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将更加注重中长期激励机制建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9 02:19 来源: 中国证券报□上海荣正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二、2006年-2011年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整体情况
1、公告、无异议及中止情况
如表1与图1所示,自证监会2005年12月31日发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以来,截至2011年12月31日,沪、深两市已有303家上市公司公告了股权激励计划方案,其中,已获证监会无异议备案的共205家,已公告中止计划的为75家。统计数据显示,公告数比例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2.9%,处于实施状态的(即剔除中止家数)比例则仅有9.7%。
从时间角度来看,公告股权激励的高峰期主要集中在2008年(57家)、2010年(60家)及2011年(116家),合计233家,占近六年总公告数量的77%,其中,2011年为爆发期,一年之内公告数量116家,占到公告总数的一半以上。在不考虑新增上市公司样本的情况下,2008年事实上比2010年显得更为活跃,结合2011年的下跌市场,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偏好在股价低迷环境下公告激励计划。同等条件下,股价估值越低,则激励成本越低,未来预期收益空间增大,而且市场底部往往是公司业绩基数较低的时候。
公告中止股权激励计划的家数占公告总数的24.75%,意味着四分之一的上市公司激励计划无法成功实施。从时间上看,中止高峰期主要集中在2008年(34家)和2011年(23家),合计57家,占中止总数的76%。根据统计、分析结论显示,股价的大幅下跌和实体经济业绩下滑是上市公司中止激励计划的主要原因,约占70%的比例;激励计划与重大事项冲突、激励方案本身存在缺陷、上市公司治理出现问题各占10%。
在此期间,由于IPO重启及创业板推出,上市公司数量快速扩张,结构分布也发生较大变化,民营性质公司数量大幅增加,且偏向于新技术、新模式等对人力资本依存度较大的行业,此类公司处于内部吸引、留住人才的需求,外部竞争的需要,凭借上市公司平台推出股权激励的意愿更为强烈。
2、按板块分析
表2与图2所示,近六年公告股权激励计划的303家上市公司中,中小板(130家)最多,占六年公告总数量的43%,其次为沪主板(81家)、创业板(55家)及深主板(37家)。股权激励计划获得证监会无异议备案和中止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数量按板块分布情况与公告数量分布一致,取决于公告样本数量,均为中小板家数最多,分别为94家、33家。
中小板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相对比较活跃,该板块上市公司相对主板而言,民营公司占绝大多数,面临的政策环境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宽松很多,而且,新上市公司对股权激励此类新生事物更为敏感。对于中小板、创业板公司,预期成长性优于主板公司,在股权激励计划业绩考核指标设置上更有优势,有利于监管部门审批通过。
3、按所有制分析
公告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中,民营控股为242家,占全年总数的80%,国有控股背景的上市公司为58家。获得证监会备案无异议的205家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为171家,占总数的83%,国有性质企业为31家;中止股权激励计划的75家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为53家,占总数的71%,国有性质企业为22家。
在近六年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数量最多,积极性最高,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国有性质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受到证监会与国资委的双重监管,方案设计的约束条件更多,这给国有性质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此,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激励计划在推出后获得无异议的比例比民营背景的低,较高的业绩考核标准导致这些公司中止激励计划的比例也明显偏高。
4、按所属区域分析
2006年-2011年公告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中,数量排在前五位的地区是广东、北京、浙江、江苏、上海,分别为77家、44家、40家、24家、16家,合计201家,占近六年公告总数的66%。该五个地区获得证监会备案无异议的上市公司占无异议家数总和的69%,但中止家数只占中止总和的39%,说明该部分地区上市公司质量和竞争力明显高于上市公司整体水平。
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广东、北京、浙江、江苏、上海等五个省市,主要原因在于:首先,上述五省市的上市公司数量较多,本身基数较大;其次,这五省市除北京外均处于沿海地带,开放程度相对较高,实体经济也相对比较活跃,对股权激励计划的接受程序较高;再次,包括北京在内的这五大地区均处于国家政策优先试点的地区,对监管部门的政策熟悉程度较高,这也有利于促进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
5、按行业分析
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最集中的行业是制造业,公告、无异议及中止的家数分别为182家、122家、45家,占公告、无异议及中止总数的比例均为60%。其次,集中于信息技术业,公告、无异议及中止的家数分别为54家、40家、10家,分别占公告、无异议及中止总数的比例是:18%、20%、13%。总体来看,制造业与信息技术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与智力密集型行业,人力资本竞争相对较激烈,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对吸引、保留核心人才的必要性也相对较高。
