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王力:重复监管影响金融中心发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3 15:01 来源: 新浪财经
“第七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于2011年11月3日-6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王力。(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第七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于2011年11月3日-6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王力。(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第七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于2011年11月3日-6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王力。

  以下为演讲实录:

  王力:主办单位、各位参会代表大家下午好! 我发言的题目是“中国金融中心城市发展态势与战略机遇”。由于时间关系我不展开讲,今天主要谈四个问题,第一金融中心城市发展概述,第二金融中心竞争力评价,第三金融中心发展面临的中药机遇,第四金融中心发展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一、金融中心城市发展概述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服务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以银行、保险为核心的金融服务产业的发展有力的促进了金融中心城市的全面发展,这些金融中心城市虽然地处不同的地域,自然禀赋和发展条件各有不同,但都表现出了以下重要的特征,即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发展目标定位日益明确,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金融功能区建设初具规模等发展态势。

  第一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升 金融中心与实体经济密不可分,经济实力是金融中心形成的必要条件,比如扩大的生产和贸易对资金需求不断扩大,从而必然导致和促进金融活动的集中和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目前我国提出建设金融中心的城市有30多个。10月份由我主编带领课题组刚刚完成了《中国金融中心发展报告蓝皮书》,30个城市选取主要是根据各城市自己提出要建设金融中心的背景选取。这30个城市都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区域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大多数城市都是所在地区的经济中心,只有具备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和财政实力的城市,才有可能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吸引大量的金融机构入主,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和金融发展。

  下面选取几个案例,第一上海的案例。截至2009年上海人口仅占全国1%,土地面积仅占0.06%,完成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的5%,财政收入占全国1/8,实现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1/4。这是上海发展金融业的巨大成就。

  2008年北京市委市政府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联合意见,提出了建设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城市目标,提高金融业承载力,完善一主一辅三新四后台金融功能区布局体系。2009年GDP达到12153亿,仅金融街地区的金融资产总量就占全国60%以上,控制着全国90%以上的信贷资金和65%以上的保险资金。2010年在财富全球五百强中,中国大陆企业入围42家,30家企业总部聚集在北京地区。

  其他城市与北京和上海相比,天津、广州、重庆、南京、成都等近30个城市也提出了建设金融中心的目标。他们提出的目标和本地的资源禀赋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地区经济实力是相吻合的,也符合实际。

  这张表格主要列举2009年中国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城市发展的主要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人均可支配收入。

  第二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服务业取得快速发展,增加值由1978年的68亿增加到2009年的1.7万亿,增长260多倍,年均增长达到了20%左右,初步形成了以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服务为主体,其他相关金融终结服务为补充的比较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目前国内提出建设金融中心的30个城市中基本形成了3、2、1的产业格局,第三产业形成的比重日益突出,金融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大部分城市已超过5%,特别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城市,金融业占GDP的比重已超过了10%以上。09年中国建设金融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主要指标情况(详见表),北京、中金融服务业占GDP比重已超过10%。上海、深圳、杭州,金融业占三产的比重接近20%。

  第三目标定位日益明确 提出建设金融中心的城市,都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提出了各具特色的目标定位和辐射范围。多数城市制订了金融中心发展规划,我参与了很多城市“十一五”期间金融课题发展的相关研究。在“十一五”期间这些提出建设金融中心的城市已经开始制订当地的金融中心发展规划。这其中非常明确的提出了战略目标、发展原则、发展步骤和实施方案等多项内容,在这些城市当中通过明确的金融中心发展的构思,一方面扩大了城市对外宣传的影响力、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差异化的金融中心发展战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相互之间的无序竞争。这张表给出30个金融中心目标定位和辐射范围。比如北京提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上海提出2020年基本建成全球的国际金融中心。深圳提出建设全球性、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重庆提出建设长江上游的区域金融中心,厦门提出建设海峡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大连提出建设东北亚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等等。

  与此同时为实现金融中心的发展目标,30个城市都制订出台了具有针对性的发展措施,以优化金融发展的生态环境,提高对金融机构的吸引力,加快推进本地区的金融中心建设。这张表给出30个金融中心城市主要发展措施,不一一赘述了。

  第四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以上海、北京和深圳为代表,提出建设金融中心的城市陆续制订和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金融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集中体现在土地出让、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购房补贴和人才引进等多个方面。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这些优惠政策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是我们也注意到,随着金融中心城市优惠政策的频出,优惠的范围不断扩大,政策本身对金融机构选址决策的影响力开始减弱。这意味着金融中心城市在优化金融环境方面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这张表给出30个金融中心城市出台的加快金融中心建设的相关政策。

  第五金融功能区建设形成规模 为实现金融中心发展目标,首先各城市纷纷成立金融工作办公室或金融工作局等相关职能机构,主要负责金融中心城市发展规划,组四实施、协调服务、宣传推广和招商引资等相关工作。其次各城市在中心城区或者发展的新区域规划、建设金融功能区座位金融机构聚集、开展业务的平台。第三各金融中心城市还实施走出去战略,到境外开展宣传推介活动,大力吸引国际知名机构入住本功能区。根据调研,这些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功能区截至目前基础设计建设和上午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初步具备了比较向的金融聚集和区域辐射功能。这个表给出的是30个金融中心城市设立的相关组织机构和金融功能区的情况。

