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进平潭抓住实验区建设发展机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13 02:19 来源: 证券时报网图中人物:中福实业董事长刘平山;背景为平潭综合实验区施工现状CFP、中福实业/供图 官兵/制图
证券时报记者 朱中伟 陈勇
近日,中福实业(000592)公告称以2.02亿元的价格正式取得平潭综合实验区2012年第一次挂牌出让的2012G006号地块使用权,该地块将用于建材综合市场及综合配套建筑的建设。
这是去年9月中福实业与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后,平潭开发战略所取得的一次实质性的进展。“公司将更多地参与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建设,与平潭共成长。”中福实业董事长刘平山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时表示。迫不得已的转型
平潭开发是刘平山凭借对政策极强的敏感性和商人特有的敏锐嗅觉捕捉到的商机。
2010年底,福建省林业厅发布《关于暂停天然林采伐的紧急通知》,让以营林造板为主业的中福实业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2011年,公司木材销售同比下降30.53%,加之限伐导致的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公司旗下四家中高密度纤维板厂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主业急需转型。
恰逢这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同意平潭实施全岛放开,在通关模式、财税支持、投资准入、金融保险等方面赋予其比经济特区更特殊、更优惠的政策,平潭岛开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但在当时不少人甚至众多平潭当地人看来,平潭岛资源极其匮乏、基础设施薄弱、风沙极大、缺水严重,除了与台湾直线距离最近外并无其他区位优势。当地人发家致富后通常选择到福州等地购房置业,平潭岛“一天一个亿,三年一千亿”的投资速度,在他们看来有些像天方夜谭。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刘平山认为,在目前平潭大规模的开发中,越是对平潭熟悉的人反而越不敢大手笔介入。
“但风险总是伴随着机会存在着。”刘平山表示,“基础设施薄弱、配套不齐全、服务没跟上,让很多投资者却步,而这正是公司发展的良机。”
事实上,中福实业在正处于开发初期的平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由于平潭岛开发以前,吸收的投资较少,相关部门对突如其来的大企业、大项目有些措手不及。刘平山也认为,当地政府在提高服务水平、改善投资环境以及提升干部的专业素质等方面还有进步的空间。
抢先介入基建
由于长期处于对台“前线”,上升为实验区前的平潭岛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在平潭的发展规划中,近五年主要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天一个亿,三年一千亿”中的70%是投入基础建设。
中福实业介入平潭开发,瞄准的正是基础建设这块大蛋糕。鉴于中福实业已将注册地迁入平潭,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同意公司以挂牌方式取得年总产能90万立方米的混凝土生产专营权,并在项目用地和选址方面对公司提供帮助。据记者了解,目前平潭混凝土一方的售价在430元左右,平均成本在300元左右,保守估计一立方可获得净利约80元左右,如此算来该混凝土项目公司盈利非常可观。
另外,近日中福实业以2.02亿元价格竞拍到的地块,将用于建材市场及综合配套建筑的建设,这是平潭目前唯一的建材城项目。刘平山表示,平潭岛的大规模建设,急需配套建材市场,该市场预计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其中10万平方米将作为集中商业进行开发。
两岸企业的机遇
“中央赋予了平潭岛比经济特区更优惠的政策,未来平潭岛的定位,是一个经济特区,也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家园。”刘平山告诉记者,虽然台湾当局对企业家投资平潭导向上不予支持,但台湾企业家却敏感地嗅到了平潭大开发的机会。“因为等到平潭建设成像深圳和浦东那样时,再进入的成本将大很多,机会也小了很多。”
北上大陆淘金的旺旺、康师傅等企业却赚得盆满钵满,让很多的台湾企业家看到了大陆不可小觑的市场力量。
刘平山认为,看待平潭的未来要以世界的、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比如厦门和深圳,“改革开放初期的厦门只有2平方公里,后来发展到10平方公里;另一个特区深圳当时不过是小渔村,如今的财政收入已超过福建省的收入。”
去年9月,中福实业正式与平潭管委会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在平潭投资建设装饰装潢市场、混凝土搅拌、建材物流和城市绿化等项目,并把公司注册地迁往平潭,成为实验区第一家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