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郭树清如何直面市场失衡 第一把火:转融通平衡账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7 11:52 来源: 新金融观察报

  作者:新金融记者 智梦寻

  经济学家通常是‘均衡爱好者’。他们善于挖掘经济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失衡矛盾,由他们所主导的经济调控又往往蒙上了‘回归均衡’的色彩。

  作为中国最高经济学荣誉‘孙冶方奖’的获得者,新一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对均衡的认识似乎来得更加深刻。

  “绝对平衡意味着没有增长,极度失衡同样会导致停滞。”这是2007年郭树清写在论文中的语句。

  那一年,时任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的他出版了著作《直面两种失衡》,这本书也成为目前为止郭树清发表的最后一本专著类作品。此后,在国内外众多的经济论坛和学术论文中,郭树清都反复使用着他的“失衡论”来解释和解决着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种种矛盾。

  如今,郭树清是否将带着他的“失衡论”来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建设呢?巧合的是,与郭树清同时间踏入中国资本市场的正是一则“均衡”意味浓郁的新政——转融通。

  第一把火:转融通的平衡账

  上任伊始,第六任证监会主席便给中国证券公司送了一份“豪礼”,《转融通业务监督管理试行办法》随郭树清一同到来。

  该文件的出台直接刺激了证券股行情的回暖,10月28日至上周五,绝大多数证券股触底反弹,国海证券和宏源证券的区间涨幅分别达到6.9%和5.2%。沪深两市也以久违的“红色”容颜迎接这位新主席的到来:截至上周五,10月24日以来沪指已连续上涨了9.11%,深成指则上涨10.34%。

  转融通不仅丰富了中国资本市场的交易手段,更为重要的,它的出现进一步平衡了市场“多”、“空”双方的力量对比。

  “转融通将使得中国资本市场步入真正的双向时代。”中原证券行业分析师谢佩洁向新金融记者表示。

  与征求意见稿相比,正式文件特别放宽了融券方面的监管指标,将“融出的每种证券余额占该证券上市可流通市值”的比例上限从最初的5%提高到10%。

  申银万国证券行业分析师董樑认为,由于当前融券只能用券商自营的证券,一方面券商自营的券较少,另一方面,融券给客户将致使券商自营处于风险敞口之中,因此融券规模一直很小。从试点数据来看,融资融券交易中融券只占比1%。

  该分析师推测,转融通推出后,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公募基金及上市公司大股东们都将参与进来,可为证券金融公司提供大量券源,券商在融券业务中可获得5%至7%的差价,并且没有风险敞口。因此,转融通的出现将明显刺激融券业务总量的增长,全行业融资融券业务收入有望在2012年达122亿元,同比增长3倍。

  对于触底期的证券公司而言,这笔收入可谓“久旱逢甘霖”。三季报显示,17 家上市券商1-3 季度共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50 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只贡献了15.23 亿元,仅占全年的10%。剔除新上市的国海证券,其余券商第三季度收入同比下降了八成,是2010年以来单季度盈利的最低点。

  值得思考的是,融券规模的扩张固然增加了券商创新业务的收入,但与此同时也将助长“空头”的势力,并进而对经纪和自营业务收入形成消耗。

  “转融通开启了双向时代,目前很难定性它是利好还是利空。”谢佩洁坦言。这项新政出台后,来自中信证券的行业分析师潘洪文反而将“偏积极”的行业评级下调为“同步大市”。

  转融通与其说是证监会送给券商的一份大礼,莫若说是开出的一道“平衡大题”——创新业务的崛起能否平抑传统业务的损失?进入“郭树清时代”,证券公司不得不苦练“内功”,使自身在下行市场中的整体盈利能力与上行市场相均衡。

  下一把火:资本市场平衡说

  相比转融通,市场更关心这位新主席欲将资本市场改革之火引向何方。毕竟,郭树清的上任恰逢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关键时点。

  “发展了21年,资本市场目前暴露出的最深刻的问题,在于注重市场的融资功能(圈钱)而忽略了对投资者(买方)的保护。”厦门大学金融学系教授陈善昂精炼概括。

  面对中国股市2011年熊冠全球的成绩,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教授李永森也向新金融记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成熟经济体遇到的问题比我们严重得多,但他们的股市比我们稳定,中国的二级市场已严重偏离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反思,是不是我们的发行速度太快了?” 

  如果快了,我们是否需要喊停呢?此时此刻,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之路似乎左右为难。

  向左,保护二级市场而暂缓市场化改革节奏——通过人为干预全面减慢资本市场的扩容速度、甚至直接叫停;加强对资本市场不正当交易的监管力度;建立系统化的资本市场宏观调控体系,甚至成立“股票市场平准基金”。

  向右,加快市场化改革进程而牺牲二级市场——资本市场上市发行制度将在经历从审批到审核的改制后,继续向市场化程度更高的“核准制”迈进;建立国际版、新三板等新的扩容窗口,甚至对体积庞大的场外交易市场有所规划。

  左转或右转,甚至是潜在的第三种可能,目前都仅仅是假设,都在等待郭树清的回答。或许,这位对于“失衡”有着深刻理解的学者型官员非常善于解答这类问题,因为在李永森看来,这实则是一道化解“失衡矛盾”的传统经济学命题。

  “这些矛盾正暴露了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的‘系统性失衡’问题。在强调市场化改革大方向的同时,也要注重‘渐进式改革’的模式,不要求一步到位。如果发现某些方面‘单兵突击’走过头了,那不妨停下脚步。”李永森认为。

  在市场化改革的“洪流”与均衡发展的经济学命题之间,郭树清本人将做何选择?这让人不得不联想着他在学术上的若干表态:

  “绝对平衡意味着没有增长,极度失衡同样会导致停滞。”

  “我们最缺乏的是经常性的优胜劣汰机制,以及周期性的‘创造性破坏’机制。”

  “资本和金融市场扭曲表现很大,但是核心的问题,无非是公开、公正、公平的问题。”

  “美国之所以能吸引国际上的资本,最终是因为它有值得投资的资产,可能是公司股票或政府债券,也可能是房屋等不动产,还可能是各种权益等无形资产。”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