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建行战投多数已套现离场 持股均不足1%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3 08:25 来源: 华夏时报本报记者 刘飞 北京报道
刚刚获得建行董事会通过执行董事提名的原人民银行纪委书记王洪章,一上任就面临新挑战,建行H股再度遭到神秘股东抛售4亿股套现21亿港元。
据香港《明报》12月1日报道称,11月30日新加坡对冲基金Broad Peak抛售中国建行H股套现2.67亿美元。据悉,Broad Peak由前高盛亚洲证券业务联席主管创立,初始资产规模为10亿美元,2007年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淡马锡成为其最大投资方。
淡马锡曾于今年7月以每股6.26港元抛售15亿股建行H股,8月又以每股4.94港元接手建行战略投资者美银所减持的股份,仅此“一出一进”每股就赚了1.32港元。11月11日,淡马锡又再以每股4.93港元增持建行37.7亿股H股,其持建行H股数量亦从8.1%升至9.42%。
早期引入的战略投资者纷纷撤退,诸如淡马锡类的财务投资者相继入场,这是更大的套利行为还是正常的市场行为?
战略投资者多已离场
公开资料显示,美国银行入股建行的价格是一个结构性的安排,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建行IPO前以2004年12月31日建行账面净资产的1.15倍购买25亿美元汇金公司持有的建行股份;二是在建行IPO时以IPO价格购买5亿美元建行发行的股份;三是上市后,分别在2008年6月和11月以每股2.42港元、2.8港元买入60亿股和195.8亿股。至此,美银持股比例为19.13%。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中行、工行、建行的战略投资者在最初的持股解禁之后,纷纷选择获利了结,掀起第一轮减持风潮。其中,尤以中行战略投资者减持为甚。资料显示,在2008年最后一天,中行战投之一的瑞银(UBS)在三年锁定期结束后的第一天即全部减持完全退出了中国银行。另一战投苏格兰皇家银行(RBS)步瑞银后尘,也于2009年1月全部出清中行H股。如今,中行的战略投资者中只剩亚洲开发银行,但持股占比仅有0.11%而已。
今年以来,工行、建行再遭战略投资者集体性减持。其中美银两次减持建行H股后套现约149亿美元,持股占比仅剩下0.86%。据记者粗略统计,美国银行入股建行六年的纯利润是155.9亿美元,利润率约为131%。港交所11月16日披露,高盛于14日出售17.52亿股工行H股,在工行H股的持股量由12.13%降至10.11%。
战投者的四个原则
2005年5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05》发布会上指出,股改上市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里程碑。要保证国有商业银行顺利上市,一个关键性的工作就是引进战略投资者。
从整个过程可以看出,引进战略投资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历尽艰辛。以建行为例,建行当初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首选对象是花旗银行,但由于出价太低,谈判被迫终止。
当初银监会确定国有商业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有四个原则:长期持股、优化治理、业务合作、竞争回避。为了确保美国银行投资的“战略性”,投资协议中规定,战略投资者对其持有的银行股票有相对较长的锁定期。
美国银行在入股建行时即安排了购买期权,允许增持建行股权到19.9%。最初与汇金签署协议时的股份以及IPO上市时购入的股份,将被锁定至上市三年后的2008年10月27日。此后因行使认购期权而向汇金公司购入任何H股,更被锁定至2011年8月29日。
但按协议规定,投资者在持股三年后可以出售其所持股份。故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认为,外资战投离场,是正常的市场行为。而相比于其他战投,美国银行这笔投资的“战略性”在这后三个方面表现得很充分。
在股权合作方面,建行与美国银行已先行一步,于2007年12月成立了建信金融租赁公司,股权占比分别为75.1%和24.9%。
而早在2006年8月24日,建行以净资产1.35倍的价格收购了美银在香港的全资子公司美银亚洲,更名为建银亚洲,由此快速搭建起在港澳发展零售业务的平台,并使在港业务规模迅速扩大为原来的两倍。
美国银行堪称遵守不竞争条款的楷模。实际上,美银在美国的零售业务高居榜首,但在参股建行之后,它除了保留一家从事国际业务的网点服务其全球客户外,把中国境内的其余网点全部转给建行,并承诺不在中国境内开展零售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