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债权国需要债务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2 18:30 来源: 新浪财经

  导读:英国《金融时报》首席评论员马丁-沃尔夫(Martin Wolf)11月1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债务国和债权国都要对欧美现在出现的经济危机承担责任,在制定应对危机的方案时,不能单方面要求债务国做出调整,债权国也应该改变长期以来执行的经济政策。

  以下是该文章摘译:

  主赐福贷款者,他们将主宰地球,这不是马太福音中的原话,但是贷款者却深信不疑。如果每个人都能成为贷款者,那么世界上就不会有呆账坏账也不会有金融危机,贷款者认为世界就该是这样。可是他们错了,因为地球人无法同火星做生意,所以贷款者和借款者就必须同时存在,前者必须通过后者来增加自己的贷款,这同时也是他们给自己挖的陷阱。

  世界最大的四个经济体中有三个是贷款国,他们是中国、德国和日本,不管是好年景还是坏年景,他们都拥有巨额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他们认为自己有权利对借款国的愚蠢行为说三道四。中国是正在崛起的超级大国,现在它非常享受指责美国的行为不当,而日本是美国的盟友,出言要谨慎一些。德国的野心主要集中在家门口,他们希望把欧元区的伙伴都变成像德国一样。

  然而贷款国自身也是脆弱的。他们供应给借款国的商品和劳务远远大于他们本国居民所购买的;出现赤字的国家恰好相反,他们能够供应的商品和劳务远远低于他们的需求,这种盈余和赤字深深的嵌在这两类国家的经济中。

  在贷款国,生产畅销商品和劳务的制造商通常有很强的能力说服本国为借款国提供贷款。一旦金融部门意识到这种贷款有多么糟糕,他们将停止发放,决策者要么采取的适得其反的政策,要么执行条件苛刻的调整。惩罚挥霍无度的借款国的同时,本国也将深受其害。

  以上就是世界现在出现危机的根源,也是上周欧元区峰会和本周G20峰会召开的真正原因。英格兰银行行长金默文最近一次演讲表示,这也是2007年以来所有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一些国家长期有盈余而同时一些国家长期存在赤字,资金不是流向有高投资回报率的地方,而是流向那些借钱消费和失去竞争力的国家。结果是,在英国、美国和其他很多发达国家,高水平的消费无法持续(不管是公共部门还是私营部门);在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以及有长期贸易盈余的发达国家,例如德国和日本,低水平的消费也同样无法持续。总之,每个国家都对现在危机负有责任,因此都应该为渡过危机贡献力量。

  任何国家必须选择一种方式,要么继续保持盈余要么援助有赤字的国家。可是德国却不这么想,他们有效的控制着欧洲中央银行,同时有很强的信用等级,所以他们决定着欧洲援助基金如何运转,即便是法国也对此无能为力。

  贷款国制定政策。在固定的货币体系下,借款国通常通过货币贬值来缓冲对经济产生的冲击。贷款国可以继续坚持他们对危机产生原因的解释,德国认为这都是糟糕的财政政策造成的,因此只要约束和修改这些政策,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对这种观点我有三点看法:一是错误的,二是自欺欺人的,三是不稳定的。说它是错误的,是因为并不是所有受危机冲击的国家都采用了不负责任的财政政策,更多是因为私营部门产生的借贷;说它是自欺欺人的,是因为如果所有成员国都立刻紧缩财政,那么所有国家都会陷入贫困,包括贷款国;说它是不稳定的,是因为实现这种摆脱陷阱的方法,欧元区必须获得外部盈余,可是通过造成全球经济不平衡来解决区域内的不平衡,并不明智。

  德国即希望各国减少财政支出,又希望继续拥有巨额的外部盈余,这是不可能的。有人说德国从2000年开始拥有盈余,为什么欧盟其他国家不可以?德国拥有盈余是因为其他国家接受赤字。现在德国并不希望出现赤字,因此欧盟其他国家将不会拥有盈余。除非欧元区对外拥有盈余,但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若要实现这种愿望,欧元就要贬值,遭受危机冲击的国家要变得更羸弱。这势必会引起一场主权债务违约和银行倒闭的浪潮,直至欧元区瓦解。这种单方面的调整注定会失败。

  现在欧元区似乎希望请求中国的帮助,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真是让人费解。欧元区并不缺少资金,只不过他们不愿意承担损失的风险。就像中国经济学家余永定在《金融时报》上所说的,中国也不会承担这些风险。

  毕竟,中国这些年积累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3.2万亿美元,并为此承担着巨大的风险。他们在努力调节着自己和美国的货币关系,但是美国控制着美联储,即便中国充满了愤怒,他们也别无选择,要么继续持有美国创造的货币,要么停止持有。如果继续很可能得不偿失,如果停止则将对自身产生巨大的冲击。

  并不是贷款国控制着世界。短期内,他们可以威胁停止提供贷款,但是他们的盈余依赖于借款国的意愿和能力。必须承认,挥霍无度的国家借了太多的钱而艰苦朴素的国家贷了太多的钱,因此双方都有错,都需要做出调整。只对借款国的行为做出调整是行不通的,现在开始重新发现互惠互利的作用非常必要。贷款国不可能把产品卖到火星去,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星球,必须共同面对危机。(鹿城/编译)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