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经济学人》封面文章:欧洲援助方案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31 15:41 来源: 新浪财经
图为最新一期《经济学人》杂志封面图为最新一期《经济学人》杂志封面

  导读:最新一期《经济学人》10月29日正式出刊,本期封面文章是《欧洲援助计划》,文章对上周四,欧元区国家领导人峰会上制定的最新的欧洲援助方案进行了评论,认为这个方案不但不能拯救欧洲所面临的危机,还有可能使形势变得更严峻。

  10月27日凌晨,经过一场马拉松式的谈判,欧元区的领导人终于在最后一刻达成了一个全面的应对危机的方案。他们决定成立了一个基金,来支持存在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制定了一个方案来拯救欧洲的银行业,同时他们还大幅度削减了希腊的债务负担,并制定了一系列新措施使得欧元区的管理更加有效。在欧元区被折磨了两年以及度过了一个金融市场随时可能崩溃的夏天之后,他们终于向市场证明了谁才是老大。

  可是天一亮,这个援助方案的漏洞就显露无疑,即令人困惑又难以服众。说它令人困惑,是因为这个自作聪明的方案真的不堪一击,很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说它难以服众,是因为太多的细节问题被忽略,这个计划的核心内容根本无法保护欧元区。这已经是欧元区本年来第三个类似的援助计划,而且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这次峰会最显著的成果就是私营部门持有的希腊债务被减记了50%,《经济学人》一直主张执行这样的政策。然而和减记希腊债务同样重要的是,要给其他出现危机但仍有偿还能力的国家设置一个可靠的防火墙。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恢复市场信心,保护欧洲银行的资产,并且确保银行可以继续获得商业贷款。

  然而不幸的是,设置防火墙是这个方案中最薄弱的环节。欧洲金融稳定基金作为欧洲的主要援助基金,根本无力应对意大利和西班牙可能出现的危机。欧洲中央银行本来拥有提供无限制援助的能力,但德国和欧洲中央银行决绝使用,欧元区北方的贷款国政府也不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

  进而,他们提出了两种扩充EFSF的方案。一是如果新债券贬值的话,由EFSF承担第一损失。理论上,通过这种方法,基金的援助能力将被放大数倍。但现实是,这样的信用增级并不会有多大的效果。如果邻国出现混乱,那么为新债券提供担保的国家也自身难保,债券市场怎么会相信这些国家的担保能力?

  二是由EFSF创造一套特殊用途的工具,由包括主权财富基金在内的外部投资者购买。这一个方案的可行性也值得商榷,尽管每一个工具都单独对应一个国家,这样风险就不会扩散,但是连德国自己都不愿意投入更多的钱购买,凭什么中国和巴西愿意?

  这两个方案预计可以使EFSF的规模达到1万亿欧元(1.4万亿美元),甚至更多。可是这看上去更像是一种渴望而不是预测。既然EFSF要承担第一损失,那么与贷款计划相比,它的资金被消耗殆尽的风险要大的多。这必定会影响到法国,因为法国一直为这个援助基金注资,而最近他的3A信用等级有降级的危险。EFSF的信用等级部分取决于法国,如果法国信用等级下降,那么会对这个援助基金造成严重的影响。

  如果说防火墙的根基太浅,那么银行援助计划则陷得太深。到2012年6月,欧洲银行希望达到9%的资本率,理论上说这是对的。但是如果银行有好几个月的时间来完成这个目标,他们将不会通过发行新股来筹集资金,因为这样会稀释股东的权益,他们会通过减少资产规模来满足既定的目标。这将产生一个严重的后果:欧洲的信用经济被破坏,经济衰退将更加恶化。

  最后说说希腊,虽然减记负债的规模很可观,可欧元区的领导人极力把这种违约渲染为一种“自愿”行为。因为如果承认违约将引发信贷违约掉期市场出现大量赔偿,这个市场并没有经历过考验,因此一场违约很可能引发更大的动荡。事实的确如此,但是如此大规模的自愿减记,会导致其他欧洲主权债券的投资者质疑信贷违约掉期的保障能力。EFSF的作用给债券投资人提供保障,可是欧元区领导人又坚持希腊债务减记是自愿行为,这些都将使得欧元区的债务变得更加没有保障。

  德国人认为,如果没有来自市场的压力,那么欧元区有问题的国家就不会努力进行改革。尽管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在峰会上信誓旦旦的承诺,不过德国仍然有理由担心,但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制定出制度性的措施来约束挥霍无度的政府,并不是让援助基金捉襟见肘。像这样,这个方案最好的结果是没有解救欧洲的危机,最坏的结果是使危机变得更严重。当这个方案的各项内容的问题显露出来后,投资者将再次恐慌,债券利率将再次上升,银行融资问题将再次恶化。

  又一次,灾难马上要降临;又一次,欧洲中央银行出面阻止。幸运的是,即将上任的欧洲中央银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吉清醒的意识到,这就是他的工作,但这也正是悲剧所在。几个月前,如果欧洲中央银行许诺无限制的支援有偿债能力的国家,那么危机本可以解决,今天他们仍可以这么做。

  在这次峰会上,欧洲领导人希望向外界证明,他们维护欧元的决心要远远强于市场做空的力量,可他们这次又失败了。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危机,更多的峰会,可是如果那时他们那时再商量出什么解决的办法,成本就更高了。(鹿城/编译)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