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舆情]中恒集团舆论危机不断 管理层决策频失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12 18:22 来源: 全景网络

  全景资本市场舆情研究中心 尚广武

  2012年以来,上市公司违规事件不断见诸报端,在监管与上市公司自律的同步演进中,笔者发现,两者本应具备的平衡,在部分上市公司身上,正逐渐发生倾斜,这其中就包括中恒集团。

  今年7月9日,上交所发布公告,中恒集团及公司13名高管遭到上交所公开谴责,谴责内容包括隐瞒巨额关联交易、购买关联资产程序混乱、越权确定重大合作项目、将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决策程序视为“摆设”等。‘

  随后,中恒集团发布公告,公司董秘彭伟民因工作原因辞去中恒集团董事会秘书职务。

  笔者查阅资料发现,中恒集团本次遭遇上交所谴责,并非突然,今年以来,该公司便一直陷入市场的不断质疑之中,公司治理混乱,隐瞒关联交易,信披涉嫌违规等问题,在媒体和业内人士的不断曝光之下,逐一浮出水面。

  2012年1月18日和19日,中恒集团连续走出两个一字跌停,触目惊心,也因此遭遇投资者猛烈抨击。导致股价下跌的主要因素,是公司所披露的2011年业绩快报,其净利润数据与公司之前所承诺的6亿元目标,相去甚远,而且在四季度,公司业绩出现明显下滑。

  实际上,在发布业绩快报的前一天,也就是2012年1月17日,中恒集团公告称:根据国家政策的导向和经营环境的变化,决定退出房地产业务,今后的主业将以制药为主,把健康、保健食品业发展为主要辅业。

  “医药+地产”双轮驱动,一直中恒集团被市场看好的一大原因,为何突然选择抛离地产业务?

  对此,知名财务专家夏草表示,中恒集团四季报变脸疑与财务造假有关,公司在财务上呈现收入大幅下降、费用大幅上升的现象,其原因归根于前三季度虚构收入、隐瞒费用——公司可能在人为降低销售费用率,在虚减费用的同时虚增资产。

  值得一提的是,几乎就在2011年业绩快报发布的同时,公司还披露了一则有关被广西证监局现场检查出大量问题的公告。其中就包括该公司隐瞒多家房地产企业关联方,并隐瞒巨额的关联资金往来。

  夏草质疑,中恒集团是利用这些房地产壳公司进行资金运作,而选择抛离地产业务,实则是为了抛离假账。

  谈到广西证监局的现场检查,其实公司早在2011年12月26日就收到了责令改正通知,不过,公司并未及时披露这一信息,这将自身又陷入了信披违规的质疑之中。

  一连串的事件,汇聚在一个时期,成为股价下跌的罪魁祸首,连着两个一字跌停,让中恒集团瞬间陷入尴尬,一时间,形象大失,遭遇投资者信任危机。

  笔者查阅公告发现,中恒集团在负面集中爆发期间,公司大股东从二级市场不断增持股份,并给出未来三月继续增持承诺。

  虽然被质疑财务造假,但中恒集团对四季度业绩下滑,和全年业绩目标未达成,却有自己的一套理论。

  2009年,公司为了专心做药,联姻山东步长,将主打产品血栓通的代理权交给对方,步长许诺,2011年销售血栓通2.5亿只,是2010年的一倍多;如能实现,中恒2011年的净利润将会达到6个亿,同比增长50%。

  但中恒心中的这个如意郎君,却不是那么有责任感,就在不长承诺期限到来之际,却突然食言,声称血栓通卖不动,提出将原定2.5亿支改为1.4亿支,至此,中恒与不长分道扬镳。

  与不长的分手,无疑对中恒6亿元的净利润目标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不过,令人乍舌的是,中恒在遭次变故之后,却依旧信心满满,在公告中一而再地保证能够完成该目标,而不提解除后对公司的负面影响?误导市场投资预期,更加引来不满,笔者发现,早前的媒体报道中,就有投资者表示,由于错信中恒而导致大比例浮亏。

  中恒管理层为自己的盲目和轻率付出了代价,6亿元目标最终落空,不过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管理层并未自我检讨,而是在2012年1月20日中恒集团对业绩滑坡进行的说明中,中恒集团顺水推舟将业绩大缩水的责任推给山东步长。回想起公司与不长解约后的频繁保证,不免让人觉得有些讽刺。

  笔者通过对中恒在舆论演进过程中的一些做法进行分析,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其他上市公司能够形成借鉴。

  首先,中恒集团在业绩不达标,遭遇财务造假质疑后,企业形象在投资者心中大打折扣,股价大跌,公司给予的补救措施,仅仅是大股东和高管增持,企图借此来重塑市场信心。这一举动对投资信心也确实起到了显著的作用,2月1日,中恒集团即飘红开盘,以涨幅近6.66%报收,也使得半年以来的暴跌有企稳之势。2月3日,中恒集团报收于8.69元,上涨2.72%。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关于企业形象的挽回,公司做的显然不够多。据悉,事发后,有记者曾拨通中恒集团电话,该公司工作人员,针对财务注水的质疑表示“不做任何回应”。

  事发后,端正态度是上市公司首先要做的,没问题,做出回应、澄清,有问题,借助媒体真挚道歉,这都是公司勇于担当的一种体现。态度驱动行为模式,以真挚的态度开展舆论危机处理工作,才会充分传达正面信息。中恒集团显然没有做到这点。

  其次,中恒集团在舆论演进过程中,为了挽回投资者信任,过于急功近利,犯了轻率和盲目的错误。与山东步长的合作,本身就欠考虑,不但没有就合作中产生的问题和相关风险及时履行信披义务,反而在风险暴露,合作终止后,为维持投资信心,挽回形象,错误的估计形势,在一番业绩承诺依旧能完成的频繁保证中,再次给自己挖了个坑,给舆论创造了演进的借口。

  承诺落空后,中恒集团自认委屈,在应对舆情二次演进过程中,态度显得有些消极,董事长许淑清,当时没有直面有关媒体的采访,她告诉记者说,她心里明白,道歉并不解决问题,她会用业绩挽回投资者的信任。

  许淑清显然低估了道歉的作用。道歉往往能传递清楚、直接、诚恳的讯息,道歉代表的是企业的反思精神,尤其是公司的精神领袖如能坦诚反思,可能更容易引领公司逐步走出危机阴霾。许淑清没有在公众面前道歉,仅仅表示,会用业绩挽回投资者的信任,这对投资者而言无疑只是一张空头支票,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投资者曾针对公司与不长的合作,在该公司互动平台上提问,“与步长的快速闪婚、分手,谁该对此重大事项负责?”,公司的回复是,“有关公司与步长合作的相关内容,详细情况请参阅公司在《中国证券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上的公告”。笔者从自身的感受出发认为,这样的回复只能人感觉敷衍,而且这种绝佳的与投资者沟通,化解危机的机会,不应该被中恒所放弃。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