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约翰-桑顿:中美两国需化解矛盾推动前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5 09:10 来源: 新浪财经
“2011清华管理全球论坛”于2011年10月25日在清华大学举行。上图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全球领导力项目负责人兼教授、华盛顿布鲁金斯研究院理事会主席约翰-桑顿。(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2011清华管理全球论坛”于2011年10月25日在清华大学举行。上图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全球领导力项目负责人兼教授、华盛顿布鲁金斯研究院理事会主席约翰-桑顿。(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2011清华管理全球论坛”于2011年10月25日在清华大学举行。上图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全球领导力项目负责人兼教授、华盛顿布鲁金斯研究院理事会主席约翰-桑顿。

  以下为演讲实录:

  约翰-桑顿:大家早上好。欢迎在座的各位同学,欢迎各位教职员工,还有欢迎我们的顾问委员会的委员,欢迎我们的媒体朋友。我非常高兴能够在回到教室,我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回来了。中国与世界,中国在二十一世纪中的角色,这个话题是中国之内和之外都热切讨论的问题。过去几十年,中国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天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比任何时候都要大。以及对于这个地区的外交和安全的影响,也是要比中国自秦朝最高峰以来都要大得多。但是中国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要实现经济的再平衡,使得它更加的平衡,更加的持续,同时以增长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中国现在面对最大的挑战就是自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以来,现在中国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的角色,很大程度是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所定义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在未来的十年美国的经济和外交的政策帮助美国对付崛起的中国。美国正在痛苦的经历转型,而且未来美国明年的总统选举中,也可能会经历很多的变动。

  我们看美国分左翼和右翼,比如说“占领华尔街”,这些影响到了美国的各个州。同时也希望美国能够有更好的经济上的领导。我们也看到中国和美国都面临着领导人的交接。这些都是两个国家需要互补的,需要经济的平衡。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文化、政治以及双方都要各自顾及各自的国家利益。因此中国与其他的国家,如果说能够建立一个信任的关系的话,这种情况下,使得未来十年世界变得更加的美好。

  中国不仅仅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中国现在也是在世界上第二大的强国。在过去的一百年中有利于西方的世纪。1970年以来,欧盟和美国占全球经济超过70%的份额。但是中国当时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是七十年代整个GDP还不到全球的1%,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GDP占全球的7%。而且中国在2010年它的GDP增长速度超过了其他的国家。美国的增速在全球国家中是127位。在七零年代,美国经济总量是中国的8倍,现在是中国的3倍。同时我们也看到,这个之间的差距不仅仅是美国和中国之间。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历史上,我们所谓的新型经济和发达国家之间也存在着很多的对比。

  在去年,由中国所代表的新型国家一共占全球经济增长的3/4,以购买力平价来看,整个新兴市场国家已经占到了全球GDP1/2。新型经济体,他们也在重建全球的贸易体系。大概是全球2/3是由美国和其他的发达国家消费铜,从现在到五年,整个铜消费量比十年前翻一番。10%—80%都是由中国和其他的新型国家消费。整个未来形势发展都是这样的。

  在未来由西方领导的经济时期将会结束。我们全球现在正在崛起成为一个更加小的,更加紧密的一个经济体。而大家也必须要成为朋友,现在我们就是需要号召在过去西方主导的劳动力和资源将会成为过去。我们也要看到,在过去中国从18世纪到20世纪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在18世纪中国占到全球经济总量的1/3,历史告诉我们,现在面临的这些大的变革,它可能会是短暂的,在未来我们不可能有哪个国家有这么长的时间的垄断。现在新兴的这些国家,他们所产生的影响将会是巨大的。未来我们会看到美国和中国之间会有非常多的动态的互动。各个国家有高度的相互依存,同时也需要这两个国家的领导和人民有更好的相互的信任。

  在美国非常有名的货币战争也谈到西方通过阴谋压制中国,美国也有一系列相关的中国威胁论。这看到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冲突。他们一些书中国的快速增长会影响西方的生活等等。因此很多人将中国作为一种威胁。我们可以看到,外商直接投资是我们很好的投资工具。可以说,去年我们看到整个FDI达到1500亿美元的资金。美国这块也谈到,在五年之内,他们的外商的直接投资会达到一万亿,希望能够创造更多的相应的就业的机会。但是各国在西欧相互投资也面临着挑战。美国和中国必须更好的去了解两国之间经济的关系,不仅仅是一方去买,一方去卖的关系。胡锦涛主席访问美国的时候,我当时也参与了一个有关西欧的大会。是海尔集团的创始人,他们也谈到了和GE之间成功的合作。他们也谈到了很多的中国和美国的公司,实际上已经有了相关的合作也非常的成功。GE可以说,他们在中国销售了很多的相关的家电产品。我们看到两年之前,海尔帮助他们做相应的经销。前面两个月看到相比前面的18个月,有了海尔的代理之后,GE两个月的销量大大超过了18个月。

