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抵御经济风险保持均衡增长”对话(实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1 11:40 来源: 新浪财经
“2011中国国际商会年会”于2011年12月1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抵御经济风险,保持均衡增长”对话。(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2011中国国际商会年会”于2011年12月1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抵御经济风险,保持均衡增长”对话。(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2011中国国际商会年会”于2011年12月1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抵御经济风险,保持均衡增长”对话。

  以下为对话实录:

  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各位回到中国国际商会2011年会的现场,接下来我们即将进入脑力激荡的讨论环节。第一节讨论会议的主题是抵御解决风险,保持经济增长,各位在业内的经济专家将为企业如何练好内功建言献策,有请德勤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曹文正先生主持;欢迎讨论嘉宾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副总经理余红辉;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汪群斌;挪威船级社可持续发展中心总经理郭晓英;Infosys上海公司总经理杰拉什·拉奥;Rockwool中国顾问马海有请各位。

  曹文正: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首先允许我花一两分钟做个介绍,我叫曹文正是德勤公司的,我在国内生活15年了,今天很荣幸有这个机会为大家主持脑力振荡。台上的几位都是在节能环保,绿色经济发展方面的专家,在我们开始之前也允许我为我们公司做一个简单的广告。德勤很多人都知道是所谓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但是这个人事不太全面,我们虽然是会计师事务所,但是也不单单是会计师事务所,我们现在的业务覆盖除了会计审计税务这些传统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之外,在企业的并购融资,管理咨询风险控制方面的业务其实也都很大,全球领域来讲我们有100多个国家有我们的同事180万人员。业务如果能排500强的话,我们是500强中位居200多位。另外大家都可能误会的是,以为我们是外国公司,其实我们不是外国公司,我们是一个国际公司。什么意思呢?中国的德勤其实都是我们中国的合伙人拥有的,产权、股权都在我们手里,绝大部分都是中国人,要不就是港澳台同胞,其实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公司,是个国际品牌的中国公司。坐在我旁边的郭女士,她的公司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很有历史的公司,跟德勤一样是百年老店,所以想请你介绍一下你们公司的情况,作为船级这样一个企业为什么会跟节能环保拉上关系呢?

  郭晓英:多谢主持人,也谢谢大家。刚才曹先生讲到挪威船级社有100年的历史,确切来说我们是1864年成立的到现在有150年的历史了,这100多年拿起源来讲,大家知道船在海上跑的时候风浪是很大的,出海之后不确定性是非常多的,所以在管理风险在航运行业很在就开始了。最早的船级社已经有快300年的历史了,所以挪威船级社并不是最古老的验船公司,实际上百年以来现在已经多样化很多了,船检只是百分之四十几的业务收入,但是所有的业务都是沿着管理风险的角度来开展,这个风险主要是我们的业务风险。我们跟曹先生的业务有一点类似,但是出发点不一样,他们主要是围绕财务的报表和财务的管理,我们是围绕着真正大型项目开展的服务。到现在为止说到跟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业务,现在实际上DNV还是全球最大的关于二氧化碳减排,大家都知道CDM清洁发展验证最大的公司,到现在为止我们还做其他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比如说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验证,我们还做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服务。同时我们还开展风险管理服务,我们不特别在企业高层面别的方式的风险管理,主要是关注在投资,比如说目前我们今天要谈的走出去,海外投资这一块的风险,前期决策的支持。通过风险管理做前期决策支持,包括项目决策了之后投下去项目具体怎么管,风险应该怎么管这方面我们有特别详细的包括量化的分析工具,以及一些投资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大概就是我现在的一个状况,谢谢主持人。

  曹文正:接下来想请中国节能环保集团的余红辉余总介绍一下他们的企业,大家可能都知道余总的公司是现在国内唯一一家以节能环保为主业的一家央企,所以和我们今天谈均衡增长应该是百分之百对题的,那我就请余总跟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公司。

