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全球银行业重整:中国新舞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0 15:59 来源: 新浪财经

  8月20日,400多名金融监管高管、中外银行家、权威专家学者共聚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北京校园,参加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携手《财经》杂志举办的“2011第五届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这场业内人士的高端对话还吸引了近百家国内外主流媒体参与报道。

  论坛全景

  2011年,全球金融危机余波未平,欧元区深陷债务泥淖,美国遭遇信用降级,新兴经济体也面对着一个不确定的全球市场环境。世界各国正重新审视救市 举措,协调、加强跨地区的全球监管已成当务之急。中国银行业如何在分业、混业的十字路口做出选择?如何在改善治理、控制风险的同时积极推进金融创新?如何 利用资本优势积极投身全球金融竞争格局再造、把握未来发展的关键机遇?带着这样的问题,本届银行家论坛拉开了序幕。开幕式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助理周雪 林博士主持。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方院长朱晓明教授致欢迎辞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方院长朱晓明教授和《财经》杂志总编辑王波明分别向来宾致欢迎辞。朱院长简要回顾了论坛的五年历程,阐述了论坛对整个行业的积极 作用。他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格局下,任何一个经济体都难以独善其身,协调、加强跨地区的全球金融监管已成当务之急。”因此,他希望大家能“畅所欲 言,为全球银行业重整和中国银行业的未来,把脉建言”。

  
《财经》杂志总编辑王波明先生致欢迎辞

  《财经》杂志总编辑王波明先生在欢迎致辞中表示:“相较于2010年,中国银行业面临的发展环境要复杂得多。”但挑战总是伴随着新的机遇。尽管中国 银行业波谲云诡,但“若能注重自身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注重业务创新,就能够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全球银行业转型中抓住机遇,后来居上。”

  
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灵教授致开幕辞

  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灵教授致开幕词。对于银行业的的发展,她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要做好银行资 本规划,这应该成为银行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第二,“节约资本占用,发现中间服务业务”。她同时指出,目前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资金池和资产池尚未做到 ----对应,在信息披露和客户承担风险方面还不甚清晰;银行理财产品应当向信托回归,做到资产池和资金池的一一对应,明确法律关系。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蔡鄂生先生发表“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主题演讲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蔡鄂生先生发表了题为“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开幕主题演讲。他表示,监管实际上是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地真正盯住市场变化。

  本届银行家论坛分为三个部分,即“国际监管改革”、“巴塞尔Ⅲ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及“全能银行模式的再探讨”。

  国际监管改革

  金融危机之后,加强金融监管已成为国际共识。但多元化市场主体依旧难以有效协调,新的监管模式也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如今的问题是:如何做到把经济理论融入到金融监管实践中去?怎样做到监管与活力并存?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教授发表“全球金融监督体系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共识与难点”演讲

  在上午第一主题“国际监管改革”的讨论中,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教授在演讲中表示,面对当前危机,我们需要一种谨 慎和保守的精神,贯彻到具体的措施。有一个词叫做金融谨慎,当你不知道什么是均衡点的时候,就谨慎一点、保守一点。因此监管部门需要找到一些指标,用一些 比较保守的办法来进行监管。

  美国斯坦福大学威廉•依贝尔国际经济学教授罗纳德•麦金农(Ronald I. Mckinnon)在演讲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是通过汇率还是利率来实现控制和监管?在详尽分析了中国外汇储备、美元本位制问题和中美银行放贷情况之后, 他指出:中国作为一个不成熟的债权国,难以实现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因而要靠稳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方式来脱离货币陷阱。

  中国进出口银行经济研究部总经理代鹏先生做了题为“推进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平衡发展”的演讲。他提纲挈领地提出三个观点。第一,改变金融监管理念。 他说:“监管改革主要局限于金融领域,而事实上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还是极端自由主义市场理念的泛滥。危机发生后,没有及时总结以市场原教旨主义为代表的自 由主义市场理念的教训,而是单纯地加强金融监管,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因此,改变监管理念势在必行。第二,加强监管同时保持金融活力。第三,借鉴成 功监管经验,“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管之路”。

  
论坛全景

  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与会计学教授赵欣舸博士主持下,上述三位银行业资深人士还共同参与了随后的专题讨论----“寻找政府监管的临界点”。

  巴塞尔Ⅲ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在上午第二主题“巴塞尔Ⅲ的短期和长期影响”的讨论中,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教授的演讲“巴塞尔协议Ⅲ对中国银行业的影 响”、埃森哲亚太区风险管理合伙人菲利普•史特力先生(Phillip Straley)的演讲“银行业风险管理转型”、瑞银投资银行亚洲区总裁贺利华先生(Rodney Ward)的演讲“国际金融业监管”从三个维度诠释了巴塞尔Ⅲ的框架。上述三位行业资深人士还参加了随后由《财经》执行主编何刚先生主持的专题讨论 ----“如何平衡资本效率和风险防范的关系?”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教授发表“巴塞尔协议III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演讲

