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频道 > > 正文
新浪财经

陈全生:迫切需要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

2011年07月13日 17:37 来源:新浪财经

国务院参事陈全生(资料图片) 国务院参事陈全生(资料图片)

  由《新领军》杂志社和新领军者俱乐部共同主办的“新领军论坛教育行业峰会”于2011年7月1日-3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国务院参事陈全生。

  以下为演讲实录:

  陈全生:大家下午好,我讲的题目是“农民工培训是个战略问题”。我是搞经济的,听说这是个搞教育的会,就答应了,为什么?因为对教育有点感情。我原来最开始80年毕业之后首先在教委工作,给国家教委部长当秘书,搞了教育,搞的是成人教育、在职教育、继续教育、职工教育搞了一段。

  我是觉得教育的领域现在确实比较落后,这是我的观点。然后我对教育研究不深,不敢对教育多说话。我可以对培训讲讲话,培训也应该是大教育范畴之内。讲领军、品牌这些想法,我讲一讲对农民工培训是个战略性问题。也许和在座这些企业或者是搞教育的人关系不太大,但是我觉得我说这个话还是有道理,所以想借这个机会表示自己的意见。

  讲之前首先说明,我是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参事以个人身份参加,我讲的话是代表个人身份,不代表政府,讲的对是集体结晶,错误的是我个人的意见,跟国家没有关系。

  制造业一直是中国第一大产业部门,始终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这不用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30多年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或者有人说制造业加工厂。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中国制造的产品,2010年500种工业产品中有220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同年世界品牌500强当中,美国273,法国47个,日本41个,中国只有18个,中国制造业虽然有这么多第一,但是品牌太少,质量不高。我们计划到2030年中国一定会从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强国,转变为真正的制造业基地,而不是制造业加工厂。实现这一转变,首先需要转变的是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式,一提这个问题扯远了,一是坚持改革开放,二是结构调整,三是改革创新,四是提高素质。我讲讲第四个,中国制造业产业大军整体素质的培训和提高,要想提高制造业产业大军素质,第一提高认识,第二设立机构,第三出台政策,第四是舆论氛围。说说我在搞培训或者我认为的培训或者我亲自实践培训的一些体会。

  中国有1.3亿的离土离乡农民工,还有1.2亿的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工,制造业是以农民工为主体。清楚认识到一点,随着城市化的进程,1%的速度20年还要以2.5%的速度成为农民工。制造业产业大军后备军也是农民工为主体的,现在制造业产业大军是农民工为主体,未来也是。依靠初中及初中以下程度为主体的农民工,这样的产业工人大军不可能实现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提高以农民工为主体产业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是转变中国制造业发展方向战略性问题,从战略高度应对农民工的问题。

  中国人口红利没有了,这是经济学界反复讨论的,真的没有了吗?我不同意,人口数量红利和人口质量红利还有大量缺额。10、20年人口红利我们大有可赚,因为我们农民工欠帐太多太大。温家宝总理上台后义务教育实行免费。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投入少的可怜,最低的就是民办教师,所以我们真的要认真想一想我们对人民教育,他们是以初中及初中以下为代表。有多少是不按照公益要求去做,有多少是不按操作规程去做,可以说相当数量是不认真,不负责,这是中国产品质量最大的致命伤。

  举个例子,现在我们一提提到产品质量就增加检验人员数量,增加检验次数,加强检验,这就能提高质量吗,这是完全不对的。质量是人的观念,人的理念。到日本工厂去看,三个公司,流水线100多人,一个工人发现有质量问题,他敢按红电钮,这个引发产品质量问题,就停下生产线。中国生产线操作的流水线工人,有这个胆量按这个按钮吗,那是观念,那是思想。不单单是技术设备问题,是观念责任事业心,这和文化基础有密切直接的关系。虽然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拿偏远山区、落后地区初中和城市初中比一比就知道差距有多大。过去毛主席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军队,没有文化的产业大军是生产不出品牌产品的。如果我们把现在的初中水平提高到高中水平,把现有高中水平的人提高到大专水平,把普通熟练工培训成技术熟练工,把初级技术工人培训成中级、高级技术工人,难道我们没有人口红利吗。中国的资源格局是人力资源极大丰富和物质资源、资金资源相对不足,技术资源依然落后,这种资源格局50年不会改变。别以为说我们人口马上少了,老龄化社会来了,中国人力资源丰富,是中国第一竞争力或者是核心竞争力这条没变。

  我为什么说中国的人力资源是中国的核心竞争力呢?因为核心竞争力有三个特征,第一个是有差异性,我比你明显高出一块,我的人口是世界别的国家比不了,我独有别人没有,我可以持续20、30年没有问题,这是我核心竞争力。我们现在有许多企业都是重视核心竞争力,根本不知道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品牌是核心竞争力,战略是核心竞争力,人才是核心竞争力,创新是核心竞争力,企业战略是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核心竞争力等等,说的都很好。但是同志们提出一个问题,所有都是核心竞争力,还有核心吗?所以麦肯锡笑话我们,核心竞争力怎么来的要确定。三大特点,差异性、独立性、持续性。

