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图文:“外国跨国公司对华投资”论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8 16:26 来源: 新浪财经
2011年11月18日,《经济学人》中国峰会在北京召开。图为“外国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新诱惑新风险?”论坛。(来源:新浪财经 任立殿摄)   2011年11月18日,《经济学人》中国峰会在北京召开。图为“外国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新诱惑新风险?”论坛。(来源:新浪财经 任立殿摄)

  2011年11月18日,《经济学人》中国峰会在北京召开。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本次会议。图为“外国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新诱惑新风险?”论坛。

  Charles  Goddard:我们上次讨论得很热烈,希望这次也很热烈。

  我们是对华投资的问题。第一,对跨国公司来说,对中国意味着什么?我们当时做了一个调查,当时很多人是反对我们的看法,我们认为2004年跨国公司好像不是做得很好,很多跨国公司当年发现其实大多数跨国公司,情况还是不错的,我们当初觉得不是特别好。

  为了这次讨论,我们讲的是西方公司到中国来开展业务,这个定义好像有点人为的。我们讲的是全球性的公司,全球公司不管有,中国公司也有,但是本次讨论我是准备用很宽的定义,来把这个事情定位一下。当然后面我们还要讲中国公司出去的情况,这次讲西方公司到中国来。中国对跨国公司是什么态度?是不是有所变化?

  我们时间很短,就45分钟,希望大家自由发言,不要受拘束,你听到我们的话想提出反驳,或者要澄清,请你不要犹豫,一定发言。

  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下Rajeev  Singh  Molares,阿尔卡特亚太区的精彩。

  下面是沈达理,霍尼韦尔印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溥乐伯,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副会长。

  蒋惟明,帝斯曼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我先介绍一下跨国公司的情况。先请溥乐伯说几句。

  溥乐伯:我感到很高兴,可以到这里来。我知道我们说的要尽量精辟简单,当然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情况是非常重要,对我们中国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是代表美国公司。我们上一个月发表了一个调查,我们有几个结论,在过去18个月中,我们评估得比较仔细,因为两国政府都非常关心投资的条件,当然媒体也发表了一些观点和看法。到目前为止我们有一种比较简单的说法,还是挺成功的,第一是美国公司是很有信心的,对中国市场是很有信心的,他们对五年以后的期望,还是很积极的,很正面的,他们要致力于参加中国市场,我们经常看到大规模的投资都是外国往中国投资,他们还是关心他们在中国展开的企业。

  首先有三个方面,第一,操作环境现在成本变得越来越高,再一个通货膨胀的时期越来越严重,他们越来越认为在上海遇到了大量的竞争,他们觉得这个竞争对他们来说越来越严重,他们觉得国内的公司有的时候有点不公平的竞争,但是总的来说就是竞争。

  第三是关于政策,改革的步骤是不是放慢了,会不会在技术政策要求披露什么专利,还有密码这些东西。

  另外,两国政府都在经过一个政治转型期,所以对将来可能会出现更多的贸易冲突,政府一般都说希望两国政府不要进行裁决,而是要找出解决办法。美国,日本,英国,都经常在那说不公平的竞争,还有一些大公司优先的待遇,中国在这方面正在玩弄制度,为自己的利益牟利。所以这就使得大家担心,今后可能会有贸易冲突。

  现在已经11月中期,我没有用过任何的兔年的这种说法,一个是兔死狗烹,当中国寻求这种外资的时候,希望跨国公司可以带来资本、技术、管理技巧,现在这种情况发生不是这样子,所以他们希望在战略领域中,可以得到更多的,这个好像在全球也是变成一种战场。尤其是技术,生物科学方面,一个是守株待兔,公司就不能以为中国市场就是那么回事,只要你站那,你就会得到好处,所以不是这样了,不能守株待兔了。

  第三是狡免三窟,各个公司不得不采取各种各样的战略,他已经发展到是一个二级的城市,在中国发展研发中心,有的公司跑到第三国的加工,再卖回给中国。所以对这个环境做出各种各样的反应,这就是一个总结。

