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华生:双轨制历史使命和现实意义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6 18:07 来源: 新浪财经
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演讲(新浪财经 陈鑫 摄) 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演讲(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2011年11月26日,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暨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2011)颁奖典礼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隆重举行。图为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演讲。

  华生(燕京华侨大学校长):首先感谢组委会,感谢评审专家,感谢今天到会的嘉宾。第一,我想说的是,到我们这个年龄领过的奖还是有过一些的,但是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我个人觉得是我最看重的,最主要的是它是国内第一个由经济学界,这么多专家自由提名、民主投票,没有任何操作,没有任何其他过程的民主的过程,而且是经济学界各个方面都广泛参与的,没有任何的宗派,就像刚才报告当中讲到的,是一个大团结的会议,是这样一个奖项,所以我个人觉得,我是特别看重这样一个奖项。

  第二点,我想说的是,价格双轨制理论虽然获奖了,不是我们这几个人,我、何家成、蒋跃、高粱、田源和张维迎教授,就像我们刚才在短片里面,我和维迎都说到了,实际上是一个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且这个话绝对不是任何故作谦虚之词。我记得27年前,和田源和张维迎不一样,田源已经在国务院价格中心做常务干事,维迎他做了硕士论文就是关于价格,我们当时参加会议的时候并没有带着已经有了什么成熟思想去的,这些想法完全是在会议上通宵达旦碰撞出来的,而且我还记得,实际上除了我们获奖者以外,关于调整的思路,田源提出了大步调整,实际上李剑阁代表周小川等人,他们是小步快调,逐步逼近均衡价格的思路。但是参会只是李剑阁,实际上是各种思路碰撞的结果,而且年轻人有了这个想法以后,能够成为中央的决策,要是没有那次会议,特别是那次会议实际上最主要的组织者,应该说是王岐山同志,包括做出贡献的整个报告执笔人徐景安,印象特别深的是专门点将,总报告由他来执笔,我们当时是学生,他是国家体改委处长。我们专门请歧山参加,27年了,能有几个27年,当时在那儿争论的人,能够到今天在领奖台上,我很希望你来参加,他本来是说一定要来的,今天中央正好有活动,他专门说了,让我明天早晨九点半到他办公室,跟他把情况汇报一下。莫干山会议上不光是价格改革,七个组,各个组包括当时的金融组,包括当时的农村组和企业组提出很多有创见的想法,但是当时只是因为时事,农村改革进入城市改革,价格改革是当时国家面临首要的决策问题。所以,我首先想表达的是,价格双轨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这句话千真万确,我们只是正好在那个过程当中扮演了一个符号。

  用非常简短的话发表一个学术发言,我的题目是双轨制历史使命和现实意义。价格双轨制是获奖的,是由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提出来的,价格双轨制的历史命运昨天自己在那儿想了一下,在世的时候,因为价格双轨制实际上从85年到93年前后就结束了,在世的时候遭遇太多的误解和质疑。实际上在莫干山会议上,包括会议的报告,写得并不是双轨制,双轨制是提到了,但是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是说放调结合,用放开计划外和超计划的价格和调整计划内的价格,用这个办法,我印象现在还记得,当时汇报的时候说,通过放开价格以后,让市场价格开始往下走,同时国家调整抬价,使得两个价格靠近,这样可以通过五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中国计划价格向市场价格的过渡。双轨制的名称特别响亮,后来大家都说双轨制,一说双轨制是搞两个价格,一个产品搞两个价格,当时最形象的批评是说,在一个路上要允许通行两个交通规则,既可以沿着左边开,也可以沿着右边开,结果一定是撞车,这是当时最形象的批评。

