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邢志刚:配电用电和变电将成为未来重点领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1 10:27 来源: 新浪财经
图为国金证券研究员邢志刚发言(新浪财经 于海滨摄)图为国金证券研究员邢志刚发言(新浪财经 于海滨摄)

  新浪财经讯 新能源正在日益成为产业界与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为了深入探讨行业、促进资本市场与产业界的交流,国金证券于2011年的9月1日在成都举行第四届新能源策略会。国金证券研究员邢志刚在会上发言。

  邢志刚表示:配电、用电和变电将成为未来重点领域。国网的投资仅仅为引领投资,其它投资还包括南方电网、地方电力公司以及电源开发企业,总投资量将远超过此规划。

  以下为发言实录:

  大家上午好!我演讲的主题主要是从多角度把握产业进程,寻找智能电网子行业投资机会,我们希望通过此次的交流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个把握整体行业的发展趋势,发现智能电网投资机会的一个思路。所以我们想分成以下几大方面,首先介绍一下智能电网投资的大逻辑和行业发展的动力。然后重点讲一下从多个角度寻找这样的投资机会,同时为了更好的理解智能电网的发展方向,我们总结了国外智能电网发展进程和重点的领域。最后希望通过介绍各个子行业,来重点介绍一下我们关注的子领域和关注的标的。

  从智能电网的投资发展动力来看,我们认为智能电网是解决当前电网主要瓶颈问题的一个必由之路,同时庞大的产业和高技术含量的因素,可以拉动整个相关的产业,并拉动电力装备和信息技术的高端化。我们认为当前智能电网主要面临的问题有几大方面,首先是新能源接入的瓶颈,使得经济性欠佳。其次从目前的缺电的结构来看,主要是因为昼夜调峰容量不足引起的,这和目前整个电网缺乏抽水蓄能是相关的。从智能电网的新能源接入来看,目前实现整个电网的信息化和实现初配电的自动化,是未来智能电网的重点发展方向,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智能电网整个产业链将带动整个高端装备制造的产业链,包括电力电子、新材料、电气化铁路等,如何从智能电网整个产业建设大潮当中寻找到投资机会,我们概括了一个逻辑框架,智能电网是一项投资巨大的社会型项目,涉及的领域也是比较多的,所以必须由上往下的寻找投资机会,所以政策是制约智能电网的主要推动力。智能电网目前还是以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公司为主,我们不能忽略各地电力公司和电源开发企业在智能电网上的投资。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政策的变化是比政策本身更为重要,所以我们建议用发展的眼光看政策的倾向和未来的动向。所以我们认为要预估政策的重要途径是寻找目前电网所面临的瓶颈和问题。从另外一方面看,电网还是安全和敏感性较高的产业,必须考虑技术成熟性和产业链成熟度。第三个方面,从行业的空间来看,一方面要把握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关注政策在这些领域的推动效应。最后从类别和借鉴的角度,我们需要观察国外的发展经验,来判断国内的智能电网发展。

  从主要瓶颈来看,主要还是调峰电源不足,新能源接入面临比较大的问题。输电,我们认为是运行维护和装备管理较为粗放,所以装备故障率较高、可靠性比较差、稳定性欠佳。在配电来看,国外的配网投资一直大于输电,国内目前来看,配网的自动化比率比较低,大概只有9%左右,分布式接入技术不成熟。此外就是智能电网在调度和信息化平台,是目前智能电网仍然需要加强的环节。

  所以从这些面临的瓶颈和技术来看,发电侧主要未来会推广的技术是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电源,变电主要是智能化变电站,配网我们认为未来还是在扩大配网自动化的覆盖率,提升整个配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从用电侧来看,我们认为主要未来扩大的是智能电表在功能上的实现,包括如何实现分布式电站和使用双向的电表这方面的基础设施的投资。从空间上来看,我们认为变电、配电、用电将是智能电网主要的投资方向。国网的投资仅仅是引导性的投资,还包括南方电网的公司,还包括很多发电侧很多电网公司的投资,所以整个资本化投资会远远超过4000亿的水平。

  从目前的时点来看,目前国网的主要领域仍然是处于试点的阶段,试点的环节包括在发电侧的示范性工程、常规电源的协调,在输电侧包括线路的检测,在配网领域主要包括配电自动化,同时在用电侧也在逐步推进。试点逐步的推广是行业全面启动的标志。但是看来这些试点需要关注的试点进度和技术的成熟度,我们从成熟度和试点进度的角度,行业目前已经启动的包括智能电表、抽水蓄能等。

  接下来介绍一下智能电网的国外经验,包括美国、日本和欧洲的情况。我们认为欧洲的经验是十分有助于我们理解如何解决新能源接入未来的途径,从欧洲来看,智能电网主要目标是支撑可再生能源以及分布式能源的灵活接入,以及向用户提供双向互动等功能。从大电网来看,欧洲充分利用了法国的大核电的支撑,同时挪威和北欧等国家的水电进行了调峰,同时德国风电和其它新能源接入是对整个欧洲新能源体系的补充,建立了整个大电网接入的模式。我们认为欧洲分布式接入和点电网调度相结合这种模式,也是未来中国如何解决新能源接入瓶颈可以充分借鉴的地方。从美国的经验来看,主要经验在于配网自动化的改造方面,大家看到美国的配网系统老化程度、故障率比较高,所以从2000年以后,美国非常注重配电网络的智能化改造上,2010年,美国的智能电网项目的数量总投资超过了100亿美元,产业链建设也比较完善,这也是我们可以借鉴的一个地方。从日本来看,主要经验在于它在智能电网产业链的优势,包括在半导体、芯片、材料技术上的优势,目前日本智能电网规划充分利用了这样一个优势和重点,主要开发的方向是向光伏和储能领域发展,依托光伏和储能优势,日本智能电网重点开发的项目包括光伏的分布式接入以及充电车的互动方向发展。

  我们总结了一下对智能电网各个环节的情况,我们建议关注以下几个子行业,首先是一直在推荐的逆变和变流这块。从属性上来看,我认为目前最看好的还是光伏逆变器这个行业,因为这个行业还是处于整个爆发和启动的零界点。国内的产品被下游企业认可仍然需要一定的过程。储能双向逆变器这个产品主要是为储能电池配套,这个取决于储能电池的启动。整体来讲,储能是智能市场的短板,这也是我们比较看好的领域,其中包括电池储能和抽水蓄能。从细分市场来看,我们关注的是锂电池整个行业和抽水蓄能。另一块领域,我们建议可以重点关注,就是配网领域。配网,我们认为是未来空间比较大的领域,其中最大的是配电自动化环节,目前国内配电自动化这块的覆盖率仅有9%,从发达国家来看,这个覆盖率要达到60%-70%,我们按照9到10个城市进行试点的话,预计每个市场容量每年将会达到60-70亿元。随着光伏项目的推进,我们认为这块领域肯定也会拉动其它项目,同时我们也关注到发改委提出了开发分布式风电的建议,这也是未来智能电网核心的环节。

  一是国网在2009年的12月25日推出了《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二是目前来看,已经有了试点的经验积累,从上半年来看,已有40座智能化变电站建成,为后续铺开建设积累了必要的运行和建设经验。三是国家电网已经发布了一个补充规定和一个指导性意见,预示智能化变电站将从试点走向全面启动。

  成长组合,我们关注的是科士达和科华恒盛,三是稳健组合,我们关注的是国电南瑞和抽水蓄能的浙富股份。谢谢大家!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