  余红辉:非常感谢主持人,很容幸能出席我们今天的年会有这么个机会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工作心得,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是一家拥有一段比较长的历史的一家公司了。我所谓比较长的历史是相对于节能减排的时间来说的,应该讲它的前身就是现在国家发改委的节能局是上个世纪80年代应对第二次石油危机,中国政府当时在国家纪委,现在的国家发改委设立的国家节能局。这么多年它一直致力于节能减排的工作,伯克利实验室马克连文先生的评价还没有一家企业能超越中国节能在节能和环保领域为人类所做出的贡献。中国节能历史上所形成的节能能力相当于每年一个三峡的发电能力,它曾经代表中央政府安排了236亿资金投向各个行业的节能减排业务,所以到今天中国节能,原来叫中国节能投资公司,现在正式更名为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实际上它也是四家央企的重组联合体。到目前为止它是所有中央企业当中唯一的一家以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作为自己主业的一家公司。目前有员工4万多人,在海外还有相当规模的雇员数量,将近1万人。我们的主业一个是节能服务,包括在工业领域的节能服务和建筑领域的节能服务,第二个方面是我们的环境建设,包括水处理,在所有中央企业当中我们做水做的是最大的,还有每天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我们在国内做的也是最大的。包括重金属治理,金属治理的实验室还有非常先进的菌种处理方法。再有一块就是新能源,我们在风电、太阳能领域都做的比较出色,占有号称风电好莱坞的发电厂,太阳能发电在全国做的是最大的。

  所以中国节能在节能环保、环境建设和新能源这块确实在很努力的工作,也希望做出中央企业更多贡献,谢谢。

  曹文正:谢谢余总,接下来想请上海复兴高科技集团汪群斌汪总裁为大家介绍一下,福星集团大家都知道,是以生物科技,医药起家的一个民营背景企业。这么多年他们各行各业也有很多的建树,生意越做越大,那我们接下来就请汪总简单的介绍一下他们企业的情况。

  汪群斌:非常荣幸参加这个论坛,主要是来学习,我也来汇报一下我们的情况。第一我们复星历史不算悠久,到今年我们是19年的历史,所以我们还需要努力。我们是由四个复旦的创业者通过19年从3万8千人民币,到今年6月30日整个管理资产规模在1350亿左右。我们涉足的产业主要有医药、商业、文化、矿业包括金融,我们现在的员工有3万多名,上交国家的税收去年是85亿多,我觉得作为企业的发展在这个时点上有几个体会:

  第一个企业永远要有两张成绩单,一张成绩单就是我们德勤事务所给我们审核的,主要是体现企业经济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成绩单。第二个成绩单是叫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成绩单,这就像船级社给我们审核的,来履行我们的社会责任和发展,这是我们一直在努力做的。

  第二我们觉得文化走出去或者文化经营的理解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企业要有企业的文化、核心的价值观而且与时俱进、有竞争力、获得员工认可。另外一个方面是要用文化来经营企业,实际上就是品牌经营企业,用创意来进行企业。我觉得用文化经营企业最伟大的就是苹果,乔布斯热爱禅宗文化,同时又热爱艺术书法,所以他的产品是具有禅宗的简约和艺术的美,风靡全球,这是我们要努力学习的。

  第三在这个阶段很重要的就是让我们企业能够抓住当前的时机。当前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这个时机我们可以做两件事。第一个是让我们所投资的企业和产品走向世界,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也体现文化。比如说WHO认可的产品,一方面获得认可,现在饱受欢迎治疗痢疾,实际上他也是体现中国的中医文化,解决世界问题,感受世界环境。现在我们可以投资一些全球的品牌企业来围绕中国的消费发展升级,比如说我们投资了地中海俱乐部,这些产品、品牌和服务是中国现在消费升级所需要的,我们成为它的第一大股东或者说是主要的股东,一方面也是支持他在中国发展,另外一方面也是在品牌发展的过程中把我们中国的一些元素和文化注入进去,熔化到全球品牌中去。第三方面,我们在饯行社会责任的时候,觉得要做好文化的公益、做好环保,尤其在文化上是我们的特色。最近我们也在做两件事,一个是我们支持故宫的馆藏、在卢浮宫展览。第二个我们现在在全球推广太极文化,我们在美国的纽约和德国汉堡要做两场太极秀,也是为老百姓的健康做贡献。

