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图文:《直面新格局》之品质转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8 16:09 来源: 新浪财经
2011年8月8日,大连广播电视台财经频道即大连广播电视台第七频道正式开播。新浪财经视频直播启动仪式。图为《直面新格局》之品质转型全景。   2011年8月8日,大连广播电视台财经频道即大连广播电视台第七频道正式开播。新浪财经视频直播启动仪式。图为《直面新格局》之品质转型全景。

  2011年8月8日,大连广播电视台财经频道即大连广播电视台第七频道正式开播。新浪财经视频直播启动仪式。图为《直面新格局》之品质转型全景。

  张鸿:欢迎三位,刚才已经把中国经济面临的压力已经说了,在论坛开始之前,我登陆了财经频道的官方微博(http://weibo.com),中国经济发展这么多年来,最大的问题是产能产生,现在的问题是人家不消费了,现在人家新的危机又来了,怎么办?郑主任您是参加过八五规划,九五规划,现在的转型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郑新立:十二五规划面临的重大的转型就是要有投资出口驱动型向消费驱动型转变,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但是要实现这样的转变,核心问题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因为要消费的话,要增强居民的货币的购买能力,也就是口袋里有钱,现在根据经济发展的规律,谁掌握了知识产权,谁有掌握了利润的分配权,比如说汽车工业现在搞得很大,销售量第一世界,但是自主品牌占30%,产生大的利润让外商拿走了,中国人没有把利润装到自己口袋。

  张鸿:这次日本地震很多国家的汽车生产就遇到问题,因为日本的那个地方是核心技术,如果我们遇到一些问题的话,可能别的国家换一个地方也生产。

  郑新立:核心问题是,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效益大部分可以拿到,可以尽快的使老百姓收益,实现经济增长由投资出口驱动型,就能顺便的转变为消费驱型。难点就在于创新。

  张鸿:我们也提了很多年了,就像CPI一样,现在已经是老百姓的都知道了,您参加了十二五的制定,这个问题攻克上能有什么样的出入?

  杨伟民:要从过去的一过于依靠投资的转变,转向更多的依靠消费,要从过去的过于依靠低成本的劳动力竞争优势,转向更多依靠自主创新,转型的内容非常丰富,转变发展方式内容非常丰富。比如说我们要扩大消费需求,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在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当中,第一要积极稳妥的推进城镇化,一方面是我们要从传统工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变。另外一个方面,农民工仅仅在城市打工,不能在城市定居,不能彻底的城市化,不能完全的市民化的话,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它的消费,第二,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的关系,优化收入分配格局,不能在劳动报酬占比不断下降,要缩小居民之间收入差距,这次也是中央十二五规划提出的重要内容,要建立国家首次提出来,要建立公共服务体系,为什么有钱不敢花呢?是因为不知道老了以后自己有多少退休金,所以完善这种体系,这种基本公共福利体系,也是有利于扩大消费的,当然还要完善消费政策,途径很多,并不仅仅是一个点就能够解决一切问题。

  张鸿:你谈到重新再分配,更好的切一块蛋糕,上半年的数据好象不是特别乐观,居民的收入增长是百分之七点几。

  杨伟民:农民是接近13点多。财政收入是限价,这个是不变价。

  张鸿:我们在增量蛋糕的时候,已经考虑到如何上老百姓的收入更高一些。

  杨伟民:对。劳动报酬的增长,要和劳动生产企提高同步,第二居民收入增长要和经济发展同步。现在上半年一个七点几,一个十三点几,最后要看全年,一个是大大高于GDP的增长速度,一个是低于GDP增长速度,城市现在大概是不到50%的人口,农村居民收入大大快于GDP增长速度。

  张鸿:我们的目标是老百姓第一有钱花,第二是敢花钱,但是还有一个问题,现在可能很多人问到这个问题,现在发现我们身边有很多有钱人,但是不在国内消费,跑到国外消费去了,一方面可能是国外东西确实好,您能不能从产业升级的这个角度,我们中国的东西,怎么能让中国的有钱人在他敢花钱的时候,也愿意在中国花。

  汤敏:我们可能关税和出口退税,都是鼓励出口为主,在国内消费收的增值税和各种税费更高,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在国内这种高端的产品即使把关税减下来,在国内卖得还是贵,这点我们一定要注意,要增加他们的竞争性,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更多的富人在国内多消费一点。从整个增长内需来说,富人必定少数人,哪怕在国内多消费一点也解决不了问题,所以最根本的问题让低收入人群多消费,在低收入人群最重要的是农民。怎么让农民收入能增长更快,有一个数据,现在中国的农村的收入跟城市的收入之比,大概3:1,但咱们大连能做到1.7:1,全世界平均大概是2:1,大连城乡之间的平均收入差别,甚至好于全世界平均水平,这个经验非常值得总结。