  巴曙松教授认为,巴塞尔协议在全球范围内设立了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监管原则,虽然非常粗糙,它粗糙的地方就是不管银行好坏、不管什么样的国家,全部 都是这样的一个公式”。巴塞尔Ⅲ就是在巴塞尔Ⅰ的基础上“把这个粗糙但统一的模型做得更精致。它更多地强调质量。它对有风险的资本更加地细分,把引入新的 风险来提高对资本的要求”。对中国银行业来说,巴塞尔Ⅲ的实施会“推动我们中国的银行业出现一个非常深刻的转型,不仅是全球银行业的重整,也是中国银行业 新的重整”。

  菲利普•史特力先生从“信用风险和证券”、“资本和杠杆”、“中国账户交易”、“系统风险和顺周期性”四个领域分析了巴塞尔Ⅲ的影响。他对比了中外 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模式并指出:“过去六七年间,中国金融机构的管理模型,比如说一些模型报告、风险管理系统,都得到了很大提高,甚至改变了运营方式,特 别是一些公司改变了总部的运营方式。但是我们也看到,虽然总部层面的风险管理可能有所改变,但其所属分行和分公司的风险管理却并没有很大改变,这正是我们 在中国风险管理中所看到的一些问题。”

  贺利华先生在演讲中分析了目前的银行业危机状况,并梳理了从1989年至今的各次经济危机对银行业的冲击,论证了“巴塞尔Ⅲ协议”诞生的必然性。作 为监管银行业的一项框架,“巴塞尔Ⅲ”的目的是“维护金融稳定,避免银行业危机”。他详细介绍了协议的相关措施和规定,也指出,“巴塞尔Ⅲ”并非万能,银 行业依然笼罩在危机反弹的阴影之下。在对个别国家的金融改革进行研究之后,贺利华还对银行业监管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了深刻的分析。

  全能银行模式的再探讨

  面对国际竞争,全能银行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但如何加强内部管理、防范风险是最大的挑战;怎样协调现有监管机制,建立相应的全能银行监管制度,亦是监管难题。

  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总裁兼董事会常务副主席林清德先生认为,政府和金融机构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宏观方面,在贷款和信用产品方面进 行控制。谈到全能银行,他说:“在过去20年中,很多研究都已表明,全能银行的资产负债比率要比那些分业经营的银行低。这也表明,如果一个银行仅仅依赖某 一种特殊资产的话,其危险性和风险会更高。”

  
中欧许小年教授发表“中国建立全能银行的现实挑战”演讲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和经济学教授许小年在演讲中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赞成在中国建立全能银行和混业经营。但前提是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政府 管得太多,监管当局严重越位”;第二,金融行业国有成本太高。这两个问题导致我国国有金融机构全都四面出击,从而建成了一个巨大的金融王国,通过扩张规 模,而不是提高金融机构的效率和控制风险能力去赚钱。“如果这两个问题能够解决,我赞成全能银行,”许小年教授说道。
所谓“全能银行”主要是讲 “综合化金融服务平台的搭建”,中国民生银行行长洪崎先生指出,“银行服务早已脱离原始的存贷利差时代,进入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资本市场为一体的全覆 盖竞争模式,混业经营已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主流”。全能银行也是国际化的银行,他对于中资银行国际化之路总结了四句话----“开阔视野、经营转型、管理 升级、国际竞争”。就民生银行本身的实践经验来看,洪崎先生认为银行的发展要围绕着现代银行的神圣教义----“以客户为中心”。

  影子银行系统的发展和监管

  随着金融创新不断发展,影子银行扩张迅速。处于监管边缘的影子银行给整个银行业系统带来了新的问题。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教授黄明就“影子银行的监管模式探索”发表了演讲。BBVA银行新兴市场首席经济学家艾西亚(Alicia Garcia Herrero)女士从全球化视角介绍了“应对影子银行发展的国际化策略”。中信银行副行长曹彤先生从自身行业实践出发,探讨了“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发展 的影响”。

  
中欧黄明教授发表“影子银行的监管模式探索”演讲

  黄明教授认为“影子银行是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势”,原因在于“这么过于简单的投资和贷款的方式,根本满足不了企业经济的需求。企业经济对融资、对风险 的分担、对信息不对称的克服与规避,需要极大程度的创新”,影子银行就是为了满足新的市场需求而诞生的。黄教授对于影子银行的发展持乐观态度,他说:“影 子银行不是一个脏词,是全球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发展的趋势。”因此,他认为应该更多地去发展影子银行。而在监管方面,中国要学习西方的一些模式,“就得把 有些法兰克法案的东西,如高管激励、所有资产证券发行方保留一定百分比等等,移植到中国。”在这个基础上经营好影子银行,发展这个市场。

  曹彤先生给影子银行下的定义是:有银行之实却无银行之名的机构。由于影子银行也涉及现代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又少受监管约束,因而对金融市场和银行 业影响颇大。在对比了中西影子银行的差异,并总结了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之后,曹彤提出了对其实施有效监管的一系列想法。
随后,三位银行业专家参与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助理教授余方博士主持的“对中国影子银行监管的讨论”。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欧方院长佩德罗∙雷诺(Pedro Nueno)教授致闭幕辞

  本届银行家论坛在热烈的气氛中走向尾声,银行从业人员、金融学家与监管者们深入、坦诚地交换了意见。论坛的智慧之言为危机阴霾下的银行业提供了一盏 明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欧方院长、成为基金创业学教席教授雷诺(Pedro Nueno)博士的闭幕致辞为全天的讨论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