  曹文正:大家可能以为汪总是医药专家、生物工程专家,实际上他对企业文化、企业发展也很有心得。他知道苹果的乔布斯原来的爱好是书法,不讲大家可能不知道,史蒂夫・乔布斯念两三年大学就不干了,就在校园附近混,但是他选修了一课就是英文的书法,竟然就是他后来创建苹果电脑觉得是他学的最有用的一门课,是混的时候学的最有用的一门课,这个汪总都知道。接下来我们有请Infosys上海公司的罗杰士先生介绍一下他们公司。我跟大家讲Infosys只是一个30年的企业,1981年创立的,他们现在就已经是全球在IT行业里边数一数二的,最近的数据我不知道,我只能说数一数二。他们公司还有一个称誉,就是福布斯杂志说是全球最有创新能力的一个公司,我想请罗杰士介绍一下他们的公司。

  杰拉什·拉奥:很高兴我能在这儿知道我们的背景,我们是1981年创立,当时创立的时候我们有5个创始人,一开始资金是250美元,经过30年我们也是在不断的发展,现在是超过了400亿美元的市值,所以如果你们能在我们一开始上市的时候投资你们已经是超级百万富翁了。至少我们也可以做成百年老店,就像汪先生讲到的,我们需要有非常强大的基础原则,我们这边有几个原则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我们认为要用合法的和道德的办法进行全球的发展,我们当然可以去创富,但是创出来的财富应该是公平地进行分配,所以我们所有的员工都有期权,我们有4万多员工都有期权,他们在公司的扩张中也可以得到股权的激励。同时我们有个全球交付模式,全球的交付模式就是我们全球着眼,认为全球是个平的。所谓世界是平的是说国家之间没有边界,企业家能够做到的就是能从最好的地方拿到最好的人才,然后向全球交付工作成果。软件的开发涉及到很多复杂的技术问题,要想做成这件事情我们就要找到能够发现最好人才的这些地方,哪些地方经营的风险最低,同时又有一个对于客户实现合理的成本,因此我们在印度有一个巨大的开发中心,在上海也是如此,我们现在在上海花了1.5亿美元建立了很大的设施,现在不到3年我们就超过了1千员工,所以我们也希望我们能利用好中国的潜力来实现企业的自我发展。

  我们在创建一个单位的时候首先要去服务客户,客户要高兴,然后把产品给他。第二是要服务于投资者,我们有很好的业绩,这样的话首先是德勤高兴了,审计师高兴了,发现我们是非常的透明,我们各个宪章做的也很好,员工就开心了,其他人就开心了。合作伙伴也要开心,我们全球软件开发合作伙伴我们和他一起来增长。最后是要让全社会开心,这是我们的企业的社会责任,所以我们要在这方面尽到自己的责任。刚才汪先生讲到太极,我们是把印度的瑜伽带到上海,但是也有很多印度人来上海学太极,所以这也是一个文化互建的过程,最终我们希望能够成为倍受人尊敬的公司,我们要善待他人获得尊敬,同时也要有很好的业绩,如果我们工作做得好的话,能够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我们就会受到尊重,同时我们用合乎道德、合乎法律的方式经营,这样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有四大原则,第一个就是我们要有利润,我们赚钱的话大家就都高兴了,这样可以投入到员工的建设,能够回馈社会,能够回馈我们的合作伙伴。第二就是要有可持续发展,我们不希望大起大落,所以也希望能够有一种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第三就是要能够可预见,就是要让我们的业务可预见,这样的话分析师大概能够知道我们的增长速度是多少。最后是要去除风险,把全球看作整体,看在什么地方经营最好,这样就会去那边扩张我们的业务,这是我们的四项基本原则,这就是我们核心的价值,就是PSP的原则,我们要受到尊重,支持各个利益相关方,同时我们要回馈我们本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待会有什么问题的话我还很希望回答。