  张鸿:欢迎您在大连多待几天。郑主任我们现在都知道结构调整,怎么能够让增速稍微慢一点,但是本身这个事情好象也挺难的,今年下半天增速还是9.6,十二五期间计划是7,今年的目标是8,我们怎么能够协调好,不是可疑的让增速下来,协调好增速和结构调整的关系。

  郑新立:这个不是大的问题,速度稍微慢一点,可以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结构转型上,集中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所以今年下半年经济增长速度跟去年同期相比略有降低,但是仍然在高速增长的范围内,达到这样的速度在全世界几乎是没有的。

  张鸿:尤其是这么长时间,保持两位数增长。

  郑新立:我希望速度稍微慢一点,能够把经济转型搞好。我刚才咱们杨伟民讲的,十二五以科学发展观作为主题,发展方式转变作为主线,真的转型可能有六个方面的转型,第一个是需求结构由投资出口驱动型向消费驱动型转变,在要素结构上,要从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改善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来带动经济增长。第四个城乡结构,由过去城乡发展差距逐步拉大这个趋势,改为城乡协调发展。第五个是在地区结构上,要有沿海和内地之间的关系不断拉大,加快中西部的发展。第六个是在对外经济上,要有过去以引进来为主,转变为主,引进来和走出去同时并重,实现这六个转变,我们速度宁可慢一点,如果十二五实现这六个转变,着眼的不光是十二五,而且为今后十年二十年的发展奠定基础。

  张鸿:这当中的矛盾或者是技术显得特别重要,刚才郑主任谈到的这些结构调整,我想知道杨主任,我们最主要结构的调整是哪些方面?

  杨伟民:按照我的理解,当前或者说十二五期间就是要从过于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消费拉动,特别是居民消费,因为居民消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现在只有 35%左右,这在世界上是非常低迷的。一般来讲应该是60—70%左右。加上政府的消费,大概40%多,不到50%。这个比例已经相当低了。而投资力和消费力变化趋势是这样,现在已经越来越接近了,到去年为止这两者基本上接近,消费力加上政府稍稍高于投资力一点点,这样会带来很大的问题,过去特别在加入 WTO以后,外需增长很迅猛,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也比较大,从进出口来衡量的话,并不是很多,进出口外贸总额来看的话,拉动非常大。08年这种模式,刚才讲的,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产能过剩,必须要出去,就形成了进出口,最后变成外汇储备,放到这里来。而我们自己又花不掉,所以就通过购买美国国债的方式,然后美国又继续来买我们的产品,这十来年的经济发展,基本上是这样的循环模式。也就是说中国和美国的各自的国内供需之间的失衡。它是消费大于生产,所以在全球化条件下,实现了全球化的供需平衡。作为一个大国,过度的依靠外需来带动经济增长是风险很大的。08年的金融危机已经让我们切切实实体验到了。

  张鸿:这一次我们又是美国最大的债主,它的债务危机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我们这样的结构调整,是我们不得不选择的。

  杨伟民:08年金融危机对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形成倒危机的形式。到这种模式下,我们不想转也得转,所以必须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来推动十二五。

  张鸿:我们通过什么方式来做到这一点的呢?老百姓多挣一点,我们当然希望他多挣一点,我们通常是什么样的方式呢?

  郑新立:今年温总理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双同步,过去长期以来,我们讲双低,每年差了两三个百分点,就使居民收入占国民总收入不断下降,温总理现在提出来叫双同步,收入的增长要跟经济增长速度同步,工资的增长要跟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同步,在十二五期间保持同步,居民收入就会有较快的增长。居民收入增长比较多了,消费率就会得到提高,要我从这个入手解决。

  张鸿:一般来说,我们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调整这个结构呢?比如说利率、税率吗?