  Charles  Goddard:请大家举手一下,以示你们的信心?你们哪些公司对中国市场有信心,认为自己来到这个市场是正确的,是正确的。差不多,大概90%,正好和美中全国委员会调查的报告数字差不多。但是这也是一个大的问题,也有很但是,我想在讨论当中有很多的但是提出来。但是我首先还是把麦克风交给沈达理·霍尼韦尔,请您谈谈。

  沈达理:经过今天上午这么激烈的辩论,我还以为这个环境会很轻松。作为跨国公司在中国从我们自身的历史来看,我觉得跨国公司在中国一直发生一个演变。我们是一个大规模的多行业的一个公司,其实我们的业务当中反映了中国大多数GDP,有航天,航空,自动化,汽车,特殊材料,化工产品,中国70%的GDP相关,我们涵盖了17个不同的行业。

  我们来到中国以后,在中国有个据点,第一个阶段,只是开了代表处,接下来就是扎根,90年代把产品带过来,你的价格,产品性能还不是特别完美,你得调整,加一些调整,调整性能,做本地化的调整,我们一直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七年前,我们就开始采用一种新的才略,新的观点,我们认为是成为中国的一个竞争对手,因为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也是很有特色的市场,是完全不同于世界任何其他国家的市场,必须在我们公司里面植入一种中国的DNA,所以我们要成为一个纯粹的中国的企业,一个中国的有竞争力的企业,我们不要做像过去那样认为,这是一个廉价劳动力的市场,我们现在成为了中国本地的竞争对手,竞争企业,因为我们做是做工程的公司,我们现在进入到蒋惟明五六级城市,我们要与客户站在一起,不是像其他的跨国公司在第一阶段那样。

  最后我们要掌握人的艺术,我们要培育一种文化,让中国人很认同,让中国人可以加入霍尼韦尔,在这里实现他的梦想。我们已经步入最后一个阶段,如果能够创造这样的能力,创造这样一个平台,有一个崭新的DNA,在一百多年以来所有的创新都是在西方来完成的,这样一个公司,我们引入一个崭新的DNA,可以在中国搞创新,搞决策,百分之百。

  我们怎么样去面对世界其他的地方?现在世界80%的增长靠的是新兴市场,中国也是这样一个资本流动态势当中很杂的一个群体,我们换一个视角,换一个文化,在成为本土的竞争对手以后,我们现在有一半的竞争对手也开始步入这个阶段,我们要成为拥有中国DNA的竞争对手。

  Charles  Goddard:您是在很多不同的公司,都有接触,霍尼韦尔的策略有自己的中国DNA,之后是发挥中国DNA,再走出去,别的公司也有这种想法吗?还是别的公司依然停留在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的阶段,霍尼韦尔处在什么样的一个阶段?

  沈达理:大概50%的外国企业在中国,他们做的是服务,而不是制造,他们来到中国主要为了服务中国市场,引入少量的服务外包,这是卖给美国。相对来说,份额应该是比较小的,20%,可能三分之一不到的公司,在中国有研发中心,但是有越来越多的公司把研发转到中国来。

  我们要花几亿美元搞一个研发中心,如何保留技术,保留人才,保留自己的IP,有不同的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有合资伙伴,再来就是走向全球,这是数量较小的一批企业能做到这一点,我们有一半的业务都是服务,比如我们建筑解决方案,完全就是服务,霍尼韦尔流程解决方案,就是服务,我们为中国70%的炼油厂,精练厂,这就是服务。我们是设计中国的炼油厂,我们在中国的模式并不是一个制造,我们最主要是一个DNA,是一种文化,我们要再造这种决策的能力,成为一个真正全球的公司,我想中国使得霍尼韦尔在一百多年的历史上,首次成为一个真正全球的公司,而不是一个跨国公司只是在世界各地有据点。

  Charles  Goddard:非常有意思,刚才已经提到了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在这里搞研发中心,也会引起IP方面很多的担忧,人们也是经常表示有这种担忧,只是中国要求你提供IP,以换取市场准入机会,是这样的吗?

