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矛头直指借壳 ST股不死神话或将终结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0 01:29 来源: 北京商报延续多年的ST股“年末狂欢”在今年打破了惯例,代之的是集体大跌,连续跌停的戏码不断上演。
昨日,“政府补助可能不再纳入当期收益”的传闻又在市场上流传,据说已得到一些券商投行的证实。这是继此前证监会规定将借壳上市等同于IPO审核、上月底创业板退市意见稿出炉之后,又一则直指ST股的尖锐“矛头”,“病恹恹”的ST公司再度感受到生存的危机。
近期批量大跌
ST股今年难“贺岁”
2011年岁末,ST股并没有出现一如往年的“贺岁档”行情,反而是进入12月以来,个股用“哀鸿遍野”来形容都不为过。据统计,截至昨日收盘,12月的前二十大熊股中,有13席被ST股所占据,占比高达65%。ST传媒、*ST钛白、*ST昌九、*ST亚太等14只个股的跌幅超过了30%,为首的ST传媒跌幅为42.73%。这对于每日最多下跌5%的ST股来说,跌势之猛可窥一斑。除此之外,还有53只ST股的跌幅超过20%。而当期沪深两市跌幅超过20%的个股只有221只,ST板块虽然只有127只个股在交易,但占比却达30%。
值得一提的是,跌停在ST板块中已成了“家常便饭”,如12月5日,50只ST股以跌停报收。ST传媒复牌后,连续6日跌停的走势曾一度让市场颇为惊讶,怎知,不到一周的时间,这一“成绩”就被*ST钛白和*ST昌九所打破,前者自12月5日复牌起,连续10日跌停;后者自12月2日起,连续9日跌停(其中两个交易日停牌)。
事实上,今年三季度时,一些ST股的表现还可圈可点,不少投资者尚对该板块的年末行情充满期待。申万研究所编制的亏损指数显示,八九月,几乎每个交易日,“披星戴帽”的股票都占据了涨幅榜的前几位。而近日的大跌,彻底打击了ST股投资者的信心。有人在股吧中表示:“以前还是‘见光死’,今年则是‘没见光就死’。”
重组频现失败
借壳上市难上加难
业内普遍认为,ST股近日集体走低,与创业板退市新规意见稿的出炉有很大关系,虽然针对的是创业板,但其中一句触动了ST股的神经,那就是“不支持暂停上市公司通过借壳方式恢复上市”。市场担心,这个方案将来可能会推广到主板,ST退市的几率会大大增加;而即使不推广到主板,ST借壳的难度也会增大。
历年来,ST板块受投资者热捧的主要原因就是它会“讲故事”——通过资产重组,完成“乌鸡变凤凰”的蜕变,从而带动股价一飞冲天。然而,今年以来,不仅政策上屡受打击,自身方面亦不给力,众多ST股重组梦碎,演变成暴跌的梦魇。
统计显示,今年迄今为止,沪深两市近12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暂停并购重组方案,其中有16家ST或*ST公司,包括ST珠江、ST四环、ST合臣、ST传媒及昨日公告的*ST朝华等。而他们宣布重组失败后,扑面而来的无一例外都是惨不忍睹的暴跌。
海通证券分析师王伟表示,ST公司长期经营不善,虽然2005年以来尚无一家公司退市,但投资风险较未披星戴帽的股票来说要大得多。创业板退市新规对主板ST股再次敲响了警钟。“在越来越严厉的政策下,ST股的壳资源已经变相贬值。”王伟说,其实,早在今年8月,证监会就公布了《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的决定》,提高了借壳上市的门槛,标准接近IPO,受此影响,ST股一度遭到市场投资者的大举抛售。随后,很多原本热衷于炒作ST股的投资者逐渐转为谨慎,不再如往年那般盲从。
另一方面,市场人士认为,管理层频频表态和行动严打内幕交易,也让市场资金对ST股的炒作变得谨慎。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严正声明,对内幕交易“零容忍”,进一步打击了游资的积极性。
为保牌“进补”
ST股自救能否成功
“对投资者而言,不再单纯投机于ST板块重组预期所带来的股价暴涨,转而看重上市公司的业绩和经营情况,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件好事。同时,ST股借壳上市‘圈钱’的难度加大,也可以避免ST股股价的大起大落,间接保护了投资者利益。”王伟这样认为。
“而对于ST上市公司而言,市场炒作的降温会直接推进其自我盈利的改善,促进有真实重组的案例出现,对资本市场具有深远影响。”同时,联讯证券分析师程缘还指出,未来借壳上市的难度虽然增大,但成本还是低于IPO,这种借壳上市的形式不会消失,自然市场对ST股的炒作就不会彻底偃旗息鼓,只是会更加理性,ST个股走势将不断分化。
目前情况看,ST股再度面临全年业绩“大考”,陷入生存困境的它们并没有坐以待毙。即使市场不认可,重组保壳依然进行得如火如荼。如*ST昌九和*ST大地均在最近公布了实际控制人变更的消息,赣州工投和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分别成为两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虽然他们均表示未来12个月内暂无对公司进行资产注入或置换的重组计划,但重组是必然趋势,这个不行还会找那个。
此外,已经公布过重组方案的ST公司有ST博元、*ST力阳、ST合臣、*ST轻骑、*ST盛润等,他们现正均处于方案报批阶段;*ST石砚和*ST中华则正在申请破产重整;而*ST天目、*ST华控、*ST吉药等*ST公司若今年继续亏损,将暂停上市,其重组预期也较大。
如往年一样,为“解近渴”,各种名目的政府补贴也纷至沓来。统计显示,截至目前,ST公司依然是年末“进补”的大户,如*ST昌九、*ST松辽、ST丹化近日相继分别获得了1.6亿元、3500万元和270万元的政府财政补贴。只可惜,如若市场传闻的“政府补助不再纳入当期收益”成真,这些公司恐怕就要空欢喜一场。商报记者 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