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湘邮科技脱困渺茫 EMS注入美梦成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31 00:5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5月29日,湘邮科技(600476.SH)继上一交易日大跌6.33%后,继续维持跌势,收于8.55元;同日,上证指数反弹1.2%。

  本月初,邮政速递公司通过IPO审核,拟发行不超过40亿股登陆上交所主板,此举意味着湘邮科技一直期盼的邮政速递业务(EMS)资产注入的“美梦成空”。

  “EMS注入是无望了,公司以后只有在主业方面深挖潜力,希望能够改变目前的困难局面。”5月25日公司年度股东大会上,湘邮科技董秘黄安国满怀无奈。

  湘邮科技近年主业一直亏损,长期依靠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性收益勉强“保壳”。2009年,市场曾传闻中邮集团将向湘邮科技注入旗下EMS业务,公司股价在随后的两个月内翻番。

  “湘邮科技的业务主要针对邮政系统,行业竞争加剧,后续难有作为,而EMS的单独上市,无疑断了湘邮科技的念想,公司将难逃被边缘化的命运。”湖南资本业内人士分析。

  上述人士直言,类似湘邮科技这种主要为大型国企提供内部配套服务的企业,可以采取内部补贴等方式生存,“不必浪费上市资源”。

  靠财补维持

  湘邮科技是目前中国邮政系统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公司主业为系统集成和邮政相关软件,主打产品有邮资机、信封打印机等。

  公司2003年上市后,依托邮政系统的垄断资源,前几年经营业绩尚可,不过,2007年后,公司主业开始大幅亏损。财报显示,2007年、2008年,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收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为-2003万元、-5627万元。

  2009年主业微盈85万元后,2010年再次陷入亏损。财报披露,2010年、2011年,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收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为-2476万元、-1836万元,包括政府补助在内,公司对应年度的非经常性收益分别高达3054万元、2495万元。

  正是依靠非经常性收益这一“救命稻草”,湘邮科技才免遭被ST和退市的厄运。然而,主业不堪大用,新业务拓展乏力等阴影依然驱之不去。

  “公司主业单一,且行业依赖性强。”中信建投湖南总部研究总监刘亚辉分析,过分依赖低利润率业务,以及募资使用定位失当,是造成湘邮科技主业连亏的两大原因。

  年报显示,2011年,公司邮资机等产品销售实现营收2.68亿元,营业利润1690万元,毛利率仅为6.29%。而湘邮科技的7家控股公司,2010年和2011年两年全部亏损,合计亏损额分别为367万元、569万元。

  由于定位失当,湘邮科技IPO募资项目不是转变投向,就是收益寥寥。财报显示,邮政金融网计算机系统项目和热转印邮资机项目,因利润率低等原因至今未达预期收益。

  而另一个募投项目——电子邮政开放式平台项目和营销网络建设,亦因定位失准,而在数年前分别被变更为GPS全球卫星定位车辆安防系统项目和金融安防运营项目。不过,这两个项目受制于市场容量和区域保护等因素,后续收益能否达成犹未可知。

  “邮政业务受互联网冲击下滑是肯定的,加之公司本身业务基本处于微利状态,业绩短期内无法快速提升,我们暂时不予评级。”在湘邮科技为数寥寥的研报中,中投证券的以上观点,或能代表投资者的担忧。

  资产注入梦碎

  主业亏损,转型短期难见成效,湘邮科技将以何突围?资产重组或成纾困唯一选择。

  事实上,湘邮科技资产重组传闻由来已久。2009年至2010年,获悉湘邮科技的实际控制人中邮集团将向上市公司注入EMS业务,此消息犹如一剂“强心针”,令股价萎靡的湘邮科技拔地而起。

  2009年10月底,湘邮科技股价以4.56元低开,至当年12月底,最高上冲到9.26元,不足两个月内涨幅超过100%。

  “公司肯定希望EMS业务能注进来,但这得大股东说了算。”当时,湘邮科技相关高管言及EMS业务注入传闻时,曾满是期待。

  邮政行业分析人士表示,中邮集团的核心资产主要是EMS、速递和邮政储蓄,邮政储蓄目前进入上市公司可能性不大,最有望注入湘邮科技的是EMS业务。

  而邮政速递公司曾经是湘邮科技第二大股东,持股1802万股,2010年,这部分股份被中邮集团无偿划转至邮政科学研究规划院。

  今年5月证监会允许邮政速递公司IPO的一纸公告,无疑令湘邮科技谋求EMS资产注入的美梦落空。招股书显示,邮政速递公司此次拟发行不超过40亿股,募集资金99.7亿元。

  “邮政速递公司单独IPO,比注入湘邮科技要容易。”业内人士分析,中邮集团是通过湖南省邮政公司和邮科院间接控股湘邮科技,“选择资产注入重组的话,股东、财务等关系处理会比较复杂。”

  “湘邮以前是中邮旗下唯一的上市公司,相对得到的照顾较多。”该人士话锋一转,“不过,一旦邮政速递公司成功上市,规模偏小、经营业绩较差的湘邮科技极有可能被边缘化。”

  记者了解到,尽管中国邮政的EMS业务受到顺丰快递等内资同行和联邦快递(FEDEX)等外资巨头的双重挤压,但由于其垄断经营国内大部分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速递业务,其长期收益仍然相当稳定而可观。

  而从营收规模看,两者更不可同日而语。招股书显示,2011年,邮政速递公司营收211.97亿元,是湘邮科技当年营收的59倍。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