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与10号线运营商合办项目 申通地铁或受轻度影响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8 23:58 来源: 投资快报

  记者 李茵琳

  “幸运不是中大奖,而是你恰巧没赶上某部地铁或高铁。”在上海地铁10号线追尾事故发生之后,有网友在微博(http://weibo.com)上如此调侃。地铁追尾不仅让铁路安全再一次引起关注,牵涉到的上市公司也备受非议,与上海地铁运营商关系最密切的申通地铁(600834)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申通地铁极力撇清与事故的关联,但根据《投资快报》记者对公司近年来的经营调查,申通地铁与十号线运营商曾参与上海地铁其他线路的项目。另外,记者在与分析人士交流中知晓,由于乘客心理层面上的阴影,短期内客流量、运营商营业收入或有“轻度”影响。

  工作人员:客流量尚无明显减少

  “往后有什么想不开的,不用跳地铁,也不用卧轨,直接坐10号线最后一节车厢,安静的等待追尾!”27日下午14时许,位于上海申通地铁10号线发生两车追尾事故,截至记者发稿前,事故已经造成接近300人受伤。当天晚上,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就地铁10号线追尾事故举行新闻通气会。会上,关联方之一的申通地铁有限公司总裁俞光耀通报了地铁追尾事故经过,并代表申通地铁对市民和乘客造成的影响鞠躬致歉。

  记者以乘客咨询的身份采访了上海地铁10号线的工作人员,该名工作人员表示,10号线海伦路至伊犁路段从即日起已经开始停运检测,停运路段由公交线接驳,“除了10号线之外,上海地铁其余线路仍然正常运行。”该名工作人员表示,从周三上午的运营情况来看,上海地铁的客流量没有比往时明显减少,往常搭10号线的乘客分流到8号线。“至于10号线什么时候恢复,还要等上头的通知。”

  在事故发生后,《投资快报》记者也第一时间联系上申通地铁的证券事务代表孙斯惠,其极力撇清申通地铁与10号线事故的关系,并表示10号线是集团另一子公司“上海地铁第一运营有限公司”(下称“第一运营”)所运营,上市公司没有参与10号线的日常运行工作。另外,记者也尝试拨打申通地铁董秘孙安的电话,但孙安的手机却直接转接到留言信箱。

  由于受到负面消息的影响,申通地铁股价遭受逆袭,在昨日开盘一度低开,早盘领跌两市,盘中最大跌幅接近5%。幸好该股尾盘成功实现翻红,报收8.86元。

  与10号线运营商合办1号线项目

  这次发生事故的10号线,线路运营商是正是上海地铁第一运营公司,除10号线外,该公司还负责1号线、5号线以及9号线的运营。申通地铁与第一运营公司同属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申通集团”),是兄弟公司关系。其中,上海地铁1号线正是申通地铁与第一运营公司共同协办的项目。

  今年半年报显示,申通地铁继续委托上海地铁第一运营有限公司对地铁一号线实施日常运营管理,预计全年的交易金额不超过1.21亿元人民。今年上半年,公司实际承担该项日常委托运营成本共计6,558.57 万元,截至2011 年6 月30 日已支付5,451.77 万元。

  事实上,申通地铁与第一运营公司的合作由来已久。自 2009 年3 月起,由于运营管理体制发生调整,申通地铁在一号线的项目,改为委托上海地铁第一运营有限公司对上海地铁一号线实施日常运营管理,并委托管理第一运营公司负责部分票务的清分核算。

  另外,在去年年报中,申通地铁还表示,公司与上海地铁第一运营有限公司签订了《上海轨道交通一号线2010 年度委托运营管理协议》,2010 年度公司实际承担该项日常委托运营成本共计8,517.50 万元。

  在申通集团各子公司的协作下,地铁一号线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良好。去年全年,一号线列车正点率为98.60%,运营图兑现率为99.02%。

  对营收有“轻度”影响

  虽然一号线能够实现正常运营,但申通地铁的业绩却并不匹配。在今年年中的成绩单里,申通地铁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371.36万元,同比下滑47.72%,每股收益只有0.05元。记者排查了上半年铁路板块共70几家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除却ST的公司,申通地铁0.05元这一指标排到倒数前十。

  上海证券分析师姜捷在接受《投资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江证券曾经将上海本地两家交通运输上市公司申通地铁、强生控股(600662)都纳入股票池里面。“在今年年初,因为坊间对这两家公司有资产注入的传闻,我们曾经把申通地铁划归到调研的对象。但经过我们多次同上市公司的接触之后发现,短期内重大、优质资产注入的可能性不大,我们也放弃了对公司的继续跟进。”

  根据姜捷的调研,申通地铁主要是负责上海地铁一号线的运营,虽说短期内投资者对这部分受牵连的公司在心理层面上会有阴影,但这次地铁追尾对这些公司的业绩影响其实不大。

  “地铁与高铁不同,高铁乘客可以有航空、长途汽车等其他交通工具来替代,但就地铁来讲,城市交通很难有比地铁更加便捷的交通工具,是不可替代品。”姜捷表示,在客流量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地铁售价不会有太大降幅,在量、价不变的情况下,地铁运营商的业绩可能只有“轻度”的影响。

  《投资快报》发自广州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