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上市行圈钱术:2419亿主打次级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9 00:17 来源: 投资者报《投资者报》记者 李真
银行或许可以松口气了。
12月13日传出消息,银监会决定将原定于2012年1月1日实施的银行业新监管标准推迟。
这对银行来说是暂时的松绑。实际上,12月初,就有迹象表明,银监会或将对资本监管要求有所放松。“过高的标准、过高的资本水平必然会抑制银行的贷款能力,也抑制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12月3日表示。
但回顾过去两年,各银行为了应对新规,不断掀起再融资潮,大幕是从2010年拉开,到现在尚未闭幕。《投资者报》记者统计银行2010年和2011年再融资数据发现,2010年是银行真正的再融资年,通过配股、发债等形式共融资4441亿元,2011年再融资2419亿元,同比减少45.5%,两年实现融资共6860亿元。目前已拟定计划尚未实施的至少还有2000亿元。
两年再融资6860亿中行居首
这两年银行再融资如潮涌,不断如“草船借箭”般填补资本。
从融资规模上看,中行是这两年的融资王,再融资额达1566亿元,其次是工行、建行、交行,分别为1299亿元、1011亿元和787亿元。
从年份上看,2010年是银行真正的“融资年”。这一年,上市银行通过A、H股配股、发债等形式共计融资4441亿元。
中行2010年也是融资王,该行2010年3月9日发行249.3亿次级债,本次次级债券是在已批准额度内循环发行,用于替换2005年发行的次级债券已赎回部分,补充附属资本;2010年5月31日又发行了400亿元可转债;去年11月初到中旬及12月初到中旬分别在A股和H股市场配股融资418亿元和179亿元,全部用于补充核心资本。
与中行融资方式类似的上市行还有工行,主要集中在2010年下半年,先后于8月底发行250亿元可转债、9月发行220亿元次级债、11月在A股配股337亿元、12月在H股配股融资112亿元,2010年全年共融资919亿元。
由于国有行在2010年已经密集完成配股融资计划,在2011年,国有行再融资势头减弱,没有出现去年那样来势汹汹的再融资潮,但小浪潮却不断出现。一年下来上市行累计融资2419亿元,农行以500亿元融资规模占据榜首。
此外,在统计中,由于农行和光大在2010年上市,属于首次融资,所以未将两行首次发行上市融资额度统计在内。值得一提的是,农行于2010年7月份上市,募集资金规模22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400亿元左右,才过半年,就立刻发行500亿元次级债补充附属资本,其资本“饥渴症”之严重可见一斑。
今年次级债为主南京最猛
上市行这两年的再融资有一定节奏和特点。
第一年配股融资比较密集,且规模很大;2011年则主要是发债融资,其中又属次级债最多。中原证券银行业研究员陈曦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是出于对即将实施的新资本协议的考虑,根据新规,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不得低于11.5%和10.5%,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9.5%和8.5%,而现行规则为资本充足率8%,核心资本充足率4%。旧规、新规相差甚远,为了达到目标,各上市行不得不提前准备,补充资本。
因此,2010年银行股权融资密集,有9家银行采用了公开或非公开的配股融资方式。其中工行A股再融资337亿元、H股再融资112亿元;中行A股再融资418亿元、H股179亿元;建行A股22亿元、H股589亿元;交行A股171亿元、H股156亿元;招行A股178亿元、H股40亿元;兴业银行在A股再融资179亿元。
南京银行出于业务扩张过快,自身资金紧张的原因,2010年不得不进行49亿元配股融资计划。
浦发、深发展、宁波银行采用的是非公开发行方式,浦发非公开发行392亿元,深发展69亿元,宁波银行44亿元。
统计结果显示,2010年上市行共通过配股融资2935亿元,这还不包括农行、光大2010年上市募资额,占全年所有再融资额的66%。
其次,随着今年资本市场继续低迷,股权融资减少。民生、中信、华夏、北京银行等几家银行在2010年未来得及实施配股融资计划,2011年都相应发布了计划,但目前为止只有中信赶在今年7月前实施完成,而其他几家银行至今尚未实施,因此16家上市行主要的融资形式就是发行债券。“今年资本市场不好,尤其是到了下半年,大盘跌太多,配股融资不是好时机。”陈曦说。
《投资者报》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上市行债券融资2161亿元,占到全年融资额的89%。
此外,按照次级债发行不超净资本25%的规定,《投资者报》记者发现南京银行几乎已无再发次级债空间,如果该行净资本得不到大幅提升,未来融资通道将会收窄。
南京银行今年11月份发行45亿元次级债,根据该行三季报数据,其三季度末净资本为188亿元,45亿元次级债的发行在净资本中占比高达24%,也可以说其一次性就将次级债额度用尽。
通常情况下,银行的做法是根据25%的空间设计未来几年的循环发行次级债计划,鲜有一次性用完空间的情况。
《投资者报》记者还注意到南京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下降迅速,2010年末,南京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75% 和14.63%,今年三季度末,已经降至10.89%和11.67%,资本消耗极快。
监管要求过高易造成资本浪费
从去年到今年,股市已然遭受重创,今年末更是哀鸿遍野,截至12月14日上证指数仅2228点。这中间固然有宏观经济、政策等因素,但银行再融资对股市造成的压力亦不容小觑。
为何银行如此缺钱,要接二连三再融资?