  海尔和GE之间也形成了一个协议,海尔帮助他们生产一些产品,再度出口到美国,卖到了美国的市场。海尔创始人谈到了这样的一些故事,可以说是美国公司以及中国公司良好的合作的典范,也是很好的从两国的角度进一步的推动这样的模式的合作。

  不幸的是,这样成功的典范在两国并不是很多人知道,在谈到经济这一块,每一边相关的关系,面临着一些谨慎的态度,而且存在着一些不信任,两边都存在这样的谨慎不信任恐惧等等。两国都有这样的边缘的呼声,希望形成一些保护。这种解决不信任的方式,就是两国不断的前进,美国和中国在某些问题上存在一些相关的矛盾。这些矛盾可能是实际的,也是具有实质性的。但是某些领域是由于缺乏理解才造成了误解。我们不能够坐等另外一方来作出友好的姿势,必须推动活跃的发展。作为第一步,我们必须更加清楚的准确的了解相互之间的一些挑战,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我认为根据我对两国之间合作的了解,我相信在我们共同理解之上,我们两国之间的一个状况是互补的。

  美国和中国如果没有相互的帮忙,将没有办法取得成功。建立美国和中国两者之间的相互的了解,就是两国之间目前的确是面临着一些非常巨大的转型,在中国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有两大非常重要的转型。

  首先第一点就是政治和代际之间的转型,包括总理温家宝和一些相关的同事,他们的确是非常有经验的。如果你们接触过下一代领导的话,可以看到他们相关的原则非常的清楚,以及他们的决心。而且他们对于新的想法持有一些开放的态度等等。

  他们将会面临一系列的相关的挑战,可以说这代领导人他们面临的挑战比前一代更加复杂。第二个非常重要的转型就是由前面的出口和固定投资所拉动的经济转向内需拉动的经济,是非常痛苦的过程。至少花一代人的时间,根据我和各个相关部门和相关行业官员的接触,我也非常相信,温家宝总理在上一届的人大上也提到过,他说中国的经济必须要进一步的推动,在创新基础上的国内的发展。

  在“十二五”里,我们也看到,“十二五”将会是国家发展的蓝图,农民工的流动也是非常大规模的,在内需拉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城市里的居民收入和消费比农村高一些。李克强副总理也提到,城市化将会是我们战略的重点,政府拉动内需方面的战略的重点。

  四月份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将会有更多的相关的一些人员进入到中国,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城市化率达到47.5%左右,可以比以前大概增长了20%。在日本、韩国,他们城市化的进程大概花了四十到五十年的时间。中国大规模的城市化的进程,有很多城市新的涌现,也有更多的人员成为城市化的人群。贫富之间的差距,现在中国最低工资也在不断的上升,而且基本的养老金的体系也覆盖到城市的人群,包括城市的雇员和城市的居民。同时,在我们新的“十二五”规划里,将GDP增长目标定在7%,从原来的7.5%降到了7%,中国的领导希望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创新,作为下一阶段的经济发展的支柱。新的“十二五”规划也谈到了7个非常重要的新兴的战略性的行业。可以说这些行业将会是中国的一些经济的核心,也帮助中国成为全球的领导者。包括生物科技,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以及环保节能行业。

  清洁能源、汽车、新材料,以及下一代的信息技术,这些行业大概占据了中国GDP的5%,在未来到2015年将会占据GDP的8%。

  我们检验到底“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情况是怎样的。上一次的GDP增长是将近11%。虽然说领导在最近几年也谈到进一步的调整结构,但是我们看到,整个国内的消费比十年前消费占据GDP比例的10%。保障性住房也是非常重要的。保障性住房没有完全的到位,也使得人们没有办法很好的获得住宅。中国也在发展一些相关的技术方面的一些企业。中国希望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通货膨胀,还有房地产泡沫等等的问题。还有包括收入之间差距不断的增长,贪污腐败等等的现象。

