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英国前首相布朗:全球危机只有全球协作才能解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0 13:25 来源: 新浪财经

  导读:英国前首相布朗(Gordon Brown)8月10日在《华盛顿邮报》撰文,称全球危机须各国加强政策的协调、杜绝贸易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欧美国家的内需和投资增长之路已断绝,经济增长引擎仅剩出口。布朗呼吁11月召开的G20会议应制定出一份“全球经济增长契约”,否则任由全球经济恶化今后十年将成为失去的十年,失业率可达到1/3学生毕业即失业的规模。

  当美国问题需要美国方案才能解决时,国会与奥巴马总统便不得不合作行事。欧洲问题则需要欧洲议会和欧盟委员会达成一致。那么全球问题只能是由地球人来共同解决。

  最近几周事态的发展再一次证明了世界各国的相互依赖性:某地某机构的一份声明令全球股市无一幸免于难。在全球性金融和商品流动推动的世界经济中,发达国家的富裕公民可对落后国家的穷人产生即时影响。

  当然各国领导人也在互相沟通。不过事实上他们除了打电话向对方解释自己的问题外似乎什么也没做——没有拿出一个全球性议事日程。然而一场世界性悲剧正在上演,未来10年全球失业率可能达到12.5亿学生(占总毕业人数的1/3)毕业即失业的程度。

  经济危机已是如此深重,无论一个强大无比的国家,还是大胆的双边、三边甚或四边举措,都不能阻止这十年成为“失去的十年”。

  要明白为何仅凭全球合作就可解决问题,须搞清楚各国独立行动如何使经济增长越来越受限。上周华盛顿提高债限决策的核心是“四不”:不增税、不增加刺激、不追加公共投资、不削减或增加权益支出(entitlement spending)。在这些政治约束下,消费支出和公共投资的增长之路断绝。加之国内市场疲软私人部门投资鲜有机会,美国将陷入多年的低增长境地。

  在不救援、不违约、不增加流动性和不贬值的欧洲“四不主义”下,欧洲的消费开支和公共投资照样不会增长,此外它已杜绝了任何公共投资刺激方案的可能。

  欧美尚存以出口促增长这一救命稻草。然而如果美国、英国和欧元区采取该政策,中国、印度、巴西和其它国家也会如法炮制。出口战略行之有效意味着部分国家必须入超,在没有宏大计划的前提下,“出口,否则坐以待毙”的战略就像一场零和博弈。

  各国领导人能不能解决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找到一条通往平衡、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有可能的——尽管他们不能达成一致签订全球贸易协定或气候变化协议,尽管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本能使全球合作的急迫性黯然失色。

  G20在2009年提出了三大全球性任务。首先是防止经济衰退转入萧条,但构建金融稳定机制和形成全球经济增长契约这两项任务还停留在纸面上。要应对这场工业革命以来最大的经济结构调整,制定增长契约是我们的必由之路。西方国家的生产、制造、出口和投资150年来首次被其它国家超越。我们可以预计,亚洲到2020年将成为全球最大单一市场,消费开支占全球的40%,为一度独占鳌头的美国市场的两倍。我们还认为,无视亚洲和新兴市场中产阶级消费能力的国家无法繁荣昌盛,全球存在不广泛的公司不会有好的业绩。

  通过计算,我们认为全球合作的话西方国家可在削减赤字的同时不损害经济增长,而世界经济增速可达3%,新增2500万个就业机会。实现全球经济强劲增长靠的不是点名批评外贸盈余国家,而是要在国家政策方面展开合作:中国同意增加消费开支,允许其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购买国外品牌产品;印度开放国内市场,以便低收入阶层能够享受廉价进口商品;欧美国家依靠对外贸易走出衰退。

  只有形成这样的增长良性循环,我们才能避免未来十年成为低增长的十年。将大宗商品价格维持在低位、遏制通胀、应对汇率冲击、打破WTO多哈回合谈判僵局、制定碳价促进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就业,这是全球增长契约必须应对和征服的挑战。对未来有信心才能对今天有信心。

  如果亚洲国家相信其产品长期有市场、西方国家相信可扩大出口支持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它国家相信能实现强劲增长降低失业率和减少贫困,那么全球经济前景将是另一番景象。

  对本年度G8、G20东道主美国总统奥巴马和法国总统萨科齐来说,下一步是要与亚洲国家取得一致,让“全球经济增长与就业方案”成为11月召开的G20会议中心议程。

  不过甚至在11月份之前,全球金融也面临重大时刻,各国选择的政策机制是否有效将得到检验。协调全球政策行动(包括货币与汇率政策协作)必须马上开始,以阻止经济进一步下滑和保护主义的回潮。2008年只是在全球支付体系崩溃市场瘫痪后才开始了全球一致行动。如今在对最安全的资产——主权债务——丧失信心之后,全世界能否走到一起,阻止由于市场流动性枯竭引发的又一轮资产抛售?我们要么展开全球合作以革新我们的金融体系,要么让银行与准银行之间的拆借方式使货币政策归于无效,从而加剧而非解决本次危机。

  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Bismarck)曾把当时的世界经济比作一直稳定行驶的火车突然以雷霆万钧之势猛冲。这个比喻用来描述突飞猛进的全球化也是合适的。只有决心无比坚决的领导才能指引我们走出危机。(云翔/编译)

  本文为译者授权新浪财经独家使用,任何媒体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若需授权必须经新浪财经与译者本人取得联系并获得书面认可。如果私自转载本文,译者保留一切追诉的权力,直至追究私自转载者的法律责任。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