6、按激励工具选择分析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中,主要以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为主,也有少量公司采取两种激励方式相结合的复合工具。数据统计显示,采取股票期权激励方式的共计221家,占总数的73%,约有四分之一的公司采用限制性股票。结合年度对比,上市公司股价估值越高,期权使用的比例则越高,2007年牛市行情中无一家使用限制性股票;2009年和2011年,随着估值的下调,更多的公司选择了折扣型股票。
期权相对于限制性股票而言,是一种低风险、低收益的工具,对激励对象出资要求不高,普遍适用于各层级和不同岗位性质、经济条件的激励对象。从政策层面而言,在股权激励推出的前几年,监管层偏向于鼓励上市公司采用股票期权激励模式,但此种监管思路逐渐在发生变化。在创业板和中小板公司中,业绩考核达标但股价在期权行权价附件徘徊的案例时有发生,这对激励对象的心理会产生颇为消极的影响。限制性股票在波动幅度较大的资本市场可能会产生更好的激励作用,而且该种激励模式由于需要激励对象一次性出资,约束性更强。复合工具除了复杂一点外,相比单个激励工具而言有明显的优越性,因为可以针对不同激励对象和参与意愿使用不同激励模式,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
一、前言
自证监会2005年12月31日发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以来,国内资本市场及A股上市公司经历了一段不同寻常的发展时期。2006年至2008年经历了牛市与熊市的更迭,金融危机导致业绩下滑;2009年IPO重启和创业板开通,为A股市场注入了新的血液;2010年、2011年后金融危机时代,在4万亿投资拉动下,国内实体经济开始缓慢复苏。
与此相伴,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变化,从2006年的初步试水,到2008年三个备忘录的出台,再到2011年公告计划的高峰期,股权激励作为改善公司治理、加强市值管理的工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运用。本综述对近六年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整体状况进行了介绍与分析,从所属板块、所有制性质、地区及行业等方面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进行了分情况统计,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旨在给上市公司、投资者、监管层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和启示。
三、2011年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回顾
2011年,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迎来了高峰期,共有116家上市公司公告股权激励计划,为2010年(60家)的近两倍,占6年来总数的一半以上;股权激励计划获得证监会备案无异议通过的有110家,为2010年(43家)的2.56倍,政策审批的效率大幅提高。116家案例中,中小板(56家)最多,占全年公告数量的一半左右,其次为创业板(36家)、沪主板(16家)及深主板(7家),创业板公告数量增长较快。
资本市场的低估值为上市公司推出股权激励提供了较好时机,前文已经阐述了股权激励实施与证券市场的走势之间的逆向关系,2011年A股价格持续下跌(特别是创业板、中小板)降低了股权激励成本,提高了预期收益空间。随着外部环境逐步向好,股权激励已经从萌芽期步入快速成长期,成为企业核心人才激励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结构优化、消费升级,更多的战略型新兴企业将走上资本市场,人才的竞争使得人力资本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以创业板、中小板为代表的上市公司在人才战略方面将更加注重中长期激励机制的建设,并成为推动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发展的主力军。
四、总结与展望
2006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股权激励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被引入国内,当年共有33家公告了股权激励方案,其中有将近15家首批通过了证监会的审批。但是大多数获得无异议的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在公司业绩不达标的情况下选择了终止,剩余不到40%的企业完成了首次行权,“双鹭药业”、“博瑞传播”和“科达机电”是少数不多的完成了全部行权的公司。这三家公司的市值明显增加,业绩也在激励力度的约束下实现了提高,激励对象的收益可谓是“大丰收”,是首批实施股权激励案例后实现“三赢”的成功案例。
企业的股权激励必定是具有连续性、循环性、可持续性,目前已有十余家上市公司推出了二期激励计划,股权激励将会成为企业内部制度发展和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向激励对象释放公司股权,对公司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有着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劳动力素质的不断提高,作为吸引人才和守住人才的重要手段,股权激励必然会进一步普及,继而与世界水平接轨。然而,相比海外市场政策环境和市场成熟度,A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还有诸多限制,期权“潜水”的尴尬、中止股权激励计划的比例过高、方案同质性严重等现象将长期存在。
股权激励是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一种方法,其作用期限内企业自然会遭遇各种内外部变化,过严的政策规定必然影响计划的效果甚至阻碍其实施。因此,给股权激励适度松绑,让激励计划在不损害公众投资者利益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其助推企业发展的作用,是伴随股权激励逐渐常态化进程中需要跨出的一大步。作为一直专注于股权激励的专业机构,“荣正咨询”确信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股权激励会面临更好的运作环境,人力资本之上市的理念将日趋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