  我们看到,我们整个流动人口超过了俄罗斯以及日本的人口,所以挑战非常的巨大。面临的状况是不均衡的,不稳定的,不持续的方式。胡锦涛主席提出到,我们必须有效的调整结构,虽然我们有非常快速的增长,但是也要确保人们的福祉进一步的增长。现在人们正在储蓄相关的收入,很多人到海外购买相关的房产。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仍然相信,中国的优势还是大大超过它的劣势的。中国不断上升的中产阶级,这些都是我们中国的非常大的一个经济的优势。中国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在过去二十年使中国有了全球一流的港口、铁路、机场的网络。所有这些都会极大的推动中国的市场,中国的企业家也是非常的重要的。比如,创办了阿里巴巴等等一些例子。这些都是企业家精神的一个体现。

  同时,中国的崛起,它的一个思想也更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好处。中国可以说由于人们认为中国在不断的崛起,有更多人愿意和中国进行合作,在中国进行投资,形成了良性的循环。中国政府也有这样的承诺,要进行中国经济的再调整。在金融危机的时候,中国的出口行业受到了影响,也使很多人下岗,中国需要转型到更加平衡的方式。在太平洋这块,美国也经历着经济和政治的转型。在2008年经济低谷三年之后,美国目前经历着非常严重的危机。2500万美国人民处在失业的状况,目前整个失业率非常高的状况,同时欧盟的主权债务危机,也使得整个失业状况更加的糟糕。从长期的角度来讲,我们政府的开支、贸易等等这方面的相关的投资,通过这样的举措,我们也希望美国回到就业创造的良好的循环上来。美国也必须要进一步控制国家的债务以及国防的开支。如果美国的经济状况很糟糕的话,美国的政治状况就会更加的糟糕了。

  民主党以及共和党之间可以说从十九世纪以来他们的分歧更加大了。奥巴马提出经济刺激的时候,2009年参议院进行了投票,244名参议员他们支持这样的经济刺激的计划,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共和党的参议员支持这样的计划。1985年社保法案通过的时候,还有很多反对党的支持。同时医疗保险投票上,也有很多反对党的支持。实际上,两党之间必须要共同联合去解决这些社会性的问题,非常严重的问题。但是现在两党之间的分歧非常大的,而且合作是很低的水平。他们也谈到,政府的这种道德以及相关的一些行为,反腐败的行为,对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企业以及政府不应该通过这样的腐败贪污的行为影响到消费者的利益。

  另外一个美国非常重大的政治的经济的转型,就是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经济的问题影响到明年的大选,也会主导明年的大选。中国对美国的经济也会是非常的大的影响。因此在明年的大选中,中国也将成为非常大的选举的问题。美国可以说他们也在根据他的历史,他有很强的能力去应对这些危机。一旦我们进入到一个能够建立共识的状况,我们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美国也将能够展示出他非常巨大的能力应对相关的危机。没有任何一个社会能够像美国这样的创新力开放性,在科技方面,大学以及相关的一些研发的能力。目前美国都是一流的。在因特网相关的公司和企业,所有的因特网这些公司基本都是美国的企业。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像美国有这么大的巨大活力私营部门。可以说,整个私营部门的发展,也是整个民间社会的推动之下。

  同时美国有大量的移民,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移民我们能够将这些移民纳入到整个社会的主流中去。使得美国获得大量的人才,并留住这样的人才。这是IBM做的相关的研究和调查。他们也发现,在2000名科技博士人员中,他们就是制定出了很多相关的专利。美国专利的数量大大超过其他一些国家,包括中国、印度等等专利的总和。

  刚才我提到了经济的转型的发展,在美国和在中国,都在发生。而这两者之间应该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我相信任何一个国家,两国都需要相互之间的合作,才使得自己的经济再平衡取得成功。中国也需要美国,美国相关一些危机,也影响到了中国的外汇的储备。还有美国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也是非常的重要,因为中国在一个转向内需的转型过程中,还是需要有出口的力量。美国也需要中国。由于金融以及我们的房地产泡沫带来的一些人为的需求不再存在之后,我们也看到美国也是非常需要中国的。中国出现了新型的相关的中产阶级,还有巴西、印尼、印度等等的新型国家,可以给美国带来一系列的出口需求,也带动美国经济的发展。

  2.5亿的中国人大概处于中产阶级,他们的消费额仅仅是美国消费额的百分之二十,如果中国购买力不断的释放的话,可以给美国带来好处。中国能够推动全球的消费到2025年能够增长1.9万亿的水平。

