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年内最大IPO中信重工今日申购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7 02:37 来源: 重庆商报

  作为今年最大的IPO项目,中信重工将于今日正式实施网上申购,中信重工此次IPO的规模达6.85亿股,发行价为4.67元/股,预计募集资金量约31.98亿元。业内人士指出,尽管多数投资者将中信重工的发行上市视作对A股市场的又一利空打击,不过当下的大盘却有可能因为中信重工的重压而尽早探明底部。

  实际募资额缩水近一半

  虽然中信重工凭借41.31亿元的预募资规模而成为迄今为止今年发行规模最大的新股,但较最初的发行“胃口”,中信重工已然收敛了不少。

  今年年初,中信重工通过初审后,在预披露前的落实反馈意见时,IPO规模为不超过8.8亿股,当时上报的募资项目一共有5个,融资规模约60亿元。而最终获批的融资发行规模较之前减缩近2亿股,募投项目也减少到3个,拟募资总额随之降至41.31亿元。不过,在临近正式发行的前夕,中信重工再度调低了募资目标,由于首度采用“主承销商自主协商直接定价”的模式,中信重工的发行价被定为4.67元/股,募资额度最终被锁定在31.98亿元,较最初预计的募资规模缩水近一半。

  实际上,在目前市况下,中信重工并非缩股发行第一例,同样在今年年初,中国交建就曾以缩股换取提早发行,但早于中国交建、在2011年8月底就过会的陕煤股份则拒绝缩股,因此虽然比中国交建更早过会,但在发行程序上却排在后面。

  “靴子”落下有助赶底

  尽管投资者对中信重工的发行可能带来的市场冲击忧心忡忡,不过业内人士认为,中信重工此时实施申购可能有助于大盘尽快探明底部,投资者不应过度解读中信重工对市场的负面影响。

  海通证券分析师舒菱认为,当前羸弱的A股市场实际上不具备接纳中信重工的能力,自中信重工于上周一披露发行公告以来,沪深股指连续4个交易日收阴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投资者对中信重工这类大盘股发行的恐慌情绪。而自2011年以来,凡是遭遇大盘新股发行上市,A股市场必然走弱,如中国水电于去年10月18日上市,结果沪指在随后4个交易日连续下跌,累积跌幅达到5.05%。不过监管层对此已有准备,从上周便开始放慢新股的发行频率,本周的新股发行量仅为3只,护盘意图一览无余。此外,中信重工提前近两周披露发行公告,也给予了市场较为充分的消化利空的时间,因此虽不排除大盘近期因中信重工的发行出现调整,但出现大幅下挫的几率有限。

  申银万国分析师谭飞也认为,沪深两市前期的连续下挫已经消耗了相当的空头力量,目前的大盘已经出现企稳的迹象,加之中信重工两度下调募资规模,对市场的实际影响肯定没有市场此前预期的那样悲观。预计中信重工的发行上市将对大盘带来一定冲击,但这一利空“靴子”的落下将有助于大盘及早探明底部。

  大盘新股压力或增大

  虽然中信重工的发行上市对A股市场的实际冲击可能低于市场预期,但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中信重工的发行可能意味着监管层开始逐步放松对大盘股发行的管制。

  海通证券分析师舒菱指出,相对于中信重工发行在短期内对市场的冲击,投资者更应注意该股的导向意义。自中国水电于去年9月27日实施网上之后,A股市场在整整9个月中没有出现募资额度超过30亿元的新股(剔除存在换股因素的中国交建),证监会对大盘新股的审核速度也较慢,在最近9个月的时间内只放行了5只发行规模在20亿元以上的大盘新股,拟募资总额不过227亿元,而2011年前9个月有7只大盘新股获批,拟募资总额高达650亿元。但自今年二季度以来,证监会似乎出现了放开大盘股发行的迹象,仅在5月份就放行了中国邮政和栾川钼业两只发行规模超20亿元的大盘新股。“证监会前期有意识收紧大盘新股的审批节奏,但等待审核的大盘新股压得太多,迫使证监会加快审批速度,预计今年下半年现身A股市场的大盘新股将更多,这在客观上造成无论大盘好坏,大盘股都要上的负面影响。”

  申银万国分析师谭飞则表示,尽管今年上半年IPO融资额与平均发行市盈率呈现出“双降”的特点,但在审和过会待发企业仍多达709家,这对市场的压力无比巨大。目前等待上会和上市的大盘新股尚有7家,一旦中信重工上市后对市场的冲击低于监管层的预期,监管层就有可能放松大盘新股的上市节奏。记者 李扬帆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