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分析称中国车企海外并购二三线品牌成功率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1 04:46 来源: 证券日报

   知名汽车评论员张志勇指出,虽然几乎所有的中国车企都有着海外并购的愿望,但最有可能收购成功的仍是经营不景气的二三线品牌

  ■本报记者 郑 洋

   如同秃鹫,奔走于海外并购途中的中国车企,瞄上的皆是重病缠身的品牌……

   历数2011年一片萧条的国内车市,最热闹的莫过于庞大集团(601258.SH)、青年汽车围绕着收购萨博展开的戏码。本已濒死的萨博,面对着包括庞大、青年汽车、华泰汽车等多位竞逐者,开始变得三心二意趾高气昂。眼下,这出收购闹剧又因通用汽车的插手而横生枝节,庞大的收购计划也因此再度陷入渺茫。

   庞大收购萨博尚无定论,此前曾在涉足过海外并购的车企们似乎生活的也并不顺心。上汽在收购双龙后铩羽而归;北汽因以2亿美元高价买入萨博9-3、9-5BOM的知识产权而被广为诟病;将沃尔沃纳入旗下的吉利,负债总额在两年的时间内由86.13亿元陡然上升至710.71亿元,负债的年增长速度也由此前的86.38%增长至343.75%。

   可在今年10月成都举行的全球汽车论坛上,数位汽车业高管都强调了购并海外资源的重要性。知名汽车专家张志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时指出,包括一汽、上汽、东风、长城等在内,几乎所有的中国车企都有着海外并购的愿望,只是等待着竞逐目标的出现。

   记者试图梳理出眼下海外市场行情不景气的车企,及国内有着并购愿望的购买者,也许下一对庞大与萨博就在他们中间。

  漂泊中的欧宝与法拉利

   2009年进入破产保护程序的通用汽车,开始了其艰难的甩包袱历程。庞蒂亚克、土星、悍马、萨博、欧宝等成长于通用的子品牌被通用忍痛抛弃,北汽也曾加入对欧宝的竞逐,但却由于通用对于欧宝的回心转意未能成行。

   无奈的是,2008年已陷入巨亏的欧宝在此后的两年内并没有改变亏损的业绩,2010年欧宝亏损额度达到16亿美元。今年6月,面对着表现依然不给力的欧宝,业界传出了通用正再次考虑出售旗下欧洲部门欧宝汽车公司的说法,来自中国的汽车制造商和德国大众汽车是通用瞄准的潜在购买者。

   宏源证券的分析师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由于经销商过量、260亿美元退休金悬而未决、暗流涌动的劳资冲突等问题都一直都在困扰着通用,其能为欧宝埋单的承受力是有限的,加之今年全球汽车市场不景气,此前通用出售欧宝的传闻很可能是空穴来风,一旦此项交易被推向市场,来自中国方面的买家无疑是最大的购买力量。

   除却欧宝,眼下最让中国车企们心动的品牌当属菲亚特旗下的法拉利。自从2009着手将进入破产保护程序的克莱斯勒股权纳入旗下,菲亚特在欧洲市场的份额也开始节节下降。但菲亚特CEO马尔乔内日前接受采访时依旧坚定地表示,要在3年内将克莱斯勒股权全部纳入旗下,同时可能出售汽车零部件业务Magneti Marelli SpA及豪华轿车生产商法拉利公司的部分股权。

   法拉利背后的豪华品牌价值,无疑可以吸引诸多中方汽车制造商的眼光。虽然此前,大众汽车已经表态称愿意接手法拉利的股权,但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告诉记者,如果法拉利愿意接受来自中国的橄榄枝,那么中方应该会开出一个比大众让菲亚特更满意的价格。毕竟,法拉利对于大众和中方车企的意义大大不同。

   在法拉利与欧宝之外,眼下仍飘荡在江湖或身处收购绯闻中的汽车品牌尚有阿尔法罗密欧、马来西亚宝腾旗下的莲花、一直拖着印度塔塔公司后腿的捷豹与路虎。张志勇指出,中国车企最有可能收购成功的仍是经营不景气的二三线品牌。

  最着急的竞购者:北汽

   正如张志勇在文首所言,几乎所有的中国车企都有着海外并购的愿望。

   今年10月成都举行的全球汽车论坛上,包括长安汽车集团主席徐留平、北汽控股主席徐和谊也、民营车企力帆工业集团公司主席尹明善等纷纷透露出其意图并购的意愿。而在跃跃欲试的中国汽车制造商中,最具代表的莫过于来自国家队的北汽和身为民营车企的华泰汽车。

   “最具有购买意愿的无疑是品牌最薄弱的,多年来北汽的乘用车业务一直倚重的皆是其和现代的合资,其自主品牌建设至今乏善可陈。而伴随着其将整体上市提上日程,现代方面以此为谈判筹码在不断地加大对双方合作成果的利益索取。因而,北汽对于从海外购入一个汽车品牌的愿望最强烈,其在近年来的并购表现也最积极。在萨博、欧宝的竞购中都有其身影出现。”上述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指出。

   宏源证券的分析师也指出,虽然东风与一汽也都愿意加入海外并购的浪潮,但东风的股权关系过于复杂,一汽的审批程序过于严谨,这都延误了其海外并购的时机。眼下国企中,最有可能成功完成海外并购的当数上汽和北汽。

  最不靠谱竞购:华泰汽车

   而在吉利与庞大之外,另外一家近年来积极加入至海外并购的民营车企即是华泰汽车。可华泰近年来异于他人的成长轨迹却让其的海外并购显得尤为“不靠谱”。

   因销售数据注水在今年年初成为中汽协首个亮红牌对象的华泰汽车,总是紧随汽车产业政策风向标的变化,在自主研发刚刚成为监管部门倡导的主流时,华泰汽车就将B11的研发提上日程;而在外界刚刚察觉到鼓励跨国并购的产业政策萌动时,华泰汽车就高调出现在与萨博、宝腾的谈判与绯闻中,但最终的结果皆是无疾而终。

   上述分析人士坦陈,近年来华泰汽车在汽车生产中建树甚少,但在内蒙等地却因投资建设汽车厂,以极优惠的价格取得了大量矿产和房地产资源。虽然最终汽车产业建设距华泰对于各地方政府的承诺相去甚远,但华泰却在地产和矿产投资中赚的盆满钵满。以此看来华泰汽车更像是一家顶着汽车的名头,大发地产矿产财的特色汽车公司,而其频繁现身海外并购又频繁离场,也许是一场醉翁之意不在酒,扩大华泰的影响力才是其真正的诉求。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