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上涨存隐忧 两因素制约未来业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1 23:21 来源: 投资者报《投资者报》分析员 杨秀红
受到“两会”消息的刺激,上周一批军工股的表现异常活跃。船舶制造龙头企业中国船舶延续前期涨势,周一至周三的三个交易日逆势上涨16%,周五继续上攻。
给军工股注入强心剂的重磅消息源自3月4日“两会”发言人李肇星的发言。李称,2012年中国国防费预算为6702亿元,同比增长11.2%。3月5日,就引发了中国船舶、中兵光电等在内军工股集体上涨。
在国际政治环境剑拔弩张的大环境下,军工股受益显而易见。不过,对于很多军工股上市公司而言,其能从军费开支中分得多少羹,仍是未知数。
对于近期涨势凌厉的中国船舶而言,除受上述不利因素影响外,其更是面临着造船业景气度下降、业绩大幅下滑的影响。
军费开支增加助推
3月5日,沪深两市股指震荡下挫,但航天军工板块却异军突起,逆势走强。当日该板块内的中国船舶、中兵光电、成发科技、中航精机、广船国际等纷纷上涨。
此次以中国船舶为首的军工股集团上涨,主要受到“两会”中军费开支预算增加影响。3月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李肇星表示,2012年中国国防费预算为6702亿元,比上年预算执行数增加676亿元,增长11.2%。
军费开支继续增长成为近期军工股上涨的首要原因,全球政治环境陷入敏感期,也为军工股提供了主题性的投资机会。
在去年年底朝鲜前领导人金正日逝世后,业内人士就预测未来军工股将出现投资机会。
期间,兴业证券发布研报称,当前全球地缘政治处于敏感期,2012年军工股可能出现多轮主题投资机会。其中,A股两类投资标的值得关注:一类是与国家安防相关的纯正武器装备标的,如航空动力、中航动控、高德红外、四创电子、中兵光电、中国重工等;一类是集团领导层稳定且具有重组预期的标的,如中国卫星、江南红箭、航天科技、中国船舶。
今年1月末至2月末,江南红箭就因持续上涨而引起市场广泛关注。
高华证券认为,中国未来几年的国防开支存在增长空间。在政府收入增加、装备更新换代需求以及在地区摩擦日渐增多的背景下,中国对国家安全的重视程度将提高。中国国防开支仍不及美国的五分之一,仅占GDP 的1.3%,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包括俄罗斯和印度在内的金砖国家超过2%的水平。
在全球政治环境及军费开支增加的影响下,这些军工股可能会迎来多轮投资机会。
受益程度难估算
长期以来,军工股只是一类概念股,其在军费开支增加中的受益程度一直处于模糊状态。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军费支出增加对于上市公司影响最大的是军备装备的采购增加。高华证券预测,国防预算的三分之一一般用于装备采购。照此测算,2012年约有2200亿元的军费开支用于装备采购。
但是,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其每年能够接到多少军备设备制造订单,目前业内尚不清楚。因此,军工股在军费开支中的受益程度仍然非常模糊。
此次上涨领头羊中国船舶,能从2000多亿元的军费开支分得多少订单,带动其多少业绩也是未知数。
从公司主营构成情况来看,2011年中期,其主营构成为船舶建造、柴油机、船舶维修等。其中,船舶建造约占其主营收入的八成。从上述主营构成中,并无法获知其从军备装备中,拿到了多少订单,因此获得了多少营业收入,都难以估算。
造船业景气度下滑
除了增加国防费受益程度模糊外,笼罩在船舶制造行业的阴霾依然挥之不散。受到全球经济下滑的影响,去年以来,船舶制造行业的景气度持续下降。造船类上市公司的业绩也出现大幅下滑。
作为船舶制造的龙头企业,中国船舶2011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近10%,仅去年第三季度公司净利润便同比下滑达到28.14%,单季业绩出现加速下滑态势。
对于业绩下滑,公司表示主要受国际经济持续放缓、国内宏观调控、新造船市场低迷、人民币持续升值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
受到全球经济遇冷影响,2011年造船业订单持续下滑。根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公布数据显示,2011年1~12月份,全国新承接船舶订单362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1.9%。但是同期造船完工量为766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6.9%,存在供大于求的现象。
与此同时,国内造船业的手持订单量也在下滑,去年1~12月,手持订单量为14991万载重吨,同比下滑23.5%。
此外,来自国际方面的数据也显示了造船业的萧条。去年12月以来,波罗的海综合运费指数(BDI指数)连续暴跌,至2月3日,BDI指数跌至647点,较2008年最高点下跌94.51%,为15年以来最低点,此后,该指数走势一直较为低迷。
该指数作为全球经济景气度最重要的指标,反映了铁矿石、煤炭、谷物等原料的海运价格。而航运价格低迷则直接波及到了上游的船舶制造业。
作为中国船舶制造业的龙头企业,中国船舶近八成的主营业务依靠船舶制造,在整体行业不景气的大环境下,预计其业绩很难有良好表现。
目前这家上市公司尚存的投资机会在于未来的兼并重组。
去年底,工信部曾提出优化船舶产业结构的要求,未来将通过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龙头企业中国船舶有望从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