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9月03日 10:18 来源:新浪财经
国都期货 李健
一、欧美经济数据表现疲弱
美国经济近期接连受到悲观数据打击,就业和房地产数据一直萎靡不振。美国二季度GDP增长2.4%,低于此前市场普遍预期的2.6%,同时失业率一直维持在9.5%的高位,最新公布的美国7月份预售屋销量也创出历史新低。欧洲方面,尽管欧洲债务危机二季度后有所好转,但投资者对于德国制造业能否延续快速增长以及欧元区各经济体经济发展分化严重的问题一直抱有疑虑,而且市场对于欧元区经济复苏过于缓慢已经达成共识。
国内方面,中国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较上年同期增长10.3%,低于第一季度11.9%的增长速度。究其原因,经济刺激支出继续逐渐减少,而政府对银行贷款和房地产投机行为的调控开始对整体经济产生影响,但总的来说经济增长形势仍较为平稳。
二、经济形势复杂政策难收紧 流动性依然充裕
为应对疲弱的经济,在最近一次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下调对经济前景的评估,并罕见地宣布一项新的资产收购举措,即利用美联储自身账上MBS资产到期后的回笼资金来继续买入国债,并将美联储持有的资产总规模维持在2.054万亿美元左右。业内人士预计,未来12个月美联储可能收购的国债总规模在1000亿美元至2000亿美元左右。
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委员兼德国央行行长韦伯8月20日表示,欧洲央行应继续通过无限制紧急贷款措施支持欧元区银行业,并于2011年第一季度再决定何时撤出上述非常规流动性措施。市场预计,欧洲央行将在9月份召开的货币政策会议上考虑是否开始逐步撤出无限制紧急贷款措施。而韦伯此番言论意味着,欧洲央行很可能将延长量化宽松政策执行的时间,步美国之后欧洲也将进入货币量化宽松第二季。
下面我们再看看国内的状况:
(一)货币供给与信贷
中可以看出,7月份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较上年同期增加17.6%,低于6月的18.46%。7月份CPI较上年同期上涨3.3%,主要原因是洪涝、泥石流等各种自然灾害推高了农产品价格。7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5,328亿元,新增人民币存款大幅降至1,609亿元,信贷增速继续趋缓以及存贷比进一步减小,再次说明中国经济增长正处减速之中。
(二)CPI与PPI
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环比上升0.4%,工业品出厂价格(PPI)环比下降0.4%。7月的CPI同比涨幅还是比较符合预期的,主要是翘尾因素影响较大。在7月份同比增长3.3个百分点,有2.2个百分点是由翘尾因素形成的,另外1.1个百分点是食品价格等新涨价因素带动的。
(三)政策明显收紧或放松的可能性不大
公开市场上,在8月28日当周央行中断连续四周资金净回笼(总计回笼资金2340亿元)的步伐,向市场净投放410亿元资金。为应对到期资金的高峰,央行上周四央行重启了3个月期央票发行。预计下半年货币政策总基调仍然以稳定为主,货币政策明显收紧或放松的可能性不大。不出意外的话,央行将继续运用短期工具,灵活地进行公开市场操作。
三、宏观数据不理想 不确定性因素增加
(一)生产与投资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7月制造业指数从6月的56.2下滑至55.5,而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从6月份的53.8上升至54.3,表明美国经济复苏道路曲折,市场喜忧参半。
全美住宅建筑商协会(NAHB) 8月16日公布,8月美国房屋建筑商信心意外地连续第三个月下跌,跌至近一年半以来的最低点。8月房屋市场指数跌点至13,远低于预期的15。根据美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公布的数据,7月份美国旧房销量环比大幅下降了27.2%,按年率计算总量降至383万套,为1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美国房地产市场年初的时候受到政府购房减税政策的刺激有所回暖,然而在刺激政策4月底到期之后却再度陷入低迷。投资者担心房地产市场可能面临二次探底的风险,而当天公布的数据则进一步加深了市场的忧虑。
国内方面,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增速连续第四个月回落。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10.3%,增速较第一季度的11.9%回落。
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增速比6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13.3%,轻工业增长13.5%。中国7月份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同期增长13.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1.4%,股份制企业增长14.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3.0%。
中国7月份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低于6月份的14.5%。但7月份发电量同比增长11.51%,增幅较6月份微增0.14个百分点。
(二)消费
美国劳工部报告显示,美国7月份零售销售同比增长5.52%,增幅较6月份有所回升。密歇根大学8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69.6,美国7月零售销售反弹,但仍存在经济疲弱依旧的迹象。从美联储最近几次发布的报告看,至少在未来几个季度,美国并不存在通胀显著抬头的风险。海外财经媒体的一份最新调查显示,对美国经济而言,未来三年内通缩的威胁要大于通胀。接受调查的经济学家中有近三分之二的人认为,未来三年内,通缩对美国经济的威胁更大。
国内方面: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53亿元,同比增长17.9%,比6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1-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922亿元,同比增长18.2%,与上半年增速持平,下半年消费有望继续平稳增长。
(三)进出口
中国海关总署公布,中国7月份出口总额1,455.1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1%,增幅较6月份小幅回落。中国7月份进口总额1,167.8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7%,增幅较6月份的34.1%大幅回落。中国1-7月份向欧盟出口额合计1,694亿美元,向美国出口额合计1,518亿美元,向日本出口651亿美元。欧盟仍是中国第一大出口目的地。最新数据显示,中国1-7月份向意大利出口额同比增长46.7%,增幅较1-6月份的42%继续加快,显示中国7月份对意大利出口并未因欧洲债务问题受到任何影响。
四、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二季度末以后,欧洲债务危机有所缓解,全球经济进入一个比较平静的经济增长期。但好景不长,近期糟糕的经济数据(特别是美国房地产和就业数据)使得投资者再度对经济增长担忧。国内方面,尽管调控政策也相继出台,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无论是从出口、投资、消费都在较为平稳的增长,目前国内政策层面有稳增长的意图,但当前的经济形势较为复杂,政策明显收紧或放松的可能性不大,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大宗商品较为有利。
但当前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注意:1、当前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依然困难重重,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和缓解通货紧缩压力,美国、欧洲和日本相继再次采取了量化宽松政策,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这无疑会增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动力。2、全球糟糕的天气使得粮食价格涨势凶猛,也给了炒作国内粮食价格提供了足够的口实。目前,我国小麦、稻谷、玉米和大豆的价格,处于两年左右的周期性波动的上升阶段,因此我们预计8 月CPI将维持高位。3、经济结构调整政策仍在继续,特别是对于前期经济复苏刺激了高耗能产业的打压,可能对下半年GDP 增速造成不小的影响。4、外需增长也存在不确定,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下半年逐步回落对于中国出口增长的负面作用将会在年底更充分体现。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