  汤敏:整个从分蛋糕的角度来说,政府分多了一些,企业分多了一些,居民分少了一些,所以造成了这种问题所在,但是如何才能让居民多分一些呢?我们根据东亚的其他国家发展情况看,这个本身市场造成的,怎么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政府的政策要做一些变化,我发觉在什么时候居民的收入会远远超过经济增长收入。只有当劳动力紧缺的时候,当一个国家劳动力紧缺的时候,这时候它的劳动工资涨得就比经济增长快,那么在蛋糕分的份额,通过市场的机制作大,不管是韩国还是日本,包括台湾省,当劳动力紧缺的时候,劳动工资涨的最快的时候,而我们中国已经开始出现这种苗头了,过去30年了,那种相反的方向,现在很可能到了白点了,还得要从正统政策上促进这个发展,怎么样才能造成劳动力比较短缺,只有当我们的小企业,微型企业发展得更快的时候,因为他是需要劳动力的,这时候政府的政策要鼓励这些微小企业成长,在融资方面,在税收方面,在社会的各个方面来鼓励这些企业的成长,这些大部分是民营企业,我们给民营企业能够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时候我们就用市场的机制,能够使劳动力偏紧,涨得快以后,整个收入分配就会就很大的改进,如果仅是完全靠政策,而不靠市场,所以这个可能是根本解决的方法。

  张鸿:我们又出了民营企业36条的背景,我们希望更多的解决就业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能够更发展起来,接下来进入到您关注的大连本身的问题,因为大连作为一个沿海开放城市,显然是更直接的更先的遇到了世界的新格局,所以面对这样的新格局,也必须率先作出转型和升级,一个小片来了解大连现在的经济发展状况。

  (播放视频)

  张鸿:大连是东北的门户,大连也在做率先的转型,今天我们举办这长《直面新格局》中国大连经济论坛,初衷之一就是请各位专家,对大连未来得发展提出宝贵的建议。郑主任,您曾多次率队来大连调研,那么大连真正实现品质立市,提升国际竞争力,您认为我们应该从哪各个方面着手?

  郑新立:我非常赞赏大连市委提出的品质立市这样的战略目标,品质立市核心就是提高创新能力,要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自主品牌,在产品销售额中的比重。就大连本身来讲,发展成一个创新型的城市具有四大优势,第一个优势就是你有雄厚的制造业的基础,可以围绕着发展高端制造业来创造知识产权。第二个,大连是一个软件之都,软件业非常发达,就可以把工业化信息化结合起来,把传统制造业加上自动化控制系统,在这方面搞创新。第三个大连有很好的人才基础,有优秀的产业工人队伍和科技队伍,另外有一批像大连理工大学这样的学校来培养人才。最后一个条件是大连是一个宜居的城市,可以吸引全世界的创新人才到大连来落户,到大连来贡献智慧,大连要把这四个条件结合起来,以创新来带动城市的转型,来提高城市的品质。

  张鸿:我们提到大连的时候,总会想起这十多年来在软件信息上的发展,几乎成了内地效仿的模式,杨主任您怎么判断接下来大连在软件信息业的发展和前景。

  杨伟民:我对这方面不是特别了解,我没办法做预测。但是我觉得方向毫无疑问是政府,大连传统的造船、石化,这是重化工业,污染也多,消耗也比较大,其中重要的转变是过于依靠资源的消耗来带动结构的增长,来专项更多的依靠人才和技术,依靠管理的创新,方向是正确的,大连既然有这样的基础,方向又是对的,应该坚持不懈的做下去。

  张鸿:我的问题是什么呢?我经常到内地很多城市去,包括西安、深圳,包括杭州,很多城市都在提我们要做软件和信息,包括天津已经承接了很大一部分的动漫产业,我在想,如果说十几年前,大连有一个先导的意识,提前意识到了这一点,今天可能世界是平的,不仅仅是全球一体化,还有一个是世界在信息上差不多,所有城市的领导者,有差不多的意识,在这种时候,汤老师您觉得,大连还会像十年前那么容易吗?

  汤敏:首先我们要从大连的发展阶段这个角度来看,世界银行把全世界国家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低收入国家,一部分中等收入国家,一部分高等收入国家,大连现在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现在人均GDP比北京还高,大连已经步入了发达国家的水平,低收入国家的时候,它的经济增长是靠钱的投入,来做它的增长。第二阶段是靠提高效率,所以把工厂作大,接很多活,来增加生产效率来促进增长。到了高收入国家来说,它就得靠创新,而这个创新,不能仅仅想成技术上的创新,觉得做了软件和高科技就是创新了,这里的创新包括技术上的创新,包括高科技,新兴产业,发展这些,第二个制度上的创新,这个作为我们国家格外重要,这是我们要继续改革,而且在新的阶段下,大连怎么样增加改革。第三个还有社会创新,这些实际上一个诚实的发展,或者一个国家的发展,已经到了你仅去追求更快的 GDP,更多的GDP,更高的人均收入不够了,还要在社会创新方面,比如说老龄化的问题,比如说收入分配的问题,城乡统筹的问题,比如说老百姓的教育、卫生的后顾之忧问题,这个对大连来说,要拿出更高的要求,就不能像十年前五年前一样,拿到发达国家的这种水平,拿这种要求来重新衡量,重新考虑,这样的话,会更有发展的动力,看得更清楚,使老百姓受惠更多。