答案就是前面所说的即将实施的新资本协议。不过《投资者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家银行机构及专家都认为此标准过高。
“我国在加入WTO以后,承诺银行业将加入国际银行业的监管,也将执行巴塞尔协议的规定。”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吕随启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中谈到这个话题。
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为了避免新的信贷危机上演,世界多国银行监管者聚集一起制定了巴塞尔协议III,对银行的资本监管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最初的版本相比,巴Ⅲ公布的正式协议在诸多监管指标上有所放松,主要是因为初始版本受到来自银行的压力,标准提得太高。事实上,包括后来接受了遵循巴Ⅲ协议的银行,还是觉得标准过高,但是为了能够获得政府支持,才勉为其难接受。”吕随启说。
“中国提高监管要求没错,但也不能一下子提得太高。”吕随启说。
吕随启认为,资本充足率一下子从8%提高到11.5%,核心资本充足率从4%提高到9.5%,有点过快且过高,容易造成资本浪费。
“新监管标准将普通股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设定为7.5%,比巴塞尔协议III还提高了0.5%,太高了,没必要!”建行总行一位人士表示。
该建行人士还抱怨说,巴塞尔协议III还给各银行5年缓冲期,要求2015年~2019年实现达标,而按我国的计划,2012年1月1日就要求部分银行开始达标。
“虽然监管要求严于国际标准属一般惯例,但也存在对我国监管标准‘过高’的质疑。”浙商证券分析师戴方发布报告称。
戴方还认为目前设置过高资本充足率的理由并不充分:第一,我国银行业目前的资本充足率水平较高,未来也不大可能重复过去几年资本高消耗型的增长模式;第二,资产质量问题尚且可控。银行业前几年集中投放的政府平台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款,其资产质量问题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内显性化,而若经济大幅弱于预期,企业贷款情况也不容乐观。但目前来看资产质量问题暂且可控,而若持续恶化,政府也尚有能力在必要时提供支持;第三,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不支持从严监管。
新标准或推迟银行压力缓解
12月15日有消息称,原定于2012年1月1日实施的银行业新监管标准推迟,银行再融资步伐可能会更从容一些。
在本月初,监管层也曾释放出这个信号。12月3日,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表示,合适的资本水平在符合国际标准的同时,将进一步保护和提升中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他认为,过高的资本水平必然会抑制银行的贷款能力,也会抑制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但他同时指出,如果资本水平过低、流动性过低,最后威胁到银行体系的安全,甚至发生银行体系的危机,对国民经济的长期、持续、协调发展带来致命性的破坏。
“所以实施新标准的过程中应该实现多方的平衡。”王兆星认为。
中国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宗良认为:“如果新监管标准推迟实施,就意味着至少明年上半年,银行的资本压力在监管层面有望松绑,资本压力也将得到缓解,这有利于配合当前货币政策‘预调微调’。”
“因为现在没有明确消息说将推迟到什么时候执行,以及是否在某些指标方面有所放松,所以现在只能说银行再融资压力减轻,盈利空间有所释放,对于银行2012年再融资情况目前尚无法明确预测。”陈曦说。
根据上市行已披露融资计划但尚未执行的数据看,目前上市行至少有2070亿元缺口待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