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图文:环保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平衡点论坛全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8 17:32 来源: 新浪财经
2011年11月18日,《经济学人》中国峰会在北京召开。图为“一个棘手问题:中国在其环保议程中找到了政府与市场的平衡点吗?”论坛全景。(来源:新浪财经 任立殿摄)   2011年11月18日,《经济学人》中国峰会在北京召开。图为“一个棘手问题:中国在其环保议程中找到了政府与市场的平衡点吗?”论坛全景。(来源:新浪财经 任立殿摄)

  2011年11月18日,《经济学人》中国峰会在北京召开。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本次会议。图为“一个棘手问题:中国在其环保议程中找到了政府与市场的平衡点吗?”论坛全景。

  麦杰思:我们再来进行,主要是讲政策环境的可持续性。

  我想在大的前提下,好好的讨论一下国家政府和市场的平衡点,在过去几年中我们听到好多关于这个问题各种各样的看法。

  对中国的环境现在一些新的想法,正是因为有政府可以动员各种各样的资源,正是因为有这个,所以尽管出现了很多很多问题,从长远来说中国其实条件更好,是可以去处理环境问题。在气候变化方面尤其突出。

  如果引用纽约报的记者他是这么说的,中国是肯定会超过我们在电动汽车、太阳能和能源、效率、风能、电池,肯定是会超越美国,这一点不奇怪。正是因为有一党制的方法,就可以实现这些目标了,当然很有争执,很多人提出质疑的,但是这是经常冒头的一个问题,我想讨论讨论这方面的各个角度。

  最近在太阳能方面出现问题,美国的商业部门现在正在开展一些反倾销的一些调查,就是这些技术到美国去。有的人说,中国生产这些东西实际是把市场的价格压低了,这样是好事,我们应该很感谢中国政府正在大力资助太阳能,所以把成本压低了。

  现在我们有三位,一直是在观察和研究这些问题,毕艾伦先生,他是中国绿色科技董事总经理,肖耿,经纶研究院的研究员,最近在香港成立了他的分支机构,是关于经济问题的一个智囊团,还有Jonathan  Watts,是中国卫报亚洲环境记者,他负责报道亚洲环境的问题,他写了一本书,是讲中国的环境。他说当10亿中国人跳跃会发生什么事?是会成就世界还是毁灭世界。毕艾伦你说一下。

  毕艾伦:不完全找到平衡,但是方向是对的,中国绿色科技我们的机构实际上是搭成桥,中国政府越来越认识到私营部门有很大的作为,有那么一个政府牵头的那么一个规划,这样子就定出了一个蓝图,是对公共部门还有私营部门,就是在绿色环境方面有一个步骤,一个路线图,尤其是和相反的情况比较,应该说做得还是很不错,因为如果没有规划,没有途径,没有想法,那不就更糟糕了,所以我觉得中国走的道路是正确的。

  肖耿:500年前,中国其实已经实现了我们今天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经济,惟独对经济最大的输入是人口的增长,上千年中央政府一直是协调得不错,你要修三峡,就可以修,你要修长城也可以在这里铸,在这方面是非常成功的。

  在十二五的五年计划中,这是一个蓝图,这点谁都不能质疑,连美国都表示钦佩。

  但是问题是怎么执行?所有的价格,主要的价格,实际上都是有扭曲的,怎么去执行?比如能源,电动,劳力,都是很便宜的,因为现在这些农民工他们的养老金没有计算到里面去,所以现在有一个矛盾,我们的目标是非常非常清楚,但是我们怎么去执行,这里有个很大的一个矛盾。

  在美国这个制度中,有活力的一个创新的一个推动力,在这里就不太一样。

  Jonathan  Watts:你要是通过技术,光光通过技术和投资来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我觉得中国走的道路是十分正确的,应该是大家羡慕的一个处境。一个美国的环保者,他去年到天津去采访了很多生态城,高速铁路,他说中国在这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因为他们是从一个非常低的一个水平起步,所以完全可以从我开始,定下规划就可以做。

  从反面来说,我觉得从工程的角度来说做得很不错,但是这不够,要解决中国的问题这是不够的。

  第一,是因为除了硬件,也要软件,比方说高速火车,我们就看到这个问题,可能建得非常快,但是你没有把必要的软件、人员的培训等等,所以很快就出现很大的事故,还有风能也有这个问题。关于污染技术本身,单单靠技术是不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治理,所以完全同意这点,要有良好的治理,就要更多的透明度,更多的人来披露这些事情,来揭露这些事情,所以需要公民社会,需要法庭,法院,需要一个自由媒体等等,需要所有这些社会的工具,这些在美国和欧洲都有了,只有这些才能解决污染的问题。

