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沪深交易所角力上市资源:争夺百家城商行IPO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9 19:44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域

  核心提示:眼下的情况是,由于大型企业上市数量的不断减少,两地交易所都将业务重点转向中小企业。

  沪深交易所之间的竞争从暗到明。

  3月12日,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路710号19楼的上海龙宇燃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宇股份)预先披露的招股说明书曰,公司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发行上市,发行股数505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

  按照沪深交易所对上市资源分配达成的不成文共识,新发股份超过8000万股的非金融企业将在上交所挂牌上市,低于5000万股或6000万股的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中间部分则由上市企业自主选择上市地;另外,金融企业的IPO则是按照4亿股的新股数标准划分。据此判断,龙宇股份能在上交所发行上市,已经越过了楚河汉界。

  事实上,这已不是龙年越界IPO的首单。

  2012年2月16日,在上交所发行上市的东风股份(601515.SH)发行数量也仅有5600万股;此后在3月2日过会的喜临门家具股份有限公司,也将在上交所发行5250万股。

  “沪深交易所上市费用收取都差不多,对企业来说哪家提供方便,谁发行的市盈率高,就去哪边上市。”广州市某上市公司证券事务部人员表示:“相比之下深交所更市场化。”

  深圳某券商高层人士也透露;“原来都是企业主动去找交易所联系,现在是交易所主动和企业沟通。目前上交所在上市资源追寻上动作比较多,比如在江苏证监局就设有专人联络上市资源”。

  随着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在上市地的选择上相对自由。

  在创业板的推动之下,深交所的IPO融资额和上市企业数量已经位居全球前列;正因为此,被业界称为行业“老大”的上交所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两所间抢夺上市资源的战斗也愈演愈烈。

  上交所为“争食”转型服务中小企业

  截至2012年3月15日,今年以来沪深两市共有39只新股发行,实际募集资金总额为270亿元。但在39家企业中,仅有4家去了上交所,实际募集资金总额107亿元。

  和上交所的遭遇相比,深交所的工作可谓顺风顺水。

  来自深交所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深交所中小板和创业板共有35家公司IPO上市,融资总额达163亿元。截至2011年底,深交所共有上市公司1411家,市值66000亿元,上市基金产品151只,挂牌债券品种321只。

  上述深圳某券商高层人士表示,深交所中小板和上交所主板的上市标准基本没有区别,只是一个资源在两个交易所分配平衡的问题。现在IPO资源小型化、分散化、民营化的趋势比较明显,按照现有的已上市企业情况比照,IPO潜在资源向中小板、创业板集中。

  据本报记者了解,大量中小型企业IPO选择在深交所,最重要的原因是深交所市盈率相对较高,募集资金也更加丰厚。

  在2012年发行的39只新股中,发行市盈率最高的是创业板华录百纳(300291.SZ)82倍,发行市盈率最低的是主板中国交建(601800.SH)10倍。深交所35只新股平均市盈率为31倍,上交所4只新股平均市盈率仅为22倍。

  有券商人士透露,2011年,上交所曾组织了包括中金公司、中信证券、申银万国(微博)、国泰君安等多家老牌券商进行座谈,希望这些券商组织力量进行关于沪深两个交易所职能定位和上市企业挂牌标准方面的研究。

  不过研究一事最后不了了之。

  实际上,最近几年深交所上市资源的井喷以及融资额排名在全球交易所直线上升,除了跟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推出有很大关系外,市场化竞争能力也的确高于上交所。

  广东汕头某拟上市公司办公室人士表示:“深交所在企业挂牌之前的服务比较好,和企业当地的金融办、中小企业服务局和发改委的沟通也更多,还经常举办上市方面的论坛,甚至在审核过程中还会为企业出谋划策。”

  为此,上交所努力向中小型企业服务转型。

  在上交所公布的《2010年市场资料》中就显示,2009年上交所不仅排摸了重点拟上市企业名单,做好已报会企业的发审沟通工作,甚至还有针对性地进行上门走访。同时,在这份材料中,还特别提及“积极推动沪深上市企业分工调整”,这意味着,至少在2009年沪深交易所就在推进相关工作。

