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炒菜还是少放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5 02:18 来源: 东方早报

  前两天,据食用油生产商说,北京今年首次批准上调食用油零售价格。

  陈序

  前两天,据食用油生产商说,北京今年首次批准上调食用油零售价格。该行业的主要生产商——总部位于新加坡、在华最大的食用油生产商丰益国际的发言人说,超市中食用油的价格将大幅提高5%。对采用中国式烹饪的家庭来说,食用油是极其重要的大宗商品,不亚于大米。这一占据中国食用油市场半壁江山的行业巨头定价上调一定会产生很大影响(尚不确定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是否也将上调食用油价格)。

  据媒体报道,一家食用油生产商称此次涨价是中国五大品牌食用油生产商游说相关部门后获得批准的。而一天后,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导引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一位官员的话称,中国食用油生产商可以自主定价,中国政府从未限制食用油价格,生产商涨价更无需获得批准。该官员同时称,目前国内食用油市场供应充足,政府积极采取了增加进口、投放储备等多种方式保障市场供应。

  奥妙的是,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于昨天表示,内地食用油零售市场可以承受5%的涨价幅度,但不清楚是否所有大型加工企业的涨价幅度都会在这个水平。该中心还指出,虽然涨价幅度有限,但可以缓解生产成本所面临的压力。这一次,北京似乎在引导需求方接受“合理而适当”的涨价,并未沿用旧制:一味强压供应方的定价。经常乘坐飞机的朋友也能感受到这一变化:政府刚刚批准了航空公司在票价外加收费用,将部分航空煤油的成本上升转嫁给乘客。与此同时,航空煤油也涨价了。

  以上态度的微妙变化原因何在?我想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已经作了很清楚的解释。周三,该中心负责人向媒体承认,政府从去年11月份开始试图通过限价来抑制价格上涨,但过去几个月散装食用油的价格一直在上涨。显然,北京“发现”(确切说是承认),对价格的行政干预没什么效果。

  在中国内地,为价格设限的做法通常针对各类“民生所需”的食品和商品。今年大部分时间,北京一直严格控制居民基本消费品的零售价格。5月份,国家发改委对联合利华处以罚款人民币200万元。因为零售商称,联合利华和其他消费品集团正在计划涨价(联合利华承认了)。

  在食品市场,蔬菜生产商、运输商和零售商获得补贴,以便保持高产量、控制住价格。去年年底,北京就限制了豆油最高零售价。当时称是“临时”措施,但实际上实施时间远远超过了“临时”。令人遗憾的是,此举的结果是挤压了批发环节的利润率,迫使生产商减产,最后还是增大了物价压力。

  其次,此次食用油涨价时机选在北京公布7月份通货膨胀报告之前,也是因为市场普遍预计中国内地总体物价涨幅可能与6月份持平。理由是有初步证据显示,对本轮物价影响最大的猪肉价格已经逐步见顶,而其他食品价格涨势也有所缓和。

  允许食用油涨价,究竟是北京对通货膨胀形势乐观的预期,还是无可奈何之举?试金石是市场正在等待的“最后一次”加息。

  本周一,新华社报道称,8月份加息预期升温,预计8月10日左右为重要时间窗口。如果央行在这一时点没有采取行动,基本可以判断本轮加息周期结束。瑞士银行经济学家也在报告中说,短期内中国央行可能加息0.25个百分点。而且,那将是今年最后一次。但愿吧。不过,在最后一次之前,我劝诸位炒菜还是少放油。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电邮:chenxuchenxu@msn.cn,本专栏每周一至周五刊出。)

  录入编辑:张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