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观察)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推进 全面提高抗风险能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11 16:46 来源: 中国证券网新华社北京7月11日专电题: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推进 全面提高抗风险能力
新华社记者刘诗平、王宇、潘晔
6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
7月5日,央行再次宣布,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央行两次调整利率浮动区间。“利率实行有区间浮动,意味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了一大步。”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写照。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从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启动到全面完成,从农村信用社改革深入推进到政策性银行等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有序推进,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实施到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到创业板登陆,保险业改革深入推进……
银行业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十年来的金融改革,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
2003年,中央果断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重大决策付诸实施,从交、建、中、工行相继上市,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启动农行改革,并于2010年成功上市,大型商业银行股改圆满“收官”。
“从交行、建行的先H股后A股,到中行的H股、A股紧凑型发行,再到工行的A+H股同步发行、同步上市,最后到农行的A+H股同步发行、先后上市,大型商业银行不断总结经验、改革创新,越过了一个个障碍,留下了坚实的脚印。”曾参与工行和农行财务重组及股改上市全过程的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说。
十年磨一剑。目前,大型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盈利能力、抵御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持续提高,改革的成效在应对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中得到充分体现。
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持续深入改革,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资本约束等体制机制上取得显著进步,银行业资本实力、资产质量和拨备水平不断提升,整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113万亿元,为2003年底的4.1倍;不良贷款率从2003年底的17.8%降至2011年底的1.8%;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升至12.7%和10.2%;商业银行平均拨备覆盖率达278.1%。
自今年4月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五扩大至百分之一。这是自2007年5月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的再度扩大。
“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汇率弹性逐步增强。弹性的扩大有利于更好地发现供求关系,促进价格向合理均衡水平靠拢。”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说。
今年5月29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一项宣布,同样引起市场广泛关注:经央行授权,自6月1日起银行间外汇市场将完善人民币对日元的交易方式,发展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
“这不仅是推动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同时有利于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中国社科院世经所研究员张斌说。
从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开启到全国推开,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银行累计办理经常项目下人民币结算业务达3.2万亿元。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市场改革取得了显著进步。”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说。
股权分置改革的启动实施与完成,创业板市场平稳推出,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系列措施相继出台,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业务试点推出,使资本市场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有力促进了资本市场规模、质量和影响力的大幅提升。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和“稳定器”,保险业改革也在深入推进。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改革去年正式启动;拓宽投资渠道为主要内容的资金运用改革不断突破。
近年来,债券、货币、外汇、黄金和金融衍生品等市场建设全面推进,金融市场体系配置资源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
统计显示,证券、保险业改革成效显著,规模不断壮大。截至2011年底,证券业总资产约1.6万亿元,是2001年底7016亿元的两倍多;保险业总资产达5.9万亿元,比2001年底的4611亿元增长了11.8倍。
改革是促进金融业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也是增强抗风险能力的必由之路。对于下一步改革,中央明确指出,深化金融改革,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坚持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改革导向,坚持创新与监管相协调,同时把防范化解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生命线。
“当前,金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一系列改革举措体现了金融业进一步深化改革、追求市场化坚定不移的导向,而防范风险则是金融业永恒的主题。”连平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