  曹文正:我们两位外国专家朋友在台上的名牌我觉得中国真是到了走出去的时候了,法国公司的高管外国朋友专家们来到中国,他们都把自己的名字翻译成中文,那现在国外有孔子学院,外国人学中文的热潮方兴未艾,再就是Rockwool公司的马海先生他原来是个外交家,是丹麦驻中国的上午参赞,他在中国也很多年了,他们公司有70多年的历史,是一个节能、环保、安全、建材的建筑公司,丹麦北欧的几个国家跟他们的企业在环保方面,在节能方面其实都是全世界走在前面的,我想请马海介绍一下他们公司还有他们对中国节能环保情况的一些看法。

  马 海:非常感谢邀请我来参加这样一个会议,同时能参加我们的小组讨论,如何抵御经济风险保持均衡增长。我们集团主要是做隔热材料的,所以我们看到中国的节能减排已经进入到了“十一五”计划以及“十二五”计划,像北京央视大楼大火和上海大楼大火的事情出现之后,耐火保温材料也是中国下一步发展的重点。我们看到两个风险,一个是火灾的风险,这个就不用多谈了。另外一个是能效,就是能够更有效的去使用资源。对于全球各地的政府来讲都没办法再用扩大公共开支刺激经济,因为现在大家的开支水平都很高,而且这也是个短期行为,我们需要进行结构化的改变,这样才能使经济进入一个轮回增长的轨道,这样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使用资源,也就是要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这样能够降低全球的风险水平,同时能够降低全球的紧张局势。我们可以看到有时候全球紧张局势,尤其在亚洲、非洲很多地方都是跟资源使用相关的,但是有人一说到节能就要牺牲生活质量,但其实并不是如此,如果你需要很多的能源去提升生活质量的话,那这个原因可能是在于你的住宅设计有问题,如果我们加强设计的话就没有必要那么耗能了,所以我们只有在改变周围能源的时候才需要能源,那我们也有一个很好的核心评价标准,就是能很好的设计大家的居住环境,这样能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能够回到正常的轨道。

  现在对于绿色经济方面,您知道我们也做了很多努力,比如说有风力涡轮机,但是对我们来说我们感觉到在消费这一端,对于资源消费这一端怎么能减少资源消费这方面我们也在做。像汽车在以后的生产过程中能更加有效使用这些资源,我觉得这是绿色经济的主要内容。欧洲现在已经采取了一些主要步骤,您可以看到叫零能源的建筑,这些是非常重要的步骤,这在将来是不是可靠,是不是一个真正可靠的让我们实现绿色经济的办法?是的,我确实相信,因为在70年代丹麦受到了石油危机的影响,丹麦就像中国现在这样,因为我们正在经历着工业化阶段,我们特别依靠外来的石油,所以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那个时候我们重视技术,现在我们使用的很多技术都是那时候进行研究的,所以我们看到越来越处于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也是一个机会,我们要把技术进行应用。虽然我们很久以前就开始了,要很长时间才能远程。

  曹文正:大家知道曹先生讲了,我们现在的经济是投资跟出口驱动慢慢变成消费驱动跟节能减排驱动,我想请问几位专家中国的企业在节能减排这方面跟你们认为一般的国外企业来说,我们优胜的地方在哪里,我们还有什么需要跟人家多学习,尤其是在走出去的过程之中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值得我们小心?