  蒋惟明:在中东有一句话,我们要相信真主,但是要用绳子把骆驼拴起来。我想做生意也一样,我们日益成为中国本土的竞争对手。所以我们现在更加擅长于管理IP。

  当时我们来到非洲,他们在仿造我们的技术,今天这一百个公司没了,因为我们是一个超级邮水平的竞争对手,我们的成本控制得比他们更好,我们的成本比他们低,他要超我们可以,但是他不能又超我们又赚钱。以前仿造假冒的一大堆,但是现在没有了,不需要,因为我们已经成为了中国本土的竞争对手。

  Charles  Goddard:你那里有没有什么兔子,骆驼,动物相关的一些术语?还是请您简单谈一谈你们公司在这里业务发展的情况。

  沈达理:不好意思,我们这里没有。我们来到中国25年,我们有14000人,有6000名工程师,一开始的时候我们是和国资委合作。原来我们是销售我们的产品,现在是和政府的一个合作伙伴关系,我不敢说制造,因为我们也是外包,像很多企业那样,有的时候在大陆,有的在境外外包,我们也在演化,我们新的挑战就是在中国步入新的五年计划之计,我们如何顺应新的五年计划,引导自身的一个转变。因为新的五年计划当中,要抓住很多新的机会,这个国家是不是在快速前进,绝对的,毫无疑问。

  在我们行业数字非常的震撼,在美国,大概有3.2亿手机用户,中国移动这是我们的一个客户,这家公司本身就6亿多,大概上周还是这周,具体衡量中国到底有多少个手机,应该是已经突破了10亿,而且数字还在不断的增长,所以市场的规模非常巨大。

  我去拜访客户的时候,到中国以外的地方拜访客户,包括在亚洲以外,大多数客户问我一个问题,中国现在在发生什么,大家非常关心这个市场。不仅仅因为它的规模,很想了解消费者的行为,竞争对手的举动。

  再讲一个小故事,五年前最尖端的技术是在欧美首先得到部署的,现在我们中国的客户想首先在中国部署,而在欧洲新科技的采用的步伐放慢很遗憾,因为经济消退,他们的网络就不像中国那么快速升级。

  现在步入新的五年计划,中国政府的雄伟目标继续上升,我是负责全亚洲的工作,有些规则是要改变的,比如说现金汇总,这是一个要改变的法规,我想这也在酝酿之中。有这样一句话,改变在酝酿之中。我每次和国资委,和信息工业部交谈的时候,他们都会说对,你提的问题我们是理解的,我不知道有哪国政府,包括美国政府会完全百分之百全单接受企业提的诉求,这是不可能的。大家可以感觉到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竞争,对中国市场有极大承诺的跨国公司,像霍尼韦尔来这里30年,我们也是30年,你必须对这个国家有这样的承诺,找到很好的合作伙伴。

  Charles  Goddard:一会儿我们再讨论这个问题。刚才你提到一些挑战,不知道你是不是还可以讲一些其他的挑战?先请问蒋惟明,看看你们想什么?

  蒋惟明:在过去30年中,中国的变化很大,但是经过上午下午的讨论,可以说重要性更重要了,更大了,这是因为出现了一些很大的变化,我觉得我们这个行业有点像(英语)那样,是一个化学工业,中国在化学工业方面,原来是规模比较小,可是现在根据我们所看到的所有的数据是全球第一,化学工业是全球第一。如果我要在全球,在化学领域中,我要在全球有作用的话,如果我在中国没有一个比较扎实的基础,我就觉得不可能有任何作用的。

  所以考虑到它的市场变化的规模都是如此,但是最重要的是,我看了所有的报告,看了所有的问题,我觉得现在还有这么一个想法,好像觉得我们还是不了解中国。

  所以刚才听两位同事说,你必须得融入中国,才能在中国开展业务。现在我们都知道,现在是一个新的十二五规划,像我们这个公司就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我们是一个良好的公司,我们有一个管理文化,我们有一些技术,我们的责任性,我们的绿色操作方法等等。

