。2009年增持之后年底的行情也就此启动。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的最后三个交易日里银行股连续反弹,引发了市场对汇金增持护盘的猜想。

  3、社保基金入市抄底?

  被誉为国家队的社保基金,由于其精准的操作而备受市场关注。最近大盘连续下跌,关于社保基金的两个消息在这个时间格外受人关注。

  有消息称,超过100亿元社保资金近期已通过相关会议批准,于上周划拨到社保账户中,并将择机投资于股票市场。虽然与目前A股20余万亿元的流通市值相比,社保基金100亿元的投资总量有些杯水车薪,但社保资金此时获准入市,救市猜想更是甚嚣尘上。

  而在近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社保基金境内投资管理人秋季座谈会上,社保基金理事会有关负责人强调,中国经济目前基本面仍不错,经济增速高位回落但仍处于较高位置,A股市场估值整体较低。目前A股正处于估值底部,虽然短期仍将呈现低迷走势,但中期将向上。下一步,社保基金拟在现有委托基础上增加一些新的产品种类,如绝对收益产品。在相对收益股票型产品方面,拟增加中小盘成长型组合、积极配置型组合、社会责任组合、量化投资组合等。

  如果社保基金入市的消息得到证实,那无疑是给疲软的资本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

  4、RQFII年内推出?

  虽然RQFII的起步不受关注,但其后续资金却不可小视。日前,有中资券商高管向媒体表示,经过一年多的准备,RQFII的推出时机已经越来越成熟,从监管部门的态度来看,RQFII在年内推出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且,目前A股出现大幅调整、人民币持续升值都让境外投资者对投资A股的投资需求很强烈,目前的时机推出RQFII很合适。

  虽然区区2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无法在A股市场掀起波澜,但200亿只是RQFII探路A股市场的“排头兵”,让市场憧憬的是200亿背后庞大的“主力军”。根据金管局的统计数字,截至今年7月底,香港的人民币存款按月增长3.4%至5722亿元人民币。而在年初,这一数字仅为3150亿元,短短半年时间增长了82%,平均每月增幅400多亿元人民币。RQFII的推出,无疑拓宽了停留在香港的人民币的投资渠道。本组稿件由华西都市报记者张锐睿采写

  请继续关注明日本报《抄底行动倒计时!》系列报道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