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评论:莱恩渐成惠普新大佬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8 22:27 来源: 新浪财经导读:MarketWatch专栏作家普莱蒂(Therese Poletti)撰文指出,惠普近期的人事变动中,除开首席执行官的易人之外,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即董事长莱恩的地位上升,成为公司幕后运作的主要角色,甚至作为双重领导人之一出现在前台。惠普未来的情况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莱恩和惠特曼的关系。
以下即普莱蒂的评论文章全文:
休利特(Bill Hewlett)和帕卡德(David Packard)是非常幸运的,至少这两位工程师没有亲眼目睹自己1939年创建的公司,曾经的硅谷标志性企业在过去十年当中所经历的种种混乱和浩劫。
在最新一轮的管理层地震当中,惠普(微博)(HPQ)请来了前eBay(微博) Inc(EBAY)掌门人惠特曼(Meg Whitman)担任公司七年之内的第四任首席执行官。与此同时,惠普的董事会也被Governance Metrics International的企业管理专家评为是美国企业界最糟糕的董事会之一。
现在,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分析师或者学院派的研究专家,大家都公认,惠普当前和上一任的董事会都堪称是功能失调最严重者之一,然而,也有研究者指出,更多的变化只能导致这家科技巨头的问题继续存在下去,无法得到解决。
“让公司遭到损害的问题,恰恰是缺乏持续性。”GMI自身研究员和发言人霍奇森(Paul Hodgson)认为,“一个全新的董事会未必能够解决问题。”
有一个新的变动,可以被视为某种投资者渴求的持续性的出现,也可以被视作是一个警讯,这就是莱恩(Ray Lane)从非执行董事长变成了董事长。莱恩曾经是甲骨文(微博)(ORCL)的总裁和首席运营官,后来因为和埃利森(Larry Ellison)不和而离开。上周的一次分析师会议上,看上去莱恩是打算卷起袖子亲自处理惠普的挑战了。
莱恩向分析师们介绍说,他为董事会引入了五位新成员,还为董事会辩护说,现在的阵容和去年秋季决定雇用李艾科(Léo Apotheker)时并非一个。“1月间,我向这一董事会引入了五位新的人选。”
企业管理专家们对于莱恩在幕后所扮演的角色也颇有微词,而且事实上,一些董事根本就是由他选定的。波士顿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珀斯特(James Post)表示:“事实上需要的,是一位独立的董事长。”
看上去,在惠普首席执行官的选定过程中,莱恩是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他上周接受AllThingsD采访时表示,惠特曼八个月前加入董事会之后,他选择了某一时间和其接洽,讨论了她担任惠普首席执行官的可能。
他还把自己定位为惠普的联席领导人之一。惠特曼作为惠普首席执行官致员工的第一封电子邮件,就是由两人共同署名的。
“这可能会造就潜在的伙伴关系,也可能会造就潜在的冲突。”珀斯特补充道,“最终的结果如何,现在还不得而知。我想,现在的开始还是不错的,我们将继续观察蜜月会持续多长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莱恩现在对惠特曼满口赞誉之词,但是曾几何时,他也同样是李艾科的粉丝,强烈支持这位前SAP AG(SAP)首席执行官于去年在惠普上位,但是李艾科还是很快失去了莱恩的欢心。
BMO Capital Markets的巴赫曼(Keith Bachman)在上周的一份研究报告当中写道:“在9月22日盘后的会议上,莱恩对惠特曼给予了高度的赞誉,这或许并非出于矫情,但是李艾科当初上任的时候,同样得到过类似的夸奖。”
确实如此。去年宣布李艾科和自己分别出任首席执行官和董事长的声明当中,莱恩就曾经这样表述:“我认识并欣赏李艾科已经有近二十年了。他是个非常理想的人选,可以为惠普构筑强大的基础,充分利用旗下众多的资产,以及让公司保持在创新的前沿。”
迄今为止,看上去惠特曼和莱恩是所见略同的,他们都没有再推出任何重大策略转变的意思。惠特曼也赞同斥资102亿美元收购Autonomy Corp来强化惠普企业软件产品的做法,但是这一交易却没有得到华尔街的祝福,原因是价钱太高。现在,最重大的问题之一是,惠普究竟是会拆分还是保留他们400亿美元的个人电脑业务。
提名惠特曼为惠普的新任领导人,显然并没有能够激发投资者的热情,自上周这一任命发表以来,惠普股价只是略微上涨而已。不过,投资者同时也意识到,在当前的局面之下,他们其实也没什么好做的。
“我倾向于在局势不明时给她一个有利判定。”旧金山的Parnassus Investments持有大约400万股惠普股票,该公司总裁陶德森(Jerome Dodson)实话实说,“哪怕我曾经期望过别的人选。”他还补充道,尽管惠特曼在eBay的早年岁月取得过一些成功,但是整体而言,“她的记录是成败参半的”。
惠特曼和莱恩现在要并肩作战了,但是任何显示两者关系紧张的迹象,都可能会给惠普带来新的困扰。(玉祥)
本文为译者授权新浪财经独家使用,任何媒体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若需授权必须经新浪财经与作者本人取得联系并获得书面认可。如果私自转载本文,译者保留一切追诉的权力,直至追究私自转载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