  从环保来说,已经给增长抹了黑,因为过度的利用,开采,利用这些资源,就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怎么办?因为中央政府不得不去指示着当地政府。最近国家花了三年,编写了一份报告,他说我们的环保目的如果经济增长太快,而且是不平衡,那么我们就不会达到我们的环保目的,如果我们看我们的GDP目标,在今后五年如果把所有的政府的GDP都包括进去,已经大大的超过了我们的目标,如果是这样子,要让它减速,不要去滥用资源和发出更多的污染物,就是不行的了。中国应该知道这一点。

  当然在目标中,其实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还有GDP的增长也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但是我们仍然看到这些目标,比如说40%到45%的提高能源效率,现在还有碳强度也写到十二五的五年计划中。你觉得有没有这么一个情况,好像我们有点没看清楚我们的目标,还是在考虑增长。

  麦杰思:我们希望在十年以后,我们可以回过头来看是不是真正的实现了40、45%的目标,我们到现在为止也不好估计GDP有多大。

  毕艾伦:十二五当中讲到,实现40%、45%的减少,如果真的兑现的话,其实它的碳排放的总量还是要增加的。所以从总量来说,这个不会带来减少的。燃煤是中国空气污染最大的一个来源,健康问题,环境的恶化,煤炭现在是中国能源结构当中占70%,目标是未来五年降到63%,是用绝对数字来看待这个问题,煤炭的使用要从3.2亿增加到3.8亿,中国占到世界煤炭消费量的一半左右,今天已经是这样。所以我同意Jonathan  Watts的说法,其实我们假定所有这些目标都能够顺利的达到的话,也是不够的,需要在需求这一方来做一些工作。

  同时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中国会变得更加富裕,他的消费模式又会发生变化,城市化等等都会环境构成更大的压力。虽然十二五当中有非常宏伟的目标,也是很好的想法,但是必须在需求这一方做一些工夫。

  我们也看到了,对水的使用,现在有总量控制,每天使用也有总量的控制,这是不是鼓舞人心的呢?应该说是鼓舞人心的做法,但是这也是非常严苛的做法。

  十一五能源占GDP的指标各个省在狠抓,到最后几个月,他们就停电,以此来实现目标,有些省份实现了目标,但是成本有多大,所以这是非常严苛的做法。在短期固然可以,奏效但是在中长期需要更加高水平的措施。

  中国的建筑占到20%的能源,中国所谓绿色建筑不到200栋,我说的是获得国外机构的认证,或者是三星认证,基本上中国现在还没有形成一个绿色建筑的市场。其实正是通过这样的倡议,我们可以既在供给也可以在需求这两个方面齐头并进。

  我们也看到现在能源行业有脱节的情况,出现煤炭的价格形成机制,和能源产出的价格形成机制脱节,所以供需有矛盾,已经持续若干年了,也一直困扰着产业的发展。水的总量控制,如果我们把目标放在水的总量控制,大家有可能会转移,去使用一些未受监测的使用,有没有出现这种可能?

  Jonathan  Watts:其实说白了,这主要是一个增长的质量和数量两者之间的这么一个矛盾,我想政府现在希望从强调数量的增长,转往强调质量的增长模式,这样的经济增长模式是更加的可持续的,也是更加绿色。

  但是首先必须要有科学的核算体系,在核算体系方面,还没有做出应有的投资,包含了环境监测,排放监测,同时也需要更加缜密的机制来制定指标。比如说林业,在林业方面,中国植林造树过去十年做得特别好,量是世界排名第一位的,但是真正环保的人,关心环保的人,他会告诉你中国的林业基本上是垃圾,他种的这些树都是单一品种的,很容易受到疾病影响,也需要大量的农药保护它们免收昆虫袭击。

  关于水的问题我同意,看看黄河好了,黄河在管理水资源20年前就开始了,在那时候黄河断流了,这是母亲河的死亡什么的,当时政府就进行干预,黄河有几个省份,甘肃你可以有这么多的水,每个省份就分配你可以使用多少水,就像哥本哈根的气候谈判一样,有水量的控制,有精密的监测,可以高度你每个水闸有多少的流量,水的质量如何,成功的挽救了黄河,至少说黄河的流量能够流到海里的流量是有保障的,过去十年都没有断流,但是它的代价,逼得人们去开发地下水资源,地下水枯竭得很困难,但是还剩多少没人知道,不清楚。所以必须要搞监测,这是一个部分。

  另外一个部分是要有定价,有合理的定价机制,这个定价必须反映环境和水这些成本。

  麦杰思:你已经讲到了价格的问题,中国是不是很有决心往这个方向去发展呢?