  我们看到,全球的人民都知道,在任何未来发展中,必须要有中国和美国双方的共同发展,才能够实现共赢。希拉里最近谈到了,我们美国和中国的关系的进展,是没有任何的指导方针的。中美关系之间的失败将会带来的巨大的不可挽回的损失。尽管在中美之间是一定要合作的,但是我们没有办法保证中美之间一定成功的合作。新加坡的李光耀谈到了,他在华盛顿谈到了中美之间的关系。他说中国是一个重量级的选手,美国必须要改变他自己的立场和看法。中美之间不一定产生冲突,通常历史上新的力量崛起,并且挑战传统力量的时候,很有可能发生战争。如果说中国和美国他们两国之间都持有核武器,可能不会产生战争了。但是我们也看到,中国现在也并不急于要推翻美国第一强国的地位和位置。为了进一步的发展,中国是需要美国的市场,需要美国的技术和美国的投资。同时,中国每年也会把数千名的学生送去美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去学习。为什么美国社会如此的具有创新力?目前中美两国都了解他们必须要建立良好的关系,美国人民必须要与中国学会去分享他们的领军者的地位。1978年邓小平呼吁中国人民做两件事情,一个就是要解放思想,第二个实事求是。同时,他也号召中国的领导者和人民,要从实践和经验出发,来革新中国的文化和实现中国发展的成功。这也成为中国至今为止所有的政策制定的一个基础。他的这些建议,同时也谈到,中国应该扮演新的国际的角色。中国和整个国际社会都必须要解放他们自己,不要再抱有过去的不良的态度和立场。同时要接受在未来相互的依存对我们来说是更加的互惠互利的。特别是对中国和美国而言,这一点是尤其如此的。

  好的,谢谢。

  问:尊敬的教授先生,我是来自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第68期工商班的成员,刚才你的报告当中已经讲到了美国占领华尔街的运动,这是不是美国金融机构自己的本末倒置,或者叫做美国金融机构的腐败受到了美国民众尖锐的对抗。谢谢。

  约翰·桑顿:您问的这个问题占领华尔街,是不是由于金融机构的不好的行为所引起的。这个问题我必须要强调,我们在美国的普通民众,他们的愤怒,特别是针对领导阶层的愤怒,我也要承认,我们的经济体系和政治体系都使得我们普通民众感到非常的失望。我们普通民众有理由感觉到,有太多的领导人没有认识到他们自己犯的错误,没有对此负责,因此这种愤怒还会继续下去,直到情况得到改观。虽然事实是这样,但是这个问题不是过去几年发生的,是很长时间积累下来的,所以改正它还要花很多的时间。现在我们的领导阶层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注,他们在整个广义的社会中,他们所扮演的角色,而不仅仅是他们所扮演的狭义的角色。

  问:我觉得清华非常关键的问题非常的有实践性,北大是比较理论性的,清华是实践性的。我想问非常实际的问题。美国和中国应该要共同的合作,因为我们是相互互补的。我们应该从这里开始,应该从清华开始。您觉得我们在座的各位从现在开始,要推进这样的一个进程,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约翰·桑顿:非常高兴您问了这个问题。我在清华教学过程中,首先我选择学生的时候,我会进行很多的面谈。我寻找的这些学生,他们应该是觉得他们未来会对整个社会作出贡献的人。不管是中国,还是全球,其他的任何国家,都是希望他们最有才华的人,有广阔的眼光的。我希望他们能够有这样的广泛的眼光,他们在未来是要带领社会的发展的。我对自己的学生非常的满意。上个星期我刚刚从马塞诸塞州回来,有一个非常年轻的学生,他当时是18岁,他有一个梦想在清华读书去美国再回来,希望在政府工作,这样的梦想通常在某个点就拐弯了。但是他在清华花了很多时间,在高盛,在中国政府,在麦肯锡,还有哈佛基金会都工作过,现在他在肯尼迪大学商学院读书,他准备回来,要到中国的地方政府工作。我可以告诉你,还有很多类似的故事。我一开始教书的时候,会告诉我的中国学生,我会告诉你们,我有些新闻,现在全球都把希望放在你们的身上。你们不仅仅要带领中国向前,同时还要带领全球向前。

  还有一个不好的消息,现在美国可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国家,但是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了。我们希望要改变美国对中国的想法。所以不要觉得未来美国会来到这里,深入的了解中国,因为很短的时间之内美国是不可能的。它会从很低的层次慢慢的开始。在美国有很多中国在美国的学生,目前有13万中国学生在美国读书。我想说这些中国学生,他们都负有非常大的责任,我们在这里每一位学生都要从这里开始。我和顾问委员会见面的时候,我们在座的委员他们自己也应该要花一些时间来去带领一个两个或者三个杰出的清华的学生。因为这将会使得这些学生他们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产生很大的不同。我在未来,我也希望能够尽量花更多的时间来说服,让更多的美国人到这里学到更多的东西,这是不容易的,但是我会努力的。好的,谢谢大家。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