  余红辉:我来回答这个问题,确实如前面几位做主旨演讲的经济学家包括我们财政部的光耀部长都提及了现在的一种状况,也表示出对未来经济持续增长的担忧,很可能步子是要再放慢一些的,这就涉及到原来靠投资拉动以及出口净利的情况得到改变,我们的内需是不是能提升的上来,这里涉及到我们对新兴产业的认识,这个新兴产业是不是能足够强大支撑未来经济的增长。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理清一个思路,就是你原来的路子走不下去了,你的化石能源消耗,地下的那些东西总会用光的。第二个就是你环境的承载压力受不了,江河湖泊的污染,地下水的污染老百姓受不了,生命健康承受不了,所以我们必须要改变这样一种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我们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可能要区别于原来的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路径,我们要寻求一种投入也可能是高的,但是我们的能耗会降下来,我们的污染会降下来在这些方面我觉得我们站再一个崭新的起点上,中国所有的企业都在这一个起点上,国外公司,跨国公司虽然有很好的经验,但是在国内市场上我们仍然在同一个起点上,有很多多的机会。

  在我的工作中我有一个感觉,我一直在思考像我们这样一个企业的价值和使命在哪里。实际上真正的价值是把整个国家经济转型的成本降下来,转型需要付出代价,从传统的这种高污染、高能耗的路径走下去,转到现在这个路径上来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的。但是我们这样的企业正在努力把这个代价降低,使我们的国民能承受得起。一个国家在重视快速发展新兴产业,比如说节能环保产业,那么它离不开三个方面的力量支撑。第一个就是政府政策的引导,因为这些市场是政府政策创生出来的。比如说这个建筑物原来没有规定它的能耗,它没有市场,但是规定了它的能耗标准,高于它的和低于它的都构成了市场。第二个就是民众的节能环保意识提升,如果我们民众节能环保意识都能达到一定成本,那我们整个成本都会降下来。第三个是关键技术的突破,企业应该担当起这个责任。比如说水的治理,是不是能用最小的成本把水治好。比如说江西省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省份,我们中国节能环保集团跟江西省签订了全面的战略合作,江西省愿意把全省的污水打包给中国节能集团治理,仅此一项就能创造出两千到三千的就业岗位,这种污水的集约打包方式把成本降低,我们也有驱动力去投资更多的资金去研发,去摸索更有价值的处理技术,我想这样应该说从中国节能的时间来看,现在我们集团里有4万人,中国节能环保的总量应该已经能达到几万亿的量了,可以创生出将近几千万人的就业岗位,所以它的支撑力量对中国来说是非常强大的。我们也可以看到国外,刚才丹麦朋友也在讲,其实丹麦的风电做的非常好,他们也创造出很多就业岗位,谢谢。

  汪群斌:我谈两点体会,在中国的优势里面就体现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强调,生态。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述就是太极,即人和自然要和谐的相处、生生不息的发展,这是第一个体会。第二个我们觉得我们要做好节能环保,关键要加强两点,一个是要进一步强化,从上到下,全国人民要强化节能环保,包括我们经典文化里面太极等等文化和价值观要人人重视。第二个我们确实要向全球的先进企业学习,有先进的技术,就像刚才余总讲的,能达到环保和节能的效果,当然作为我们企业的角度我们还是要非常的重视这个工作,我们相信只要给国内企业时间,我们会在这方面越来越出色的。

  马 海:我们丹麦人还在孩子时代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能源能省就省,其实我们用了很多风能,但是我们更多的是不用的,您知道在全球我们能源价格是最高的,每一瓦电我们要花3块钱左右的人民币,这个价格是非常高的,我们的新任政府还要进一步升高电价。所以您可以看到高价其实对于刺激经济在适当情况下还是很起作用的,我们政府也在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

  曹文正:我们最好的能源,没有用的能源他说丹麦的孩子们从小都是这样被教育大的,我想问问在座的三位中国专家,你们觉得在这种节能环保的意识中国的教育给我们小孩子灌输的思想观念做的足够吗,还可以多做一些什么呢?