  到今天大家留下很大的印象,当时把计划价格过渡到市场价格,诺贝尔奖获得者说过,当时美国的经济学家和中国经济学家坐在一起研究的时候,都很难看到有这么一条道路,怎么样能平稳地转过去,中国人后来找到了一个办法,想到一个天才的办法就是双轨制过渡,厉以宁老师在八十年代有一句著名的话,经济体制改革失败可能是因为价格改革的失败,经济改革成功一定是因为所有制改革的成功。价格改革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没有失败,是因为价格改革,如果从这个逻辑来说是因为改革价格没有失败,价格改革成功了。但是在当时是受到怀疑的,所以才有1988年的价格闯关,放调结合不算是什么价格,因为没有大的决策,没有大的组织,明年开始88年中央决策进行闯关,准备五年的时间完成闯关。现在回过头来看材料决心是很大的,当年准备价格水平上涨80%,用五年的时间完成价格闯关。今天知道,如果今天搞任何一个改革,物价水平当年上升80%,我估计今天都承受不了。88年的闯关很快失败了,但是双轨改革没有停下来,市场在逐步扩大,计划的调价在不断地进行,关键是在于所谓的“官倒”。在80年代没有今天的民营企业也没有多少外资,大量的国营企业集体企业包括乡镇企业把计划内的产品导到了计划外,把低价格的东西搞成了高价格,逐步向市场价格靠近,通过自身的利益冲突,逐步瓦解了计划经济体制,等到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中国决策中国正式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候,那个时候回过头再看,发现原来认为最难和最危险的价格改革基本上没有了,消化于无形了,就是由于这些年放调结合的过渡,经过七年左右的时间。我们大家记得,等到中央开始决定九十年代开始市场经济改革的时候,最主要的工作已经不是做价格改革了,价格改革是扫尾,做的是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是分税制的改革。

  所以,回过头来看这段历史,可能会对我们有很多的启发。特别是改革,不是革命,一个思路,一个想法提出来的时候,看上去不是那么漂亮,但是关键在于能否推动中国社会的前进,推动中国社会的转变,使它变成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实际上不光是价格改革,双轨制某种意义上是中国整个体制转轨特点,增量渐进不断转化存量,既发展增量,同时又转化和调整存量,实行整个社会向前转变,应该说整个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变,中国体制的转变,基本上是这么一个特征。

  在今天双轨制有什么意义呢?我认为还是有很大意义的。一方面因为价格双轨制主要是商品价格,今天的商品价格还有少量的资源价格,主要是油、电、水、气,因为是垄断性的,因为是和大家关系特别密切的,应该说目前还没有完全过渡到市场经济的价格,有些价格是国内国际双重的双轨制,国际上一个价格,我们一个价格,在这方面,双轨制做完它的扫尾工作,有些价格是要逐步调整的,调整本身也是价格改革的内容。就像回到英国的时候,看地铁的价格,我们在的时候是一镑多钱,现在变成七镑多钱,小步快调,每年都调,所以跟上市场的变化。因为那个地方并不存在多少买家和卖家的竞争,放调结合的思想,今天在完成资源价格产品扫尾方面还有它的积极意义。

  更重要的是,要素的价格,我们今天要素的几大要素的价格,基本上都还没有市场化。比如最重要的资金的价格,大家一直在说,资金的价格也就是存贷款利息要市场化,但是今天虽然中国已经进入几十年,条件比原来好多了,一步实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可能也会对经济产生比较大的冲击。在这个时候,双轨制是可以继续采用的,可以通过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债券现在已经开始,发出来的债券的利率,像我们发行的公司债已经完全是市场化的,如果这个市场足够大,大力发展公司债,让公司债像股票一样普通老百姓都能买,大量的银行存款必然会向公司债转移,向企业债转移,这些债券的利息都在7%、8%,银行的存款利息只有2、3%,老百姓为了国债的利息多零点几个点夜里排队,这些公司债,特别是上市公司的公司债大多数大中型企业都上市了,一年两年以内显然不会破产,买这个债券安全性是很高的,通过债券市场利率的市场化,推动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是当前可以采用的,在要素价格方面继续推进双轨制改革一个可行的道路。包括在土地、劳动力,城里人和农民工,本地人和移民的人员实际上也是一种双轨制,我们不面对它,并不会消除这种情况,我们承认这个现实是双轨制的,我们的目的是从双轨过渡到一个统一的轨道上,我认为这不是退步,反而是向前看是有好处的。

  谢谢大家!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