  所以我们认为,我们可以对14万的公司有所作为的,所以我们(英语)不仅是要卖东西,当然我们要卖我们的产品,我们进行研发等等,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在中国有一个真正的一个伙伴关系。正像说的那样,我们要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中国公司,而且我们要带头改革,示范,我们怎么更干净,更清洁,更绿色。

  我认为中国的领导人,还有行业领导们,他们都希望我们在这里作为领头羊的作用。

  到底是不是公平的起点?如果你真正参与政策制定的一部分,我尽量做到这点,我是参与这些规划的设计,我不管是看他们的,读他们,而是真正的参与,如果这样子,也是为中国的企业好。如果是这样,你就可以有所作为。

  所以我觉得我们有义务,我们也必须操作得良好,我们也要驱动全国化学工业的发展。谢谢。

  Charles  Goddard:很有意思,你们三位都说了,你们养成了一个中国式的DNA,就是这种基因,融入了中国的企业界,如果你真正可以那样子的话,那么你就可以充分利用你们的优势,可以做得更好,而且可以竞争更加强大。

  我们最近做的调查发现了,大部分的跨国公司很关心他们的优势,他们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削弱,当然他们有技术上的优越,还有品牌的管理可能更好一些,还有对人才更好的待遇等等。你觉得呢?你们觉得是不是这种优势正在削弱呢?是不是还可以走在最前面?

  沈达理:在某些行业中,可能在这里没有代表,比如说银行,或者保险,你可能会说这种话。有些工业可能会扭曲这些数据,但是我们是个工业公司,我们有17个不同的企业,我们也有些重要的工业企业,比如说燃料,替换燃料,绿色燃料这方面的。

  中国具体想做这些事,但是国航最近用绿色的燃料,用了我们的技术,因为我们是中国的一个竞争者,我们是和中国石油,还有很多的其他的中国公司一起开发了这个燃料,我觉得七年前我们是1%到2%的收入,而且增长是0,没有中国了,收入就毫无变化。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我们的企业8到9%是我们这个部门,是不是我们情况更好?很多的大的中国公司,我们和中石油、中石化,他们都想走出去,但是有三个问题,第一没有一个很好的品牌,第二没有一个可持续的办法,没有良好的管理方法,他们要和我们建立伙伴关系,我们只要在中国开展得很好,他们就会和我们合作。当然我们可以和他们一起到拉美,到南非等等。

  所以我们有那么一段时间,可以在中国的市场作为中国的合作伙伴,这样中国也可以变成一个真正的全球的公司。

  薄乐伯:竞争优势在市场领域中发生不断的变化,不太熟悉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我可以告诉你们,这个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这是个法国、美国的两个公司的结合,摩托罗拉已经消失了,最近有华为和中兴两个公司,怎么竞争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像汽车、飞机,还有其他行业中有很大的变化。在这个行业,至少中国的本土公司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促进了这个变化。你就要改变你的基础,你的基本的东西。

  这里面重要的一条,工业要全球化,所以我们的研发就是这样的,我们有6000多个技术员和工程师,不光是做低成本的研发,他们做从头到尾的设计,在全球进行推销。我们有三万多个专利,每年我们会出售很多的专利,我们每年卖给中国公司卖得很多,什么知识产权的保护,哪都有,不光是中国的问题,想抄的人到处都有,你就是要提高警惕,要管理这种安全的问题,是不是电脑的病毒,或者什么东西,天天都会有事情发生。

  蒋惟明:你觉得你们的优势破坏了吗?我觉得行业增长有一定的规律,他们都要经历过一个污染期,学会怎么去解决这个污染,然后就找到一种真正的成本效益的方法,所以我觉得今后五年、十年,中国公司也知道,他们也改变自己的发展模式,不光中国,全球都是这样子,现在有个机遇,这个机遇,这个窗口不会只有5年到10年,可能没那么长。因为他们都知道这是个问题。