  张鸿:创新型的企业需要更个大环境的孵化,像好莱坞拍一个阿凡达会顶得上我们钢铁厂的收益,大连也提出要服务业的占比,包括金融服务业,包括很多人并不知道,著名的国际大的金融公司的后台在大连,我们怎么样建立这样的环境,甚至成为人文的环境,形成一个习惯,大家想到要创业时候,会想到要到大连来。

  郑新立:我觉得大连应该向深圳学习,深圳现在每年提交的发明专利的数量有时候可以超过北京和上海,北京上海深圳提交的专利的总量大体差不多,国际专利的数量,甚至有时候超过北京和上海。而且培育了一批创新目前行到企业,像华为、中兴,大连完全有条件,成为像深圳这样的创新型的城市。一个要创造局部的好的政策环境,就是财政的资金,宁可在别的地方少花点钱,但是在创造一个鼓励创新,鼓励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工程化,吸引人才技术,到大连来落户这方面,多花点钱。第二个创造好的风险投资机制,深圳最好的政府搞的贷款投资企业,专门提供贷款支持,另外深圳一度民间的风险投资公司,在政府的风险投资公司的带领下,在90年代集中了全国风险投资公司的70%,这些风险投资公司开始打入上海和北京了。第三个要形成好的社会环境,要容忍失败,鼓励创新,大连创造了这么多的第一,第一是谁创造的,要把搞技术创造的人,这些科学家,这些产业工人,把他们找出来,在电视台来进行宣传,听一下时代创新人物,向他们学习。如果谁要失败了,大家不要嘲笑他,容忍他,鼓励他,这次失败了没关系,下次再来,形成好的社会环境。最后一条是吸引全世界到大连来创新,包括北京、上海、美国和日本,这些人才到大连来,做到这些,我们大连完全有可能成为北方的创新的高地,成为经济的增长级,以创新带动经济增长的典范。

  张鸿:我隐约觉得一个城市好象是一个人,您的建议,这个人如果有天使投资人的眼光,风投的资金实力,可能就会成长得很好,大脑会有很多新鲜的想法出来,再加上不怕挫折。最后真的把大连比做一个人的话,你们三位觉得,这个人最重要的品质,如果用一个词的话会是什么词?

  郑新立:具有创新能力的人。

  杨伟民:更多绿色。

  张鸿:我们的高科技本身就是可持续的,绿色的,您说的可能包括人文环境。

  汤敏:我觉得,从大连的角度来说,要更高层次的,所以要创新可能在目前来说,更要做一个很好的创业的环境,我们还是要创业,因为新一轮的创业,大连来说,现在很多央企外企,很多在帮别的打工,大连怎么样出更多的,像深圳这样的,真正好的更大的企业,怎么样把创业和创新结合起来,在新一轮的发展里面,这个可能能推动品质和整个的经济发展的动力。

  张鸿:您觉得大连应该是一个创业者的角色。

  汤敏:以创业创新为带动的经济。

  张鸿:我特别喜欢刚才郑主任的提议,把城市如果当成一个人来判断的话,可能有更多的人性化的一些特制。在今天论坛的最后,我特别愿意跟大家分享,我一个外地人和大连的一点关系,我认识的第一个是认识股票交易员的大连女孩,当时全国各地都是往上海证交所议员,但是大连的这个女孩就非常郁闷,她说我们那没有人愿意到上海来,我是被他们送来的。我说,上海挺好的,上海的女孩很漂亮,你可以学一学,她说,那是因为你是没去过大连,在她的影响下,我也成为大连足球队的成员。如果真的把一个城市比作一个人的话,这些多年,大连如果说一个人的话,那就是一个爱打扮的,很高傲的,如果他是一个小伙子的话,那我想是能在绿荫场上狂奔的人。多年以后我能在大连的时候,我发现大连依然美丽,依然强壮,但是令人欣喜的是,它开始更加的睿智,开始拥有更多知识,开始有了高端的气质,这是我对大连的判断,也是我对大连甚至中国的一个期望,那就是过去我们曾经是世界的四肢,接下来我们要做世界的大脑,谢谢各位。谢谢你们远道而来,为我们献上智慧的盛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