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辜胜阻:改革要破除碎片化应急化和利益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6 15:54 来源: 新浪财经
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新浪财经 陈鑫 摄) 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2011年11月26日,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暨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2011)颁奖典礼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隆重举行。图为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

  辜胜阻: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来宾,我演讲的题目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在于制度安排和环境营造》。为什么要讲这样一个题目,我昨天刚从宁波回来,宁波现在准备用五千万培养1400名“乔布斯式”的领军人物,所以一下子引来了网民轰动。有人问,中国有没有乔布斯产生的土壤?有人说如果乔布斯在中国,八成搞房地产去了。几年前我到中关村调研,中关村有一位资深民营高科技企业的老板跟我讲,他这一辈子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没做房地产,搞高科技非常辛苦,不赚钱,而且每天很纠结。我们也看到很多民营企业,相当大的比例都在做房地产。还有人说,乔布斯如果在中国,可能连工作都找不到,因为他没有本科文凭。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我们现在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把蛋糕做大,不能依靠原有的通道,原有的路径,要靠创新,创新关键要有乔布斯这样的人物,因为乔布斯被称为商业奇才、创新骄子,同时也是艺术的天才,他改变了消费模式,改变了人民的生活方式,不仅满足消费需求,而且引导消费,他的财富富可敌国,是全球市值最大的企业。怎么样才有“乔布斯”呢?我们觉得要改良“土壤”,我们要有创新的文化,要营造环境,要制度创新。

  前段时间讲中等收入陷阱,有专家就说,中等收入陷阱是什么含义呢?哪一类型的国家没有陷阱呢?贫困的国家,低收入的国家有贫困陷阱,高收入的国家有高福利陷阱。比如,欧债危机、美债危机都是高福利造成的。有人说中国是救欧洲还是救温州?救欧洲,欧洲怎么样救?所有的政客上台首先要么加福利,要么减税收,无论是加福利还是减税收,都会增加政府的债务。我认为,中等收入陷阱是发展没有动力,经济失去活力,贫富鸿沟加深所造成的一种现象。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去年讲过,中国目前面临的新问题是中等收入陷阱。亚行的行长黑田东彦到中国来,也讲中国目前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同时,保持可持续发展。林毅夫先生也讲,避免中等收入陷阱首先要产业升级,其次要做好分配,再次要处理好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北大的副校长刘伟也讲中等收入陷阱关键是创新不足。清华教授胡鞍钢讲,中等收入陷阱是因为比较优势下降了,社会原因是贫富差距,政治原因是改革不能深化。中国社科院的郑秉文还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的十大表现,比如福利陷阱、城市化陷阱、人口陷阱等。中国的人口陷阱表现为未富先老,老龄化和民工荒普遍化的问题,还有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老一代农民工给钱就加班,新生代农民工除了物质需求,还有精神需求。

  人民论坛杂志就中等收入陷阱问题曾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前三个阻碍因素为腐败、既得利益集团阻碍改革和分配难题。我认为,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诱因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做大蛋糕”的原有动力难以为继。我国传统的方式是低成本、低技术、低价格、低利润、低端市场,代价是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高污染。我们是强大的制造,低端的设计,虚弱的品牌,巨大的排放,微薄的利润。比如,Ipad售价500美元,富士康代工仅得到11美元,平均利润只有2%。我们的劳动生产率是美国的1/12,日本的1/11,创新对经济的贡献是40%,而发达国家是70%。所以,有人讲创新不足是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最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分好蛋糕”的理想与现实落差很大。“十二五”规划最精彩的地方是提高两个比重,即“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理想很好,现实落差很大。上半年居民收入增长7%,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长31%。我们现在总量已经超过日本,但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日本的1/10。人均GDP超过4千美金也不能反映真实水平,背后是严重的贫富差距,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7,已超过警戒线。

  怎么样解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做好制度安排和环境营造。

  一要改良“土壤”,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十六大报告中有一句话非常精彩,要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现在看起来和现实相当远,我们现在做得很不够,没有这样的环境,打造“乔布斯式”的创新领军型人物迫切需要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要做好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制度安排。在制度和技术的问题上,制度重于技术。当前,中国不缺创新的要素,无论是技术、人才、资金都是不缺的,但是我们缺少的是把要素集成起来的制度创新。

  三要培育创业创新文化,使创新成为一种习惯。文化是一个社会创新的基因。我们不缺少科技型的企业,但是我们需要和创新相匹配的科技文化、人文文化和创业文化。美国硅谷的创业文化最基本的精神是宽容失败鼓励冒险,我们的文化是以成败论英雄,所以这样文化的冲突,很难形成让创新人才成长的土壤。

  四要将创新的国家意志转化为企业行为。当前,我们不缺乏创新的国家意志,有人讲转变发展方式已经讲了几十年了,但是很难创新,创新的问题几十年前就认识到了,但是现在现实和国家意志还是不一样的,最需要的是把国家的意志转变为企业的行为。我对大量的科技企业进行调研,总结出科技企业之所以缺乏创新有四个原因:动力不足,不想创新;风险太大,不敢创新;能力有限,不会创新;融资太难,不能创新。怎样把国家意志变为企业行为,政府应该解决这四个问题。

  五要在“人口红利”消失后,依靠改革和创新形成的“制度红利”推动经济转型。从低收入国向中等收入国家的迈进,我们靠的是“人口红利”,有人说改革开放30年,第一个十年靠“人口红利”,第二个十年靠国有企业“改革红利”,第三个十年靠开放,靠加入WTO十年的“开放红利”。总的来说,主要的因素还是“人口红利”。下一步,向高收入迈进,要靠“制度红利”。我调查了几百家企业,利率、汇率、税率、费率“四率”,薪金、租金、土地出让金“三金”,原材料进价和资源环境代价“两价”九种因素叠加推动企业成本直线上升。十年前加入WTO,廉价劳动力是我们的武器,十年后我们发现中国制造不再便宜了,在中国制造不再便宜的环境下,我们必须要走创新之路。

  温州问题表面上看起来是高利贷化,民间资本热钱化,大量民间资本,钱多,人急,大家想赚快钱,房价高企,导致两个“癌症”:高利贷和高风险。但是温州问题背后实际上是实体经济的空心化问题。美国为什么爆发金融危机,因为美国实体经济空心化了,制造业空心化了。我们也要防止制造业和实业的空心化,温州问题正折射出我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空心化。中小企业老板跑路,大老板移民。据有关统计,约27%的人已经完成了投资移民,而正在考虑投资移民的占比也高达47%。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要靠改革。首先,要破除改革设计的“碎片化”,应系统设计、通盘考虑,打好政策“组合拳”,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期政策。二要破除改革目标的“应急化”。要有长远的战略目光,抓住和解决事关长远的重大问题,防止改革停留在部门层面的“小修小补”,以致出现“按下葫芦浮起瓢”,许多老问题久改不革、新问题层出不穷的局面。三要破除推动主体的“部门化”,防止让既得利益者设计改革和推进改革,防止部门利益对改革的锁定。比如“新36条”允许民间资本来发展小型金融机构,但是最终形成“上面放,下面望,中间一个顶门杠”的执行难情况。

  未来,最重要的改革有三项:一是加快垄断行业改革,拓宽投资渠道。当前不仅要解决融资渠道的问题,而且要拓宽投资渠道,解决大量的民间资本彷徨、纠结,钱没地方投的问题。二是进行财税和分配制度改革。三是进行金融体制的改革,构建多层次融资体系。通过三项改革创造制度红利,使我们的国家从中等收入成功迈向高收入国家。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