  就比如说劳动力越来越昂贵,还有能源,中国的单元价格比美国要大一倍,所以他们很清楚,知道要绿色科技,绿色的方法,他们都很清楚的。

  所以我们有这么一个机会,可以和中国的竞争对手提前来竞争,你们要又快又好。

  Rajeev  Singh  Molares:竞争一直是我们这些会员企业提出的五大问题当中其中之一,和国营企业的竞争问题等等。但是我有一个图表可以看看,微软、沃尔玛这些公司的收入一百亿,还有中石油、中石化也是差不多一百亿,当然这不是全球的收入,但是他的财务实力相当。

  你问中国的公民到哪里工作最好,他再也不把合资企业排在第一位,现在很多的国企可以为员工发放25项不同的福利,有教育、住房、交通,这是我们可以发的,他们还有唱卡拉OK,吃饭什么都有补贴的,所以这也是问题当中很现实的一个方面。

  投资限制,某些行业比较多比如数据公司外国公司不许占股超过49%,所以就无法竞争,本来是一个很重要的市场,因为投资限制就不是的。另外就是竞争中立,这是大家特别愿意看到的。

  提问:我说的新通过的法规,让外国人也交个税,我说的是大连的现象,大连市现在是取消了,工资再低也要缴纳。大连模式推广至全国,你觉得风险有多高?

  Rajeev  Singh  Molares:我想没有任何人知道答案,我想在两会期间讨论到了中国劳动成本的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说了,未来五年我们劳工福利金的缴纳要加倍,包括在城市最低工资也要提高的,但是目前还不清楚,包括你说到的外国员工的福利金的缴纳问题,每个地方都还没有特别明朗的一个说法。

  我们都知道,成本是要上升的,趋势是明朗的,但是具体一个时间结点是不清楚的。

  你要为它做预算,把它考虑到预算里面,不知道哪年哪月会出现通胀什么的。

  Charles  Goddard:这一点没有一个明朗的时间表,但是你可以放到你的预算当中。

  提问:我们是一个矿业公司在中国做投资,但是现在大的潮流是要走出去,所以我特别欣赏(英语)所说的,因为我们也一样,我们也是植入了中国的DNA,霍尼韦尔结合中国的合作伙伴走出去,你走出去的时候,是中国的DNA还是你们的DNA?

  沈达理:我们的走出去战略,是有两条腿的,第一条腿是金钱,过去只有西方公司、欧美公司知道投资的发出方和接受方,我们追随金钱的流动。现在我们既不知道发钱方是谁,也不知道收钱方在哪。

  第二条腿,就是要在中国做一个非常杰出的企业,也要在全球做一个非常出色的企业,有很好的管理销售,运营方面中国至少要20年,中国的企业才可以赶上,我们在全球运营很出色,靠收购是不行的。中国的这些兼并收购在这一方面都是很失败的,所以这是我们的优势。我们成为中国本土有竞争力的企业,走出去,我们在北美有更好的产品,也可以更快速的进入立场,我们利用中国的创新中心为非洲开发产品,速度比其他任何竞争对手都快。

  提问:有一个公司叫五矿,和澳大利亚的公司合并,他们保留了原有的管理层。

  薄乐伯:这是行之有效的做法,我们有很多项目,在海外脑子里就想到乌兹别克斯坦、多哥这样一些地方,也会想到一些大家知道的一些地方。做项目的人、管理项目的人,你必须带上中国的管理层,你必须成为中国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你必须成为中国的企业,中国的管理层必须在世界各地可以被看到的,中国的银行融资,和中国的使馆联系,你必须带着你的中国DNA走出去,你得创造这种中国的DNA再走出去,我想这方面中国确实有缺陷,需要做得更好,就是要提高他的教育,教育方面要做得更好,这方面要提升更快。

  Charles  Goddard:讲到这里很有意思,你成为中国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也许有助于使你成为一个真正全球的一个公司,这也是我们调查报告的一个结论,我们的编辑也在后台,大家也可以和他交谈。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新的趋势。

  我们一起感谢几位嘉宾。谢谢。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