  郭晓英:我大概从企业的层面上谈一谈这个问题,就像刚才余先生和汪先生讲的,尤其是余先生讲从意识,从节能环保到做法来讲,我们中国的企业你说刚刚开始,我讲系统化真的是刚刚开始,我要从企业化节能减排,尤其是在企业这个层面。我们一起在大力发展的过程中,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顾不上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个层面上。那到了这个时候,尤其是在明年经济特别不确定的情况下,我们往后能源形势,化石能源快要用尽,新的能源正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从意识的这个层面上,企业可能会把意识作为它整个能源管理体系,管理系统上的一个方面,要投入更大的经济,目前的状态不会是特别理想的一个状态,但是这是今后大家不敢在文化层面还是意识层面,还是在做法层面上要特别关注的。其实还有一个意识,不光是教育员工随时关灯、把机器电源拔掉,另外一个就是投入财力做技术改造的意识。因为企业快要到转换的过程中,你不能说一直拖到我不得不做改造,然后做节能的时候我才去做,这个时候你可能很快被淘汰掉,可能会因为能源的消耗和没有节能的意识,企业、产品和服务在社会上都会被淘汰掉,这可能是大家要注意的。如果现在让一个企业领导关注你要投入很大的财力做技术上的改造和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大家可能觉得是很痛苦的事,但是如果不做的话将来可能会更痛苦。

  余红辉:我特别欣赏刚才汪总谈到文化的作用,实际上文化当中还有一个层面叫制度文化,也非常的重要。你看我们科举制度,就是你读书读的好就能中状元、能当官,如果在节能减排这个时代里面你在制度上做出一些规定,做出一些约束和激励的规定,比如说房子用了新能源就可以免交易税,可以价格评估,德勤就可以评的高一点,他就愿意用这些东西了。比如说我们的孩子们看到这个东西一旦是被正向鼓励的东西他就会去跟踪、学习、效仿这非常关键。一些发达的经济体他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非常强大,一旦有一个新东西他们看准了,他们的高校、政府、中介机构都会行动起来,会形成一个非常强大的制度系统,经济体推动新东西的力度会远远大于我们目前存在的一种无序状态,所以相应的成本就高起来了,我想这是我们所不足的地方,也是应该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汪群斌:我也觉得在中国节能减排空间还是非常大的,确实要从制度的角度加强。古代讲做任何一件正确的事情要德行并致,讲道德提倡的同时也要强调法律制裁,包括理法并致。所以我们这个方向,现在全民都已经达成共识了,一方面要加大提倡的力度,但另一方面完全可以加大制度建设和处罚的力度,无论是企业层面还是公共层面,从家庭层面也好,我觉得这个空间还是非常巨大的。

  曹文正:谢谢汪总,刚才提到培养社会跟下一代对环保的意识,那我也想到刚才余总讲的,很多时候中国的企业有一些新机会的话都会一哄而上,其实在节能环保这个领域里面我们已经看到这个例子了,就好象太阳能。现在国内全球生产能力最大的太阳能就是在中国,中国的这个需求高,所以很快就会有一个很大的生产能力,但是也会产生一个毛病,就是现在开支不足了,也有一些企业或许已经陷入经济的困难。再引申一个问题也会对我们走出去造成障碍,美国的行业已经在吵了,说中国企业成本太低,有可能是倾销等等,那我想问问在座的几位专家,就是在节能环保这个行当里面你们觉得因为政府的导向、津贴、税收方面的优惠,一方面是帮助企业发展了,但是会不会造成他们走出去有一些贸易的壁垒等等方面的争议?