  还有中国真的出现民工荒了吗?只要认真看看招工公告,光听不行,哪个媒体说了,你得下去到招工地方看他的招工广告怎么写的。年龄要求18-25,20-30,35岁基本没人要。还有未婚,有的是已婚要有小孩,没小孩也不要。只要男不要女,把这些歧视性政策、年龄要求全部去掉,还有民工荒吗?当然这个和农民工在城市安家有直接关系,流动性太大。仔细想想我们20干到35岁积累15年的工作经验,留下就是企业财富,但是解决不了城市户口,解决不了住房问题,他们留不下。这些都是要统筹安排、统筹解决的。

  我认为目前的中国的房地产不是重点的给城里小白领解决住房问题,中国的房地产最迫切需要的就是农民工,为什么?因为刚才说了2.5亿农民工以初中文化为主体的,以体力劳动为主体,是青壮年为主体,干的活都是脏苦累差,没有人干的活。在城里这些又是以已婚为主体,已婚又以分居为主体,异地分居可以理解,男方到城里打工,女方在农村,分居没办法;同地分居,男方在某个公司的工棚,女方在另外一个地方的宿舍。所以这种分居使的他们家庭的家庭功能残缺不全。

  三项,第一项赡养老人,农村有大量留守老人,中国农村空巢家庭比城里多。只不过我们没有报道去,有一个数字是386170,部队,妇女、儿童、老人。所以赡养老人功能出现了问题。第二教养子女功能,农村有大量留守儿童,带到城里读书难。第三夫妻生活的功能,夫妻共同生活功能,现在思想解放,我们可以明确的讲青壮年农民工夫妇性生活是刚性需求,满足不了出大事。这种情况下再不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这是中国农村这个社会最小的细胞,最小的集体细胞,家庭出了癌变。不是应该我们三五年、十来年,是几十年、上百年的影响。第一给农民工解决住房问题还有他的归属问题,不至于把35岁以上的都不要了。50年代的时候对几十万工农干部办了不少工农中专、工农大学。80年代有成千上万知识青年被文化大革命耽误了,下乡了,所以成立了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给青壮年补课,补初中文化和初级技术,面对四五亿农民工产业大军,下大力量拿出人力物力财力狠狠抓住不放松,这是长期战略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制造业上台阶不可能。你要补语言、数学、自然、历史、地理,没有文化做基础,技术是学不好的。补文化不能回到老路上去,我认为现在在学文化、学知识的时候有点偏差,单纯的追求学历。

  我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是有学历不等于有知识,用的人有学历不一定有知识,因为学的是活知识、死知识、陈旧知识,不更新就是没用的知识。有知识不一定有能力,知识跟能力是不一样的范畴。你数字计算很好,没问题,但是不会游泳的技能下去就淹死,这就是能力和知识不同。有能力不一定有贡献,有学历、知识、能力不一定有贡献,有贡献不一定有价值。直接把学历和工资和收入挂在一起,这是有偏差的。这是误导了大家盲目的追求学历,所以要补技术、补文化,在补文化的时候避免单纯追求学历。补技术就是少什么学什么,学历教育能不能产业化、市场化,我不敢苟同。但是成人教育、在职教育就是要产业化、市场化,这是智力投资,就是要讲究回报,只有按需施教,才能按需回报。目前老是提高工资收入,不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个长久不了。提高工资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多了才行。单纯提高报酬不会长久。既要给工人涨工资,又要提出劳动效率要求,带出来培训要求、技术要求。这是一个很大的事情,不是一个公司可以做的,要国家插手,制定相应政策,确保农民工培训落到实处。现在每年免费培训三五天或一周很不错,宣传也很厉害,帮助农民工解决职业生涯问题。三五天就学个技术,只能是低档粗活,只能是劳动密集型,只能是走过场。拿出工资总额2、3%作为培训费,让农民工有选择培训的机会,谁讲的好我听谁的。给搞农民工培训企业一定税收奖励。每年政府都给农民很多补贴,就是没有培训提高的补贴。整合资源,社保部、团中央都有相应的培训费用,合不成合力,力量分散,钱也零花。对现有资源充分利用,现有学校、现有教室、实验室、车间,还有师资,理论师资和实践师资,要整合、重组要充分利用。要用最少投入换取农民工最大的产出效果。

  要有一个舆论氛围,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我刚开始搞培训的时候知道有一个国际奥林匹克技术比赛大会,和奥运会一样,都是世界各国青年人技术人员到那去参加比赛,也拿金牌、银牌、铜牌,我看第一个录像就是日本这些车工的冠军,回来之后日本天皇亲自到火车站迎接。日本青年男女追星就是技术明星,什么?车工,世界冠军。所以日本形成那种追求技术是有一个社会氛围。

  体育明星是球技,舞蹈明星是舞技,技术明星是高超的技术明星。民营新东方成功就是官方职业教育的失败,不要政府一分钱,不仅培育了数以百万计学生,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还培育出一批百万富翁、千万富翁。

  所以我认为要认真反思我们现有的教育培训政策,要想把中国制造业发展起来,需要把农民工的教育作为战略问题来提出来。通过20年努力,如果把中国制造业改造提高建设成世界制造业的基地,那个时候中国的制造业的质量就是世界制造业的质量,中国制造业水平就是世界制造业水平,中国制造业标准就是世界制造业标准,我们盼望这一天早日到来,谢谢诸位。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