  二、对我国金融中心城市金融竞争力评价

  课题组对金融中心城市评价进行了认真研究,认真确立金融中心城市竞争力模型评价研究,在这个研究工作中,我们做了大量深入考察、资料收集,对国内以及国外相关研究和评价经验借鉴。最终我们选取金融发展度、经济持续力和基础设施支持力座位主因素,选取39个可以充分体现主因素的指标数据座位子因素,建立起相对完整的指标体系,对大陆30个提出建设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各金融中心城市进行聚类分析和研究,根据各金融中心城市金融竞争力综合得分情况把金融中心城市分为国家级金融中心城市,核心区域金融中心城市和次区域金融中心城市,具体情况在《中国金融蓝皮书中国金融中心发展报告2010-2011》中有详细分析。今天也带了一部分书,大家感兴趣也可以发给大家。这张表格根据综合得分列出排名,列出三大类,第一类国家级金融中心城市,第二类核心区域金融中心城市,第三类次区域金融中心城市。这张图表给出30个金融中心城市竞争力综合得分示意图。

  三、我国金融中心城市发展面临的机遇

  应该说这个问题既比较复杂,也比较现实更符合我们目前大力发展金融业的金融中心城市发展的现实情况,应该说在研究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和许多金融中心城市进行过认真深入的交流,产生过很多共鸣。我们认为中国金融中心城市在发展的机遇棉签,既要抓好机遇,又要认清形势,根据金融中心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主要机遇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金融中心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全球三大金融中心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原来非常有势力的纽约、伦敦、东京金融中心,在金融危机和相关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新情况、新变化,这对我们要建设金融中心的城市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机遇。

  第二中国的综合经济实力和金融实力正在快速提升,这对我们金融城市来讲更是非常好的发展机遇。 第三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更需要维护国家经济和金融的安全,在这个问题上金融中心城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四中国从经济大国迈向金融强国的战略目标正在实施。 第五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更需要金融业超前发展。 第六中国区域经济振兴需要金融中心城市带动。 关于机遇的问题,可说的话语太多,这里不做展开。

  四、金融中心城市发展应处理好几个关系,以下意见仅代表课题组和我本人意见。

  第一资源整合与适度竞争的关系。 发达国家的实践,一国大多拥有若干不同层次的区域金融中心,但各区域金融中心分别位于不同的经济区,使其辐射区域既不交叉又能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如果其辐射地域重叠,金融中心的功能就难以有效发挥,导致金融资源的浪费。我国实践,从全国整体情况来看,各区域金融中心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但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来看,各区域金融中心能够在合作、互动的基础上展开适度竞争可以更好的实现金融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整合从而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有效发展。通过我们的研究,目前关于国内金融中心城市多与少的争论我们认为完全没有必要。

  第二政府推动与市场机制的关系 目前我国金融中心建设大多采取政府推动模式,这是符合市场潮流也符合我国实际情况。但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应以市场作用有效发挥为基础,政府的推动不能取代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国际经验表明,政府的作用重在纠正市场失灵,通过制订有效的政策,在金融中心形成和发展的初期阶段,给予帮助。但其持续发展根本动力是市场需求,因此各地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处理好政府推动和市场的关系。因此我们认为金融中心的建设应该采用政府推动加市场机制的结合模式。

  第三产业集聚与人才引进的关系 发展规律证明,加快金融中心的建设,推动金融中心的产业集聚不仅需要发展金融市场,引进金融机构,更需要引进大批的金融人才。因为金融人才是保证金融产业集聚的核心要素。目前我们提出建设核心金融中心的城市,其金融产业的整体实力还不算强,产业集聚度不高,金融上下游和中介服务配套不够完善,市场竞争的优势并不突出,因此要加快金融资源在本地的集聚,必须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金融环境。国际经验谁控制了金融的“高边疆”,谁有拥有巨大的发展优势和战略优势,所以金融中心城市必须制订金融“高边疆”战略。

  第四金融开放与经济安全的关系 国际经验表明,随着金融监管的逐步放松,中国金融市场必然与国际金融市场向融合,金融开放度会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如何平衡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互动,如何阻隔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如何避免国际金融风险在国际和国内间的传递等等将是金融中心城市面临的严峻考验。研究结论,金融中心城市的建设将有助于完善金融监管体系的发挥。通过对金融市场的有效运作和监管,建立起防范金融风险的预警和监控、监测体系,提高鉴于金融市场的驾驭能力,是现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金融运行。因此我们说金融中心是一把双刃剑。

  第五金融创新与有效监管的关系 国际经验在推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要处理好金融监管的关系至关重要,目前我国是分业监管,机构监管,监管的理念和手段还相对落后,政出多门的重复监管和重复监管使监管失效或过度,这使影响我国金融中心城市发展不足的重要原因,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金融监管的创新,也会给金融中心城市的建设带来阻力和制约,因此我们认为建立金融中心一定要处理好金融创新与有效监管的关系。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