  余红辉:主持人今天非常关注节能减排、新能源的事情,我觉得中国在全球发展新能源的背景当中担当着非常艰难的角色。一方面在全球提倡新能源的过程中,当然现在的技术路线还是聚焦于多晶硅、单晶硅这一块,光伏发电,那就有一个原材料来源的问题,组件来源的问题,都把中国选择成一个合适的场所,那中国就承载着很大的来源消耗,承担着很大的污染制造这些东西,其实我们赚很少的一点钱就出口到国外,国外拿这些东西来做他们新能源的产业替代他们的化石能源。在这方面投入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的出口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又说有一种倾销的状况,那我们的企业就非常艰难。一方面是做好事了,一方面还难得善终,这是非常难受的境地。这里的贸易保护主义首先不能有这么一种单边行为,动不动看我们稍微有一点好就要制裁,就要有个壁垒起来,我觉得这个沟通非常重要。商人之间的沟通,政府、协会之间的沟通,要充分理解。当然也是希望我们的企业能更加的智慧、灵敏一些,因为全球的科技精英都在聚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未来的发展路径还不是太明确,所以用不着一哄而上,还可以稍微等一等耐心一点,可能会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曹文正:谢谢余总。

  杰拉什·拉奥:这个话题非常有意思,我觉得西方社会已经成长起来了,他们发展起来之前是用了很多的资源,印度和中国还处于发展的过程当中,还必须要耗费资源来实现工业化,所以说双方之间就有一个失衡,而现在中国和印度在崛起,我们想在成为发达国家或者是超级大国的路上,印度和中国都在排队,希望世界能更和谐,这样的话就需要有更多的创新能够融合起来,我们应该形成合力,他们有70亿人耗费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如果是我们还是这样做的话资源就不够用了,那我们怎么去创新,这次危机可能会引起下一代的创新。也就是说下一代人他们会产生新的好想法,我们如何能够建立一个创新的机制使得创新能够在西方,也在东方和印度发展,不要有这种所谓贫富之间的壁垒,也不要树立地理上的壁垒,如果能做到这一步的话我们就可以跨越到下一个阶段。如果中国能搞很好的低成本制造,那让中国搞就好了,让它促进其他国家的创新,为大家谋福利,这样就可以进行合理相互的合作了。

  曹文正:谢谢罗杰士,您这个和谐观在中国来说非常不错。他说中国和印度是两个主要的新兴经济体、两个新兴经济大国,大家都知道BRIC提到的那个词就是讲中国、印度、俄罗斯等等。最近又有一个新的词叫PIGS,是欧债危机出现之后有几个岌岌可危的国家,有葡萄牙、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欧债危机大家每天都会关注,我国经济的情况是怎么样,但是欧洲在节能环保这方面,是大家公认的真正走在全球的前面。那从这个角度,中国的企业会不会觉得趁人家日子过的不好的时候可以抄抄底,在节能环保方面有一些投资机会,我们请几位专家提醒一下有什么好的节能环保方面的机会吗?中国企业是否有任何的机会在中国投资或者是收购欧洲的企业,特别是在环保这个行业。

  马 海:不管是投资还是收购都有很好的机遇,无论是家族企业还是基金会持有的,想收购大股权的话还是有困难,但是有的时候很多欧洲大学他们是非常希望能够获得新的投资者来资助他们的研究,因此这里面有很多的机会,他们有很好的研究人员同时也有很好的文化,我们希望有非常多样化的研究者能够聚合在一起进行创新。我们当然从亚洲这边也能学到很多,比如像海尔这样的企业,他们有很好的能力去了解数十亿全世界的人民这让人感到非常钦佩,在欧洲我们只能针对那种高端的富裕人群来开发产品,但是这只是个小众,所以中国这边的确有自己的优势,但是欧洲也有他的优势,如果能相互之间取长补短的话肯定会大有所为。坦率来讲我没法去讲中国、印度和欧洲具体企业的情况,但是我想我们需要想的是,我们能把我们最好的能力结合起来。