  “以前上交所基本上不去联络上市资源的,深交所是一直在做,但最近两年,上交所对江浙地带的中小企业基本上都是重点关注,不愿漏了一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保荐代表人认为:“这和张育军从深交所过去的背景也有关系。”

  交易所定位拉锯

  “一大批国民经济支柱企业、重点企业、基础行业企业和高新科技企业通过上市,既筹集了发展资金,又转换了经营机制。”在上交所的介绍里,上交所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晰。

  同样,深交所则是“以建设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使命,全力支持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推进自主创新国家战略实施”。

  但实际操作起来,情况并未如此简单。2011年2月17日招股的通裕重工(300185.SZ),发行新股总数为9000万股,亦在创业板上市。2011年4月19日招股的吉鑫科技(601218.SH)则在主板发行,发行新股总数仅为5080万股。

  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中国证券市场形成两个主板并存的证券市场结构。由于上市标准、监管要求、业务种类高度趋同,两个市场没有形成差异化分工,新股发行、创新型产品(如ETFs、LOF)、国债开放式回购、国债远期交易等竞争随处可见。

  “沪、深两家证券交易所的激烈竞争有其内在动因。”北京师范大学(微博)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主任胡海峰认为。

  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4—1996年),证券交易所所在地方政府印花税份额分成50% (1997年调低至20%,目前为3%),而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投资者和会员的多寡直接关系到证券交易量的大小及印花税征收。

  另一方面,证券交易所是证券市场的核心载体,其发展状况对当地证券业乃至金融业有决定性作用,上海和深圳都把证券交易所的竞争力视为争建金融中心的关键筹码。因此,地方政府印花税收益调节和争建金融中心的利益博弈,成为两家证券交易所竞争的幕后推手。

  在发展历程上,2000年由于准备推出创业板,深交所暂停了新股发行,这一停就是整整4年,也让深交所几乎被“边缘化”;但自从2004年中小企业板推出和2009年6月创业板成行,上交所则被迫走向边缘。

  眼下的情况是,由于大型企业上市数量的不断减少,两地交易所都将业务重点转向中小企业。但在这点上,上交所的弱势凸显。

  “作为证券市场发展的关键载体,证券交易所的营运效率和竞争力直接关系到一国证券市场的整体效率和国际地位。”胡海峰认为调整证券交易所的市场格局,“合并与结盟”成为消除证券交易所内部竞争的理想选择。

  未来主战场聚集城商行IPO

  “城市商业银行在过去和未来一段时间都是上交所与深交所之间的上市资源争夺战的焦点。”在采访过程中,多位券商人士认为中国现有的100多家城市商业银行是未来金融业的上市主力。

  记者了解到,目前宁波银行(002142.SZ)、南京银行(601009.SH)、北京银行(601169.SH)已于2007年上市;但此后城商行就停下了上市脚步。2012年1月底,证监会公告显示,包括上海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在内的14家城商行已经提出了上市申请。

  其中,江苏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和江苏江阴农村商业银行选择在深交所上市;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银行毫无疑问本该选择上交所。这一变动背后,折射出沪深两大交易所在资源方面的竞争。

  实际上,早前发行的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也分别在上海及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其中,南京银行发行近6.3亿股,宁波银行发行4.5亿新股。这是深交所自公元2000年停发新股以来,首次出现新股发行逾亿的上市公司;突破2004年深圳设立中小板以来,新股发行未能过亿的惯例。

  券商业内人士表示,许多大盘银行股都在上交所上市,但城市商业银行股本小,可以选择在深圳上市。

  只是从证监会公告上看,目前已有上海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等12家城市商业银行选择在上交所上市,很明显,上交所没有放弃城市商业银行资源。毕竟未来,还会有数十家的城市商业银行上市资源。

  业内人士判断,沪深交易所竞争也是两大交易所对于中国金融中心地位的争夺。

  深沪交易所竞争背后,是中国大陆城市金融地位和金融业发展之争。上海欲做亚太及全球金融中心,深圳争取成为中国大陆华南金融中心;而沪深两大交易所发展,关系到各自金融中心地位,上市资源越集中和庞大,将促使会计、审计、律师等金融服务业发展更快。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