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美股评论:美国制造时代归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31 20:35 来源: 新浪财经

   导读:《彭博商业周刊》专栏作家法瑞尔(Chris Farrell)撰文指出,近年以来,由于若干因素的联合作用,重归本土开始成为美国制造业中的一大趋势,而这显然会给美国原本黯淡的就业图景抹上一笔亮色。

  以下即法瑞尔的评论文章全文:

  美国制造业已经江河日下,是么?烟囱林立的美国被劳动力成本更低的海外竞争者不断蚕食,已经几十年了。炼钢炉冷却下来,工厂生产远迁海外,尤其是中国,世界大规模生产的新中心。无论是在政治家们的巡回演说,还是在专栏作家们的文章当中,人们时不时都会来上一句,“美国已经不再生产任何东西了”。

  然而,对于所谓美国制造业死亡现实的描述,实际上是大大夸大了的。美国仍然是全球制造业的强大电厂,每年的全球制造业真实产出,有五分之一都是来自这个国家。2010年当中,美国的制造商们出口了价值1万3000亿美元的商品,这一数字几乎和整个澳大利亚经济的总规模相当。至于今年,只要截至到8月底的整体趋势能够持续下去,我们还将看到一个甚至更好的年景。

  问题只是在于,美国的制造业虽然依旧活跃,但是却不能创造出过去那么多的就业机会了。事实是,美国的制造商们在生产更多的商品,但是他们所使用的人手却更少了。统计数据显示,1970年至今,美国的制造业产出增长了2.5倍,可与此同时,制造业就业人数却减少了30%。新近的大衰退和之后超级贫血的复苏更令局面雪上加霜,截至今年8月,制造业就业人数已经较2007年12月减少了200万,降至1170万。(当然,制造业就业人数较之2009年谷底确实增长了2.5%,可是同期之内,制造业产出却较之谷底增长了13.2%。)

  然而,现在却有若干有趣的迹象显示,制造业的就业情况可能会稳定下来,甚至有望在未来若干年中有所改善,而这一要感谢大萧条,二要感谢全球化。具体而言,就是一些关键性新兴市场地区劳动力成本的增加,运输成本的增加,以及供应链延长所带来的风险都在促使制造业管理层重新考虑继续,甚至增加本土生产的利弊。“总而言之,全球制造策略正在更多转化为针对当地市场的地方策略。”麻省理工大学环境工程学教授辛奇-李维(David Simchi-Levi)如是说。

  就业机会回国

  比如福特(F)就是个例子。10月4日,该公司与汽车工人联合会达成了初步协议,内容包括到2015年之前在美国制造厂增加1万2000个钟点工的岗位,协议还有将墨西哥、中国和日本的一些工作转回美国工厂的条款。(这些就业机会总计5750个,而且早些时候,他们已经宣布2012年年底前要在美国增加7000个就业机会。)福特还将在美国投资160亿美元,其中包括62亿美元用于重新配备和升级在美工厂。

  这么做的可不仅仅是福特。2009年10月,NCR(NCR)决定将其自动提款机工厂迁回佐治亚州哥伦布,创造了870个就业机会。特种化学公司Ashland(ASH)计划投资3900万美元扩大在弗吉尼亚Hopewell的工厂,而放弃了之前投资中国或者欧洲的想法。宝洁(PG)3月16日为其在犹他州的六十万平方英尺的Box Elder Family Care举行了隆重的投产仪式,这一工厂大约为200人提供了就业机会,而且这是宝洁四十年来在美国建立的第一家工厂。Charmin厕纸正从这里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在过去,廉价劳动力的诱惑之下,许多美国企业都选择了将生产转移到海外。现在,经理人们不得不重新评估许多重要新兴市场劳动力成本增长的现实。比如说,辛奇-李维指出,2003年至2008年间,巴西的平均年薪增长了21%,与此同时,马来西亚和墨西哥也各自增长了8%和5%。最重要的是,中国的薪资增长速度年均在15%到20%之间。Boston Consulting Group。估算,2010年,以美元计算,中国的生产力调整后生产时薪为7美元,相当于美国制造业平均薪资的大约31%,而在2000年的时候,这两个数字分别为3.80美元和23%。BCG预计薪资缺口到2015年将缩小到43%。他们的总裁希尔金(Harold L. Sirkin)做出结论:“突然之间,美国的劳动力成本看上去没有那么高了。”

  尽管各个国家之间的人力成本竞争是很吸引眼球的,但是世界上,经理人在选择工厂厂址时还需要考虑很多的其他因素,而这些因素目前看来也在使得局面向着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比如说,依靠分布广泛遥远的工厂来供应关键部件,这种做法本身的风险是非常可观的,这一点在日本4月间相继爆发地震和核事故之后已经昭然若揭。许多行业的供应链都陷入一片混乱,尤以汽车和电子行业为甚。比如说,由于地震之后,日本生产的零部件大大减少,通用汽车(GM)甚至不得不暂时关闭了他们在路易斯安那州的卡车工厂。由于担心全球经济陷入双底衰退,原油价格也从去年7月解禁100美元的高点下滑,在86美元附近游走。不过,一旦全球经济重现活力,长途运输成本就可能会迅速增长,还有油价也是如此。

  “美国制造”的结果

  那么,一场“美国制造”运动能够创造多少就业机会呢?乔治敦大学教育与劳动力研究中心的专家们估计,考虑到这个国家的高制造业生产率,美国制造业的就业人口2018年将从2008年的1360万减少到1300万左右。第一眼看上去,这数字似乎有些让人失望,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这还计入了200万左右将会退休的婴儿潮世代制造业工人。

  BCG的研究者们在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美国制造归来》中所描绘的图景甚至更加乐观。他们预计,仅仅中国竞争力的削弱就可以将60万到80万个制造业就业机会交还美国。他们还估计,这一趋势可以在相关领域造就170万到240万个额外的就业机会。(一系列研究都显示,每一个国内的制造业就业机会都可以支撑三个额外的派生就业机会。)

  不过,也并非所有人都相信制造业的就业状况会有一个多美好的未来的。美国企业界显然不会轻易放弃他们能够以更少人手生产更多产品的努力成果。还有怀疑者指出,其实现在依然有许多低成本生产地区在等待扩张者的进入,比如墨西哥、越南,以及一些非洲国家和地区等。美国企业1960年代和1970年代纷纷从人力成本高昂的北方诸州南下,1990年代和2000年代又大规模转向中国,这种寻找更低成本劳动力的搜索努力是永远不会停止的。“向成本最低的地方出发,这已经是一场世界性的运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商学院科技与战略教授卡马卡尔(Uday Karmarkar)强调,“这并不是个简单的现象。”

  无论是否简单,现在若干经济趋势都显示,美国制造商还是在国内生产更为合算,这种情况近十年的时间当中还是首次出现。对于一片黯淡的美国就业图景而言,这总归是一抹亮色。(玉祥)

  本文为译者授权新浪财经独家使用,任何媒体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若需授权必须经新浪财经与作者本人取得联系并获得书面认可。如果私自转载本文,译者保留一切追诉的权力,直至追究私自转载者的法律责任。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