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两融遭遇双重困局 券商盼尽快推转融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5 04:45 来源: 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记者 李东亮

  截至8月23日,沪深两市融资余额已达到331.7亿元;而25家券商对客户的授信额度远超该数字。据证券时报记者调查显示,目前25家券商对客户授信额度累计已超过千亿元,平均超过董事会对公司授信额度50%。一旦资本市场转好,这千亿授信或将面临无法全额兑现的可能。

  而融券业务更是一直处于很尴尬的境地,虽然券商赔本苦撑,但所提供的券种数量和规模均十分有限,致使投资者融券的积极性受挫。业界呼吁,国内应尽快推出转融通,为券商开展业务破除资金这一“紧箍咒”,同时,扩充券种来源,进一步完善多空双向交易机制。

  千亿授信待兑现

  根据证券时报记者对海通、国泰君安、招商、国信等多家券商两融业务调查显示,券商实际融出的资金仅占到对客户授信额度的30%左右。按此比例计算,目前券商对投资者的授信额度已逼近1100亿元。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客户实际融出资金仅占券商对其授信额度的30%,多数券商采取的风险控制指标为实际融出资金与董事会授信额度挂钩,只要实际融资未超过董事会授信即为合规。

  证券时报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上海一家大型上市券商目前融资余额约为36亿元,但对客户的授信规模已达150亿元,而董事会授信仅为80亿元。深圳一家上市券商的融资余额约为25亿元,但对客户的授信规模也达到70亿元,而董事会授信额度仅为50亿元。其余各家券商对客户授信额度也在实际融出资金规模的3倍以上,而整个行业对投资者授信额度平均都超过了董事会授信额度的50%。

  对此,业界指出,随着多空双向机制逐渐被投资者接受,投资者开立信用交易账户的积极性日趋高涨,券商采取上述策略意在合规的前提下尽量为投资者提供信用交易服务。不过,部分券商也提出了警示,一旦市场转好,不排除客户集中大量融入资金做多,届时部分券商有可能会出现对客户的信用额度无法兑现的情况。

  不仅如此,除海通证券、中信证券等大型上市券商外,招商证券、国信证券等中型上市券商和非上市券商还面临着净资本的压力。“近年来净资本消耗太快了。”国信证券相关人士表示,直投、融资融券业务等资本消耗性业务的推出,对公司净资本已造成不小的压力,开展一些创新业务时往往顾此失彼。

  多位受访券商两融业务负责人均表示了对转融通机制的渴望。上海某大型上市公司该项业务负责人表示,转融通机制推出后,虽然券商需要提供保证金为投资者担保,并非单纯中介,但至少存在杠杆,将极大地缓解券商在该项业务上的资本压力,并有利于推进投资者在该项业务上的交易。

  融券畸形需矫正

  在去年推出两融业务试点初期,多数券商采取融券费率高于融资利率两个百分点的政策;不过,越来越多券商随后开始认识到投资者对融券业务的需求不大,而下调了融券费率。截至目前,仅有华泰证券等少数券商仍执行着融券费率高于融资利息的政策,而中信、国信、海通、国泰君安等券商均已将融券费率降至与融资利率同等的水平。

  “提供服务就别怕亏损。”国泰君安两融业务负责人直言不讳地表示,融券业务就是一桩赔钱赚吆喝的买卖。为了融券费率较贷款利率高出3个百分点的利差,券商自营却要面临股市大幅下行的风险。目前公司在融券业务上还没有实现盈利。

  而海通证券为了防止融券业务给自营带来亏损的压力,已启动对融券组合进行套保操作,并在年初以来股市大幅下跌的背景下成功减少了一部分亏损,但目前也仍未能盈利。

  但这类套保操作并不被看好。业内人士表示,一是套保操作会带来更多的资金机会成本;二是90只两融券种与沪深300指数相关度仍有待检验,甚至部分中小券商仅能提供为数不多的几只券种供投资者融出,更加无法进行套保操作。

  不仅如此,部分券商开展融券业务,还受到了隔离墙的限制。深圳某上市券商两融业务负责人表示,公司自营业务与两融业务有着严格的业务隔离机制,两融部门借用自营部门券种的程序非常复杂,导致融券业务无法有效利用自营持仓的券种供投资者融出,从而导致券源不足。

  更令券商心有不甘的是,在他们赔本“苦撑”融券业务时,投资者对该项业务却并不“感冒”,在融资余额稳步提升的大背景下,融券业务的规模至今仍徘徊在3亿元以下。截至8月23日,沪深两市融券余额仅为2.71亿元,占融资余额的1%都不到。

  业内人士指出,投资者对融券业务的不熟悉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融券标的股范围窄且券种少是根本原因。不过,未来随着两融标的范围放开和转融通推出后券商亏损的压力消失,投资者融券和券商推进融券业务的热情将有望被点燃。届时,A股市场的多空双向机制将越来越完善。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