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何志成:特殊时期更需呵护股市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9 01:35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何志成(经济学家)

  相比身处欧债危机中的欧洲各国股市,A股市场的表现最令人担忧。以法国和德国股市为例,半年多来,虽然没有明显上涨,但也没有明显下跌,尤其是从9月欧债危机进入高危期以后,股市走势反而是稳定的。反观中国,都说全球经济最亮的一点在中国,但A股市场却经常出现在年度跌幅榜的前两位,最近半个月更是一路下探,比希腊、意大利股市还“熊”。

  必须维护资本市场信心

  现在很多学者的分析告诉市场:中国经济很好,9%的增速仍然是全球第一;目前的增速回落是主动减速,绝对不会出现硬着陆。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经连续7天触及跌停,冷眼旁观深陷欧债危机中的欧元,十天来走的却是上涨K线,真让人看不懂。

  表面上,欧洲主要国家、欧洲央行都在拼命地护盘——不断地买入欧元区高负债国家的债券,位于大西洋彼岸的美联储也联合全球五大央行共同救市——以欧元11月底的汇率作货币互换的基准价格,直到2013年2月底。而A股市场似乎是没人管的孩子,不仅没有人救,还要挤压泡沫。殊不知,股市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是市场信心的温度计,股市彻底地走熊,投资者都不玩了,实体经济的投资率也会大幅度下降;资本市场的泡沫都挤掉了,经济也就硬着陆了——资本市场中有很多养老金和劳动者的血汗钱。这就是护盘与不护盘的区别。

  本周末,全球市场都在等待两个最重要的会议:一是欧盟峰会;二是全球投资者更关心的中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欧盟峰会,目前所有报道几乎没有方向,它被形容为“挺峰派与倒峰派”的决战。默克尔是豁出去了,誓言不达目的不离开谈判桌,但投资者很可能倒向“倒峰派”,准备一旦默克尔“倒下”立即反手做空欧元。很显然,峰会开不好,欧元会暴跌;开好了,欧元及全球股市都将迎来大幅度的反弹。中国股市的投资者也可能将欧盟峰会作为救命“稻草”,虽然它与中国经济看似直接相关度不大。对中国经济而言,另一个更重要的会议才是关键的,它将对中国经济作出客观的评价,同时对明年的宏观调控定调。按照往年规律,“定调会”应该召开了,为什么推迟了呢?别小看对十几个字(明年宏观调控的主基调)的拿捏,很难。是保增长,还是稳增长,或者继续抗通胀?将哪一个放在最前面都会有反对声音,难以形成共识。因此还要等(数据),还要观察,还要更多地听一听来自基层同志的意见。

  上面在等,A股市场却不耐烦,沪指本周一个劲地危及2300点,同时人民币连续7天触及跌停板。很显然,股市和人民币在考验管理层的耐心,同时也在试探会不会有保增长的力量出来护盘。我高兴地看到,在周二、周三、周四市场空头力量连续三次向下攻击2300点时,多头力量不断地发威,其中周四上午在最危急的时刻,强劲上扬40多点,顽强地守住了2300点。一场将破未破的防守战之所以能够成功,一场充满悬念的保卫战之所以能够获得初胜,是因为市场多头背后有一只神秘的手,它通过不断地护卫2300点,并发出强烈的信号:明年无论是将“保增长”还是“稳增长”放在宏观调控的第一位,反正是要增长,而增长的前提之一是必须维护资本市场信心,而不是挤泡沫。

  经济本来可以软着陆

  必须看到,我们今天面临的所有困难都与操之过急相关,包括2008年~2009年的大规模救市,以及2010年~2011年的挤泡沫,当然也包括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过多地依赖进出口、依赖房地产。现在要纠正,要改变经济发展方式,但也不能太急。

  人民币连续7天触及跌停板,A股市场连续3天向2300点发起攻击,背后是什么?是对欧债危机演化为全球金融危机的担心,是对中国经济有可能失速的担心。所谓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10月以前可以这么说,现在则越来越难说。我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很多投资者对未来的投资选择越来越迷茫,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老板已经转行,甚至选择移民海外。当沪指跌至2300点时,越来越多的资本市场投资者其实已经离场走人。这一切不是股市的问题,甚至也不是房地产市场的问题,而是中国经济会不会硬着陆的问题。

  2300点这么重要吗?非常重要。沪指一旦跌破2300点,很可能直奔2000点,到那时,几乎一半股票还要下跌30%左右,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平均跌幅也差不多。这似乎很让一些人舒服,因为泡沫终于挤干了,但经济学规律会再一次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资本市场走进长期熊市的时期实现经济的正常增长,更不要说强劲增长。而一旦沪指失守2300点,未来很长时间想回到2500点一带都将十分困难,更莫再幻想牛市——连牛粪都见不到。股市困难,房价暴跌,伤害面还可控,可怕的是投资者信心受损,投资率严重下滑,我们将更多地依赖国家投资,依赖货币救市,未来的中国经济不仅将更困难,而且将陷入恶性循环:股市暴跌之后是楼市暴跌,然后是人民币暴跌,中国经济硬着陆,随后是不断地放松货币,财政加大赤字,中央银行不断地印钞票,于是引发恶性通货膨胀。

  对危机的超前预见是对抗危机的最佳办法,尤其是中国,因为中国经济本来可以软着陆,甚至可以很快地恢复强劲增长。关键在怎么微调预调,怎样对待虚拟金融市场。

  特殊时期更需呵护股市

  近期,人民币升值变贬值,很好;采购人经理指数跌破荣枯线,很好;沪指一而再,再而三地逼近2300点,也很好。我们很需要这样的提醒。危机有时候真是自己制造的,但没有危机的影子,宏观调控的管理者们还会为是否需要保增长而伤透脑筋。

  我坚信一点:中国政府一定要保经济,保经济就必须旗帜鲜明地提出保增长。而在宏观调控政策方向(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促使楼价下跌的房地产政策)不能大转弯的背景下,在暂时不能减轻楼市调控压力的特殊时期,更需要呵护股市——因为它是市场信心唯一的“温度计”和调节器了。楼市冷了,股市再冷,中国经济就真的要进入冰冻期了。

  当前,为什么要提出保股市?因为在保增长的逻辑链条中,股市稳定运行具有特殊意义。稳住了股市才能稳住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大环境的信心,才能通过轻微的刺激措施立即发挥正面作用——实际是少发货币。股市垮了,将来可能需要强刺激,更多地发钞票,那才是“没有危机而制造危机”。

  目前,全世界都在看着中国,中国经济能够强劲增长,全球经济就可以加快复苏,而全球经济复苏加速,也可以帮助中国完成经济结构的调整,这是良性循环。相反,中国经济若硬着陆,全球经济危机、债务危机,包括金融危机都将先后而至,而且会一浪高过一浪。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希望看到默克尔的那种“不达目的不睡觉”的精神,一定要在保增长或稳增长上形成统一意见。我相信,只要大家取得共识,无论是保增长还是稳增长,沪指都能守住2300点,中国经济一定能实现软着陆,在2012年二季度以后恢复高增长。若如此,不仅能看到牛粪,还会到小牛犊。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