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记者手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2 00:51 来源: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记者手记

  再融资市场化“操作”惹的祸?

  华工科技部分高管涉嫌内幕交易案一经披露之后,在资本市场引起震动。多位业内人士在和记者交流时表示,撇开“老鼠仓”,该案背后也暴露了目前再融资市场的一些问题。

  一家机构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从已经公开披露的信息来看,华工科技的本意应是为帮助去年参与定增的机构“解套”,这类释放利好掩护定增机构减持的做法在市场上并不鲜见。如今,上市公司给予机构投资者一定的“承诺”已是业界惯例,即使外部条件已发生变化,为了未来的融资以及其他各种关系,上市公司一般也会尽最大努力来减少这些机构投资者的损失。华工科技不过是在这条路上走得太远了。

  回到华工科技本身,根据2011年6月公司披露的定增情况,6家机构投资者参与了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最终增发价定为20元/股,较最初的发行底价14.44元/股溢价近四成。

  高价发行对公司和原股东显然是好事,但那些机构为何愿意出此高价捧场?是不是公司曾做了一些承诺?记者联系到当初参与定增的两家机构,均未能得到回应。

  从公开信息来看,华工科技今年以来确实释放了不少好消息:一是10转10派1.5元的分配方案,这在公司历年分配方案中所罕见;二是在年报中披露“苹果”为其第三大客户,而此前公司曾因涉嫌“保密”进行过公开否认;第三,也是最为关键的就是管理层持股公司的持续增持。从市场表现看,这些消息确实对公司股价产生了一定的刺激作用。

  “要想把发行价格定得高一点,就得给机构信心,这个信心当然是越实在越好,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能曝光的操作,以换取对方的支持。”一位业内人士在和记者交流时感叹,在他看来,这已经是上市公司再融资后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也是个令上市公司非常头疼的问题。

  “这个案件非常典型,如果当初发行价不是那么虚高,公司今年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压力,但现在的结果是,参与定增的机构短期内不可能全身而退,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都应该思考,并吸取教训。”一位资本市场观察人士提醒。■记者手记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