  汪群斌:我觉得现在在欧洲还是会有一些比较好的机会,但是这个合作的机会我们也不一定就去从他的家族中把它企业全部并购过来,我觉得可以采用并购方式,像我们这个合作我们是他的第二大股东,他的家族还是第一大股东。这一方面如果正好是欧债危机股价很低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通过参股帮忙他提升股价,提升资本市场的形象。第二更重要的就是刚才我们所讨论的,中国非常需要这些节能、环保、减排的技术,我们完全可以支持他和帮助他在中国更好的发展,因为我想中国在股东层面,在董事会层面积极参与的话,对于这些家族产业在全球发展尤其在中国的发展我们觉得会是非常有利的,当然大多数企业不愿意做小股东,但是我们复星还是很愿意做小股东发展的。

  曹文正:我们今天谈了很多节能减排的东西,其实有人说美国这一次的经济衰退或者出现这次经济危机,经济的新发展没了。上一轮是IT互联网,他们等着生物科学、生物医药方面的困惑,我想问问这个您是专家,您觉得生物科学,生物工程会是中国经济下一轮的发展驱动力吗?

  汪群斌:我还是比较坚信它至少是主要驱动力之一,现在生物技术的发展我们现在正在进入3.0时代。1.0就是企业满足客户的需求,2.0就是我们全球的资源整合,3.0它强调的是要进入一个,个性化和家庭化的时代。我们当年像计算机发展的时候,后续的这种发展主要是计算机进入家庭,互联网带来了他极其的繁荣,现在我们很多设备的发展繁荣包括检测都是。现在全球的科学家、企业正在研究让这些医疗的设备、硬件包括检测的像化学试剂将来怎么进入家庭,睡觉之前、醒来之后测一测自己的身体,如果这像PC电脑一样很方便的可以在家里应用的话,这个前景非常巨大,我们非常看好而且也在做这方面的设计和投入,谢谢。

  曹文正:谢谢汪总。

  提 问:我想问余总一个问题,我是经济观察报的记者,想问您对德班会议有什么预期,这些协议的产生对中国企业走出去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余红辉:因为我们今天中国节能的很多员工就启程去往德班,我们有8个员工包括董事长在内的都是正式代表团成员,我们也制作了非常好的宣传材料,为中国贡献我们的一些咨询,以此来宣传、推介中国的企业在节能减排领域,在应对气侯变化方面的行动,确实我们不得不说一些国外主流媒体,还没有完全关注到中国政府和中国的企业为此所做的诸多努力。应该说这些在国际大会上的交流都将有助于世界各国对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在节能减排领域所做的努力有所了解。从这些行动当中我们也可以给我们全球市场一些非常有价值的介绍,因为毋庸置疑中国是全球节能减排最大的市场,任何先进的企业技术包括生意模式和交易方式都跟这个巨大的市场结合起来,我们也会给别人、给国外的这些企业和朋友带来发财的好机会、共同合作的好机会,所以对我们这些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境外企业走进来都是非常好的平台作用,谢谢。

  提 问:我想请问节能公司的余总,您刚才说您在海外这边节能公司有1万名职工,我想问一下您在海外主要是做什么项目、工程,从事什么样的商务活动。

  余红辉:公司有一个路径的原始依赖,我刚才现在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是四家中央企业的重组联合体,其中有一家叫中国地质工程集团公司,这家公司原来隶属于中国的地矿部,它是中国非常有价值的长期活跃在整个非洲的大陆,大概覆盖了46个国家,包括东亚的地区,所以我们在当地招募了很多雇员,我们自己也派出了很多雇员,我们主要的业务在当地的基础性建设方面,比如说全球最大的海水淡化就是我们跟新加坡凯发集团共同建设的,谢谢。

  曹文正:如果大家没有其他问题的话就请大家认真的为我们几位专家精辟的意见鼓掌,谢谢他们。

  主持人:也再次感谢我们各位嘉宾精彩的讨论,谢谢我们的曹文正先生,今天上午的会议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