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IMF百页报告批内银存四大风险 央行称个别观点不客观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6 08:30 来源: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11月16日消息,据港媒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昨日亦发表了长达百多页的《中国金融体系稳定评估报告》,论述内银的四大风险,不过,人民银行迅速反驳称,报告存在个别不够全面和客观的观点。

  据香港《明报》报道,内地银行体系的潜在风险,除了备受评级机构及外资券商关注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昨日亦发表了长达百多页的《中国金融体系稳定评估报告》,论述内银的四大风险,包括信贷急速膨胀的后遗症、表外业务及非正规信贷规模扩张、房价高企及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过,人民银行迅速反驳称,报告存在个别不够全面和客观的观点。

  20国集团(G20)领导人自2008年11月同意向中国开展“金融部门评估规划”后,IMF昨日发表了首份关于中国的评估报告。有关报告于今年6月下旬完成,当中除列出中国金融体系的存在问题外,并提出了29项建议。

  促停把内银作调控工具

  尽管中国金融体系持续改革,惟IMF指出,中国金融系统日渐复杂,再者,非正式信贷市场以及表外业务规模日增,也令内银风险持续累积。

  IMF指目前实施的金融政策造成高储蓄率、高流动性、资本分配不当及房地产资产泡沫,这些扭曲现象的代价正在上升。故IMF于报告中明确表示,内地需要尽快行动,进行金融政策改革,不要再利用银行体系作为达至宏观经济政策的工具,宜优先考虑更具弹性及开放的汇率制度。

  IMF又指,内地宜以利率作为管理信贷扩张的首要工具,多于采取行政手段,而确保人行及金融监管当局的运作自主权亦十分重要。

  IMF报告昨天早上甫出炉,央行中午已在官方网站发出公告反驳,指IMF报告中存在个别不够全面及客观的观点,所提出的某些改革措施的具体时间框架和优先顺序等建议尚需要结合中国实际深入研究。央行指近年已减少直接干预银行,由98年起已取消对内银的信贷规模管理,转而通过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市场化的调控手段来调节。

  风险同时爆发 行业难承受

  除了上述四大风险外,IMF并对内地17间最大的商业银行进行了压力测试,以了解资产质素恶化、楼市调整、利率变化及汇率变动对内银的冲击。结果发现,虽然这些问题单独来看不会对内银构成问题,但如果以上风险因素同时发生的话,中国银行业则会严重受挫。

  在最严峻的情ㄏ拢即假设中国经济按年增长跌至4%,M2按年增幅跌至10.2%、房价下挫26%及存贷基准利率变动0.95厘,则占中国银行业资产25%的银行,资本充足率将跌至8%的最低监管要求以下。IMF续指,GDP增长每下跌1个百分点,内银不良贷款率会上升至少1个百分点。

  银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第3季末,内地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84%,资本充足率为12.3%。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