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09日 12:10 来源:新浪财经
2011年7月9日,由中国法学会证券法学研究会、北京大学企业与公司法研究中心、智维律师(中国)联盟、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中国财经报道》、北京市律协法律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11中国上市公司风险管理高峰论坛暨金盾奖颁奖盛典”在北京北大博雅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本次活动。图为中国法学会证券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郭锋演讲。
郭锋:我简单说两个观点,一个就是中国上市公司风险管理所处在一个特殊的环境或者是特殊环境因素,任何风险要么是内生因素造成,要么是外生因素造成的。那么作为上市公司它的外部一些因素我觉得一个是我们中国整个社会在这样一种急剧发展的转型期,每个社会成员他人身的问题,福利的问题安全感总体比较缺乏。还有与我们社会保障体系的不足以导致社会成员对未来预期他有一种不确定性,这是我们中国人和西方人的这样一些差别。所以就导致我们所说的很多利益方面一些急功近利。
第二点是对制度和法律的公正性和对制度的稳定性的不信任这种情绪我觉得是越来越弥漫。因此就导致对你所拥有的权力和你所拥有的财产都心生恐惧和担忧,认为任何情况下都有可能会发生各种形势的波动和侵犯。各种拆迁的问题,以前下岗的问题,还有一些司法公正的问题,所以这些都说明我们的制度和法律的稳定性、公正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担忧。
第三是无限膨胀的公权力对市场规律的破坏,应该说是越来越突出。那么大家知道最近一段时间,我看网上有吴敬链教授一个强有力的讲话,在凤凰网的讲话,权利和市场经济融为一体。政府不当管制是市场经济不规范发展的主要原因,还有社会管理观念陈旧落后,虽然我们说要创新社会管理,我们对管理观念还是求稳怕变,怕改革和变革,这会触动很多利益,所以光打雷不下雨。我们总书记说了还是抓紧时间推进改革措施,现在可能有希望了。
第四从资本市场本身来说,我上次开一个基金公司独立董事会他拿出很多数据分析,我们现在还是散户为主,所以他并不是一个理性的机构投资者这样一个市场,所以还是投机性比较强。在这样一些四个原因这样一种混合作用下,我们上市公司的风险管理面临着比较严峻的挑战。
第二个观点,我说上市公司风险管理的制度构建,这方面我觉得有这么几个特色,我们怎么构建?一个我觉得是应该说通过上市之后,在相当一部分的上市公司搭建了内部权利制衡的机制。很多上市公司说股东会形同虚设,但是你历史发展眼光来看,这种作用还是前所未有的加大了。包括刚才张总说工行的情况,我了解建行的情况,越大的公司越比较规范,内部权利制衡机制基本形成。我上礼拜开一个建行的讨论会,建行行长说为什么到目前为止比较规范,没有出什么差错,就是内部权利制衡机制建立起来,不是行长说怎么办怎么办,他有相互制约内部的架构。还有大股东制约,散户制约这方面都要,这是正在发挥作用。
第二是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文化还在得到提升,大家都意识到风险和机遇并存。大部分的风险不可避免,是常态,不要把风险看成一个贬义的东西,还有一些风险可以管控,有一些风险是要释放和转移,到风险控制的机制。通过对这个正确的认识,上市公司会有一种很合理的风险管理文化。
第三是风险控制技术手段,像这种信息技术,大的商业机构和银行,信息技术在国内都是领先。更新换代之后,工行和建行都在做新一代技术,全球都是领先。光靠管人管不来,通过机制和流程控制技术。
第四是法律风险控制,我们现在正在从机构控制转化为过程控制,我们以前总以为能够完全消除法律风险,这是不可能的。你把法律风险弄完了,法律要干什么,法律风险也是正常的。法律不完成性有人钻空子,我们是减少过程控制,使它的风险减少到最少,这是我的两个观点。
最后我结合资本市场我有两个结论性建议,一个我认为我们资本市场下一步发展还是要加速推进股权分散化,意味着我们现有控股股东,包括汇金控股的银行股权都要极大的弱化,都是50%、60%,为什么不能搞30%、40%,中石油、中石化都应该把股权稀释掉,加快国有股的私有化,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我20年前就说这个话了,当时反自由化的时候说我这个观点是自由化。股份制是通向私有制的桥梁,非国有以外民营都是私有,机构的,他不是贬义词,为私有制证明。所以资本市场你只有一个比较充分的私有化,你这个市场才能搞得好,风险才能释放。
第二是统一金融监管机构的建立是中国资本市场最终由低谷走向繁荣的一个制度选择,他可以避免几个监管机构为了自己的监管绩效,自己的监管规避,打压另外的市场。资本市场你只有投入,拿到满意的投资回报,谢谢大家。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