  肖耿:政府有决心要有所作为,但是还没有使用市场化的手段,他是来定一些指标,但是要把这个指标转化成一个价格信号,关键在于要有中长期的价格指标,就是生活方式,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必须考虑到未来资源的制约,现在我们还看不到,北京的这些人还在狂买车,建大别墅,这些都是难以为继的。

  没有一个很好的市场信息在引导人们的行为,政府会说你不能买,你不能开发,但是你买了以后你可以实现很大的利益,北京买车没有税,而是通过抽奖的方式来确定谁可以买车,需要强有力的市场机制,中国必须依赖于强有力的市场机制,因为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中国人对价格特别敏感,几千年来价格上升,大家开始储蓄,现在我们看到是浪费,到处都是浪费,包括食物,房地产,有很多很多的房子都是农民工在村庄里面建成以后不会使用,因为这些人都要搬往城市,以后这个房子就空在那里。但是要利用大量的资源来建成这样的闲置的住房,这都是巨大的挑战,政府应该要推出强有力的市场化的机制。

  市场机制很重要,规划也很重要,没有规划市场是很难看到未来。所以必须两者结合。

  麦杰思:当然说得容易,做得难,你觉得未来5年,10年,什么时候会有这样一种意愿,真正要实现这样一些环境目标?能够转化为一种政治意愿来推行你说的这些措施呢?

  肖耿:我觉得有迹象表明,政府已经开始做这方面的思考,当然做起来也不容易,可是像石油、原材料在这些方面,政府已经意识到量是有限的,就是这么些量。但是我认为这个战略是错的,因为其结果从长期来说,能源供应是高度弹性的,有很多的替代能源,包括自然能源,原材料,都可以找到替代资料,所以真正的问题不是一个供应紧缺的问题,而是价格过低会带来短缺,如果价格过高会出现替代品,这样的观念必须引入到决策过程中。你总是担心资源不够,你会很慌张,去购买,去增加储备,这样是无助于解决问题,是无济于事的,真正正确的做法是要找到一个合理的价格,靠价格来为替代性的供应构成一个动力。这是更加可持续的。

  毕艾伦:我们必须记住定价机制不是单一的,也不是由中央统抓的,尤其是水的方面,很多都是地方。

  去年我们做了一个调研,一个省份不同的城市也有不同的定价,而且是差异非常大,很悬殊。

  我们以江苏为例,太湖发生了环境灾难,包括政府也日益意识到水是一个大问题,必须很好的管理,他们的涨价涨了不少,也开始找一些替代的方法。所以不光是要减少水的使用,因为这会影响到人的生活,同时也要引入一些新的技术,使得水的利用更加高效,所以这需要结合的。包含有价格因素,有技术的因素,在某些情况下,还要靠一些补贴和奖励,来推广新技术的使用,来增加需求。

  麦杰思:这和我当初提出的问题有关联了,所有的政府都在补助新的技术,中国的这种做法,当然有很多成果,使得可再生能源这个行业有很大的改进,很大的发展,但是这是可持续的吗?而且中国的这个方法是不是起到限制这个领域中的创新?会不会的有可持续性呢?

  我讲一下太阳能,中国去补助太阳能,其实也不是惟一的国家,很多国家都这么做,政府定了各种各样的措施,就是要启动这个行业。现在中国也使用了很多国家,别的国家所利用的这些补助,这没什么新鲜的。

  比方说去年大概有300亿左右的人民币是给太阳能的一些补助,美国也给这么多的钱,美国一家公司,也受到美国政府大量的补贴,这也可以说是问题之一。

  现在美国和中国在这方面的贸易摩擦,实际上把这个事情特别突出出来,我非常期待在这方面的讨论。尽管短期大家感到很别扭,很不高兴,大家从长远来说是好事。

  Jonathan  Watts:国际会议上有什么突破吗?大家对环境保护好像比较消极,而且大家对气候变化也是不乐观的,但是我觉得在过去几个月中,还是有一些很有趣的进展,特别是中国和七国集团,他们和欧洲的立场很接近,而且正在努力找到一种方法。要么把美国就推开了,就不管它了,或者是让美国也尴尬得非采取一些行动不可,觉得这个有点困难。但是我觉得欧洲人,还有发展中国家发出一些比较让人稍微乐观一点的声音。也许可能比人们想像得要好一些。

  麦杰思:谢谢你。非常感谢你们的交谈。遗憾没有能够让我们的听众来提问。我们现在又要回到主会场,请你们把你们的耳机和小器械带回去。谢谢。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