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欧盟的选择:救希腊还是救银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1 18:36 来源: 新浪财经

  导读:《华尔街日报》9月1日发表评论文章称,希腊1年期国债收益率达到61%,这几乎确定无疑地意味着希腊即将违约,希腊违约将给欧洲银行带来冲击,危机可能产生的第二轮和第三轮效应目前还无法估量。拉加德警告欧洲银行“需要紧急资本重组”,也许正是要警告希腊违约的巨大冲击。在救希腊还是救银行之间,欧盟面临艰难抉择。

  以下是该评论文章全文:

  希腊1年期国债收益率达到60.98%。

  这不仅意味着违约已近乎确定无疑和即将来临,还意味着违约的条款对于投资者将会尤其残酷,回收率(recovery rate)可能甚至低于当前50%的预期。

  欧洲各国政府正被迫面临希腊违约的严重性。这也许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常务董事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警告欧洲银行“需要紧急资本重组”的言外之意。她也许本来要警告另一个解决希腊主权危机的办法成本高昂。但它很可能已经太迟。

  芬兰坚持要为任何向希腊提供的进一步救援贷款争取额外的抵押品,这有可能让欧洲的救援工具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这艘船出现漏洞。没有EFSF的资金,希腊除了违约之外恐怕别无选择。

  然而违约将打击本已十分脆弱的欧洲银行。

  要彻底理解欧洲银行对希腊的敞口并不是那么简单。从表面上看,它们直接持有希腊国债的规模占现有资本的比例可能并不是那么骇人。据瑞银(UBS)估算,除了希腊银行,欧洲银行对希腊主权债务的敞口为460亿欧元,其中法国和德国金融机构分别持有94亿欧元和79亿欧元。

  尽管这些敞口对于部分银行而言相当可观,比如Dexia银行对希腊国债的敞口约占其权益资本的39%,德国商业银行(Commerzbank)为27%,但大部分希腊之外的银行有大量可管理的头寸。

  然而这些危机通常很难严格被控制住。

  Monument Securities经济学家史蒂芬-刘易斯(Stephen Lewis)警告称:“像这种情况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很难对第二轮和第三轮效应进行量化。”

  任何违约对整个希腊经济的影响会更大,而银行对希腊经济的敞口比对其主权债务的敞口要大得多。据国际清算银行估算,欧洲银行对希腊经济的总敞口为940亿欧元,其中法国金融机构为400亿欧元,德国为240亿欧元。

  8月中旬,斯托克欧元区银行指数的总市值约为2400亿欧元,因此希腊有可能对它们的资产负债表造成重大损害。而且,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怀疑欧洲金融机构最近的财报中对希腊敞口敷衍了事,没有对这些资产的潜在损失计提足够的准备金。当违约最终来临,银行被迫承认它们的真实头寸,最后的财报可能会非常难看。

  然而到这里还没有结束。这些估算值还没有包括非银行金融机构对希腊的敞口,比如保险商。随着它们受到希腊破产的冲击,国内银行还将进一步受损。

  拉加德提出:“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是强制性的大规模资本重组——先利用私人资源,然后在必要的情况下利用公共资金。”

  不幸的是,私人部门资本重组的时机可能已经过去。一年之前,当第一轮压力测试让投资者感到一阵暖意之时,欧洲银行可能筹集了足够的资金,但如今对银行板块的乐观情绪已大大下降。

  如果投资者可能不愿向银行注入更多资本,政府也将感到同样紧张。

  我们不应忘记爱尔兰惨痛的教训。爱尔兰在金融危机期间向银行板块全面担保,但此举不但没有支撑起银行,反而是银行将爱尔兰经济拖下了水。

  欧洲政治家一直在权衡救援银行与救援欧元区外围国家孰轻孰重。希腊救援方案的一个好处是它主要是靠承诺和担保,而非实际的纳税人资金。相反,银行资本重组可能要直接影响一国的资产负债表。

  当然,如果银行无法通过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进行资本重组,还有第三种选择,那就是尽其所能地硬撑下去。这将会导致严重的信贷萎缩,从而压制欧元区核心国家的增长。

  由于欧元区外围国家的少数希望之一就是扩大向欧元区健康国家的出口,核心国家增长放缓将会在整个欧元区造成向下螺旋。

  欧元区各国政府不可能就如何解决本国银行业问题达成一致。某些国家可能会不遗余力地鼓励私人部门资本重组,有一些国家可能利用公共资金,还有一些国家可能无动于衷,寄希望欧洲央行能够出手。

  几乎确定无疑的是,这种局面将导致欧元区进一步的紧张。Monument Securities的刘易斯认为,在向希腊提供进一步贷款是否能够获得担保品这个问题上的纠纷,只不过预示着一旦银行救援的问题摆上桌面,摩擦可能有多么严重。

  雷曼兄弟破产之后的银行危机可能被证明只不过是大地震的前震。(振玉)

  本文为译者授权新浪财经独家使用,任何媒体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若需授权必须经新浪财经与译者本人取得联系并获得书面认可。如果私自转载本文,译者保留一切追诉的权力,直至追究私自转载者的法律责任。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