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全柴动力业绩下降七成多 机构加仓博弈要约套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9 03:48 来源: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记者 魏梦杰 ○编辑 裘海亮

  面临收购的全柴动力于2011年第四季度遭遇机构投资者的大肆加仓,加仓的原因并非在于对未来业绩的预期,而是因为公司股价与要约收购价严重倒挂而衍生的套利心态。

  全柴动力今日公布的2011年年报,将机构投资者去年第四季度的动向暴露无遗。众多机构投资者扎堆股东榜,其中除渤海证券有所减持,兴全趋势基金纹丝未动外,其余机构投资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加仓行为;包括,兴全全球基金加仓218.42万股,加仓幅度接近90%;私募中融增强36号从三季度末的242.92万股增至315.13万股;私募单一类资金信托R2007ZX075从192.28万股加仓至203.88万股;私募融新140号从113.5万股增加至157.5万股;值得注意的是,一家公司股东宁波宁电投资也在第四季度进行了加仓,从117.21万股增加至490.47万股,是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加仓最为坚决的一位。

  从公司去年的业绩表现上看,机构投资者并非是因为业绩而在年末大肆加仓的。报告期内,全柴动力实现营业总收入24.9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09%;实现净利润2543.95万元,同比下降72.52%;基本每股收益0.09元。公司表示,汽车行业从前两年高速增长状态逐渐回归平稳,公司汽车类发动机销量因此下降,对2011年业绩造成影响。同时,原材料、能源价格和人力成本等不断上涨,而终端产品价格却难以同步上涨,导致公司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面临较大压力。

  2011年4月24日午间,中国熔盛重工在香港联交所公告称,控股96.09%的子公司江苏熔盛以21.49亿元成功中标,收购全柴集团全部股权。本次收购将触发要约收购,江苏熔盛以16.62元/股的价格,启动对非全柴集团所持全柴动力股权的要约收购;而几乎整个第四季度,全柴动力的股价均在要约收购价之下;严重的价格倒挂应该是机构投资者大肆扫筹的动力。

  截至2011年9月末,江苏熔盛其他应收款中有6.3亿元作为收购全柴动力的保证金交付安徽省产权交易中心,5.24亿元作为收购全柴动力所缴纳的要约收购保证金。因此,已经在前期投入大量资金的江苏熔盛不会轻易让本次收购付之流水。

  众多机构投资者正是看中这一点,才大胆在二级市场收集筹码,要么通过股价上涨获利,要么通过接受要约收购获利;无论哪种方式,机构投资者似乎都可以大赚一笔。不过,套利还要有耐心;去年12月26日全柴动力公告,公司接江苏熔盛重工通知,有关补正材料尚未上报中国证监会。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